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效率&機率研習營:習慣養成的三階段和12個“持續開關”

作者:非哥筆記
效率&機率研習營:習慣養成的三階段和12個“持續開關”

“效率&機率”研習營:

提升做事效率,放大成事機率,

晉身十倍速個人時代。

堅守效率&機率原則,提升生産力,用越短時間完成越多成果。

方法和工具先于行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微信公衆号《非哥筆記》,更多精彩。

摘自《堅持, 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日/古川武士(日本習慣培養顧問公司董事長)

1

習慣産生的“複利”,重複累積,會形成“等比級數”倍增的成果。

小小的行動最初成效較慢,但是到了某個時期會産生“爆炸性”的效果。但是,大多數人都等不到那個時候,就提前自行放棄了。

所謂習慣就是“不依賴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續的事情引導到如每天刷牙般輕松的狀态”,讓行動自動地持續進行。

世界知名的自我啟發大師博恩·崔西在他的《焦點》一書中,說了以下這段話。

你的所有行動幾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習慣所決定的。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習慣控制着你的言行和對旁人的反應。而那些成功的人都培養了較好的習慣……所謂習慣,就是對于外來的刺激做出無意識的反應,或是條件反射式的反應。無論如何,當身體學會某種行動,不用思考或努力就可以輕松做出反應,這就是習慣。一旦某種行動化為習慣,就可以在無意識中進行控制。一旦化為習慣,就可以通過較少的勞功獲得較大的成果。

心理學家也說,人類有95%的行動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而大部分的無意識行動都是通過習慣産生的。

為什麼會産生習慣?

原因是我們有意識的行為,其實是有限的。

人的意識分為表意識與無意識。表意識一次隻能做一件事。

習慣就是把重複的行動化為無意識的行動(自動化),不再使用表意識,而是使用無意識。

習慣就是在大腦中設定的程式,以使其能夠通過無意識自動行動。

對于大腦而言,沒有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分别。隻要持續輸入某個行動,大腦就會記住這個行動。

為何我們無法把自己想持續做的事情轉化為習慣呢?

習慣的這種阻礙力,同比于“地心引力”,可稱為“習慣引力”。

“習慣引力”具有兩種功能:一種是抵抗新變化,一種是維持現狀。

一旦打算培養新習慣,大腦就會反抗,試圖不被新的行為影響。是以大多數人對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

習慣分為三種:行為習慣(如閱讀、寫日記、整理、節約等,培養該類習慣所需時間要一個月)、身體習慣(如減肥、運動、早起、戒煙等,培養該類習慣所需時間要三個月)、思考習慣(如邏輯思考能力、創意能力、正面思考等,培養該類習慣所需時間要六個月)。

習慣帶來的效果舉例:

——假設每天閱讀三十分鐘,持續三年後,效果會如何?

結論:你能夠獲得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說明:如果每天持續閱讀30分鐘,一個月則為900分鐘,等于每個月花15個小時在閱讀上。假設讀完一本書需要3小時,一個月就能看5本書,三年就是180本。如果你持續鑽研某個專業領域(業務、軟體工程師、會計、總務、營銷等)的話,就能夠成為該領域的專業人士。

另外,有效地利用每天學習的知識改善工作效率,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每天隻花三十分鐘,培養專業領域的閱讀習慣,你覺得如何呢?

——假設每天練習英文聽力15分鐘,持續一個月之後,效果會如何?

結論:可以不用通過字幕就看懂自己最喜歡的外國電影。

說明:為許多企業進行英語教育訓練的IDEA公司教育訓練師傑森·塔基老師表示,通過以下五個學習步驟,英語聽力将會得到很大提高:

·閱讀英文書籍

·看字幕聽内容

·看英文字幕聽内容

·複誦對白

·以相同的速度複誦

若利用電影提高英語水準的話,每天可看3分鐘的電影片段進行練習,大約花15分鐘就可以完成以上五個階段。這麼一來,3分鐘的劇情就可以不借助字幕而看懂,若是短一點的電影,一個月就可以看完一部。

短期習慣:就是馬上可以看到結果的習慣。例如整理、存錢、不看電視、減少開電子郵件的次數等。

中期習慣:例如時間管理、寫日記、考職業證等。

長期習慣:例如閱讀、拓展人脈、健康管理等。

行為習慣:堅持一個月就會固定下來,是以一年可以培養十二個行為習慣。

七十項習慣清單

一、自我投資

閱讀/影音學習/寫日記/認識新朋友/學習專業知識/考資格證/參加研讨會、讀書會/把在路上的時間轉變為學習時間/利用部落格、電子報釋出資訊/訂閱刊物/重新檢視人生計劃/把一年的目标寫在紙上

二、金錢

存錢/節約/投資/填寫家庭收支簿/不賭博/請他人吃飯/捐款

三、心靈成長(壓力、動力)

每天要說積極向上的話/冥想/每天寫一件感恩的事/早上泡澡/每天都有一件期待的事/每周做一件有趣的事/整理/一天做三次深呼吸/聽喜歡的音樂/問有建設性的問題/一天少做一件事(工作清單或備忘錄)

四、運用時間

不看電視/拟定第二天的計劃/限定看電子郵件的次數/拒絕聚餐的邀約/雜事統一處理/先處理最重要的三件事/列工作清單/嚴守下班時間/提早進公司/一次隻集中在一件事上/不斷改善對時間的運用

五、人際關系

經常稱呼對方的名字/每天都要稱贊他人/一天有40%的時間保持笑容/大聲地與人打招呼/成為傾聽的人/原諒他人/寫交換日記/每天與重要的人交談10分鐘以上/不說抱怨、不滿的話/先說結論/以雙赢的目标思考

六、健康、美

吃健康食品/把白米換成糙米/每天刷3次牙/吃天然食物/每天睡滿7個小時/一天喝2升水/每天曬太陽30分鐘/不喝酒/講究穿着/均衡攝取營養★/飲食以蔬果為主★/戒煙★/肌力訓練★/做有氧運動★/限制熱量攝取★/按摩/做伸展運動

清單中出現★者,為需要三個月時間培養的身體習慣。

培養習慣兩大要點:一為每天持續行動。持續30天。二為一定要堅持到底。

2

在習慣養成之前有三大難關:反抗期、不穩定期、倦怠期。

——階段一:反抗期(第1-7天)。馬上就想放棄。解決辦法:每天持續行動,撐下去。不過于放在行動量或結果上,隻放在開啟行動上。

預防失敗的“習慣培養三原則”:

原則一:鎖定一項習慣。不要貪心,不要同時培養多項習慣。如減肥時,同時進行飲食控制與運動,這是最典型的高失敗率的例子。

原則二:堅持有效的行動。行動規則越簡單越好。越簡單的事情就越容易堅持。

原則三:不要太在意結果。

對策一:以嬰兒學步開始。即“從小處開始”,不要設定太高的難度,每天積累成果。如此則行動壓力較小,記住:“0與1”的差别遠遠大于“1與100”的差别。一旦踏出最初的一小步,就能引發動力,後面的行動就可順利進行。方法1:細分“時間”。如5分鐘整理、15分鐘閱讀、3分鐘寫日記、15分鐘跑步等。方法2:細分“步驟”。如隻整理一個房間、讀一頁書、寫一行日記、“走路”而非“跑5公裡”等。一定要設定容易執行的低門檻。

對策二:簡單記錄。把行動過程和成果“可視化”。如此一者可以客觀分析并了解問題;二者可減少行動的不确定性,掌握現實行動與理想目标之間的差距;三者可以增強自信、提高動力。做記錄不要過于繁瑣,以便堅持下去,另外,必須每天記錄。

——階段二:不穩定期(第8-21天)。被預定事項或他人影響。

要建立“持續行動的機制”。

這個階段要提升難度。

對策一:行為模式化。将習慣的時間、做法、地點固化。效果:第一,相同的時間段、相同的地點做相同的事,可以培養節奏感。第二,不易忘記。

對策二:設定例外規則。一旦某天難以完成,則可完成部分,或降低難度,或減少頻率、數量。或者當天就不做,次日補回。千萬不要産生沒完成的壓力。

對策三:設定持續開關。利用“外力”,促進自己持續行動。糖果型開關:獎勵自己、被稱贊、遊戲化、舉行小儀式、去除障礙、找到目标理想人物;處罰型開關:計算損益、結對督促、對外宣布、處罰、強制約定等。

——階段三:倦怠期(第22-30天)。逐漸感到厭煩。

對策一:添加變化。改變内容或環境,如果學英文,準備不同的教材;如果跑步,更換不同的路線;如果減肥,改變不同的菜單。一旦感覺一成不變時,就要靈活變化。使用不同的“持續開關”。

對策二:計劃培養下一個習慣。通過導入新習慣,提升動力。

3

十二個“持續開關”,提升動力,建立持續行動的機制。

糖果型開關(快感):

第一,獎勵。完成一個行動,則進行小獎勵(如看電影、吃美食等)。

第二,被稱贊。讓别人誇贊自己的進步。

第三,遊戲。以遊玩和開心的活動,提升自己的熱情。如邊聽音樂邊整理房間,買好看的運動服裝和鞋子以進行跑步等。

第四,目标理想模式。找到欲追求的人事物,将之視覺化,天天可見。如節約就貼上三年後想買的房子的照片;減肥就貼上目标人物的照片等。

第五,儀式。舉行小儀式,增強持續力。如先冥想五分鐘再寫日記;穿上專門的整理服再整理房間;泡腳并做完伸展運動後就早睡。

第六,去除障礙。列出障礙,思考對策,選擇實施。如減肥就不參加聚會;學習就把手機放一邊。

懲罰型開關(危機感):

第七,損益計算。塑造進行投資後,一旦失敗就會虧損的境況。如學習英文就購置最貴的教材;減肥就向健身房交一年會費。

第八,結交同好。選擇一起行動的朋友,營造正向環境,互相監督。如閱讀就參加讀書會;運動就和朋友一起組隊。

第九,公開宣布。背水一戰,沒有退路。如早起,向朋友或家人同僚宣布每天七點上班。如寫日記,則在自媒體上宣告進度并每天更新。

第十,處罰。如抽一支煙零花錢減半;一天沒寫日記就罰做俯卧撐20個;七點沒到公司,就負責當天打掃。

第十一, 設定目标。 大目标如五年後拿到MBA學位;一年後減肥十公斤。小目标如每個月存五千元;每個月讀10本書。

第十二, 強制約定。如雇用教練;想整理房間,就周日安排家庭聚會;想減少加班,就晚上安排必須做的事。

效率&機率研習營:習慣養成的三階段和12個“持續開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