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老子是唯一能與孔子并駕齊驅的思想家。但在《史記》中,兩人的傳記不可同日而語——
《孔子世家》8000多字,從孔子出生到孔子去世之後,事迹豐富翔實,甚至詳細到可以編列年譜的程度。同時,《史記》中還有一篇6000多字的《仲尼弟子列傳》,有名有姓的弟子就有70多位。
老子的傳記實在很單薄。他不僅被編在《老子韓非列傳》的合傳中,而且實際上是一篇老子與莊周、申不害、韓非四人的合傳,是以有的版本也稱作《老莊申韓列傳》。
這篇四個人的傳記,總共隻有2000多字,老子的部分不過500字。其中,還包含“孔子适周”向老子“問禮”一段近200字。如果把這段故事移出去放在《孔子世家》中,那老子的純粹傳記就剩下300字了。
很多人會問:老子為什麼被稱為“老子”?司馬遷沒有說,後人有多種解釋。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種:
第一種說法是,李耳的母親懷胎81年才生下他。李耳一出生就是滿頭白發,是以被稱為“老子”。
第二種說法是,唐代張守節援引唐代道士張君相的觀點,認為“老子”是号,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衆理,達成聖孳,乃孳生萬理、善化濟物無遺也。
對于這個觀點,前人已有不同見解。老雖然可以訓為“考”,但這個“考”仍然是老邁、年紀大的意思,而不是“考證”。也就是說,老可以訓為“壽考”之“考”,卻不能訓為“考證”“考據”之“考”。
第三種是蔣伯潛的觀點,此說大緻可信。蓋因老子本隐君子,“以自隐無名為務”,故人多不識其名,見其為年老之學者,故泛稱“老子”也。“子”者猶雲“先生”也,“老子”雲者猶今人稱“老先生”耳。
從老子名耳來看,“聃”應該是老子的字,而不是死後的谥号。因為名耳與字聃關系密切,符合取字的一般規律。而且,老子在周朝是“守藏室之史”,未必有什麼谥号。
點評
另外,有人提出,《道德經》無論是從篇章結構上看,還是從整體構思上看,都不是一個人的作品,而更像一部摘抄彙編的名言錄。或者說,《道德經》是一部曆代道家名言集,老子的言論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對此,信者存信,疑者存疑,可以進一步探讨。
來源:各界雜志2022年第4期
作者:張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