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度管教,正在扼殺你家的“谷愛淩”

過度管教,正在扼殺你家的“谷愛淩”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虎媽貓爸?還是教練式家長?或是人生合夥人?在《自驅型成長》一書中作者給出了他認為的理想模式:父母應該是孩子的資源庫和成長顧問。我比較認同這一觀點,我們可以從很多被看做家庭養育成功典範的案例中,看到這一模式。谷燕對谷愛淩的教育正是這一模式最好的例證之一。

先說第一條,做孩子的資源庫。

有時候中國的家長會糾結“孩子應該窮養還是富養”的問題。其實這不是一個可以一概而論的選擇題,更像是一個投資決策。把合理的錢(最起碼不會對家庭生活造成負擔和風險)投入到更有長期成長性的事情上,就是一門劃算的投資。比爾蓋茨的父母、馬斯克的媽媽、以及谷愛淩的媽媽,在孩子教育這件事上絕對都算是下了重注,當然收益也是巨大的…

過度管教,正在扼殺你家的“谷愛淩”

但所謂的富養并不是給孩子多好的生活物質基礎,而是在孩子的成長和關鍵機遇上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援。比如,谷愛淩在滑雪這件事上表現出了天賦,谷媽媽為孩子在學滑雪這件事上提供了足夠的支援,有人測算,從8歲開始學滑雪,到18歲奧運奪冠,谷媽媽在谷愛淩學習滑雪上投入了上千萬元,這還僅僅是學費,還沒有包括時間上的投入,谷媽媽本身是投資人,時間上的投入可能比金錢上的投入價值更高。是以,真正的富養,真不一定是花多少錢,你能投入足夠的時間和情感,可能更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第二條,做孩子的成長顧問。

注意,是成長顧問而不是成長教練,兩者之間有着本質的差別。教練會主導孩子做什麼,而且會全程監督,随時打斷,他們的目的是保證孩子做到最好。而顧問會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性,讓孩子依靠自己的自驅力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在過程中當孩子遇到他們搞不定的困難時,起到一個咨詢或者提供解決方案的角色。

兩種模式最大的差別是,後者擁有自主性,是去幫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家長想讓孩子做的事。我們再拿谷愛淩舉例,谷愛淩小時候也學鋼琴、學芭蕾、學籃球,但在學習的過程中,谷媽是起着資源提供者的角色,給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讓她有足夠的感受,然後根據自己的感受決定繼續學習,還是放棄……當然,最終谷愛淩迷上了滑雪,谷媽也一如既往地支援她,給她提供資源,并做好成長顧問,谷媽給谷愛淩制定的作息規定:“每天睡夠10小時”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出圈,其背後就是尊重孩子自身的獨特性,用自己的知識來幫助孩子成長。

過度管教,正在扼殺你家的“谷愛淩”

很多中國家長喜歡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幾點起床睡覺?穿什麼?做什麼?怎麼做?都要管。寫作業也要貼身盯着,孩子上學都恨不得全程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樣的後果是什麼呢?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失去了自驅力,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長讓做的,驅動都來自外部,他們到底擅不擅長、喜不喜歡沒人真正關心,聽話才是他們最關心的……是以就不能怪孩子成不了“谷愛淩”了,因為成長中他們早就失去了對“自我”的塑造能力。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不妨學學谷愛淩的媽媽,學會放手,多給孩子一點自主權,試着像顧問一樣在一旁觀察、欣賞孩子,發現那些能讓他們産生心流的事情,在這些事上給與足夠的資源和呵護,讓孩子在自驅力的推動下,成長為自己本應該成為的樣子……他們不見得成為“谷愛淩“,但是他們更有機會做成他們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