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9-吳虞對劉師培詩的定義及其蜀中行迹補-劉師培研究筆記(149)

做《劉師培詩詞編年箋注稿》至今已一年有餘,一直想找一段比較簡短的話概括、定義劉師培詩詞的特點,但一直也沒有琢磨出來。

今晚細查《吳虞日記》,有個小收獲。

149-吳虞對劉師培詩的定義及其蜀中行迹補-劉師培研究筆記(149)

吳虞1912年5月29日(壬子四月十三日)日記:

“謝無量謂四川人自矜絕學者多,申叔亦雲然。

爾雅 廣雅 說文 詩 楚詞 文選 八代詩選

劉申叔于國小經義精熟,本之以為詩文,異常深厚茂密,又佐之以子書,更富理趣。乃知為學,徒逐末流,真多而無當也。

抱樸子 文心雕龍 新論 顔氏家訓 潛夫論 論衡

劉意如來談,渠近興一絕學期明會,以老莊為宗,反對孔子,現有會員三十餘人。(《吳虞日記》P37,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

吳虞所言,劉師培詩的“本”是“國小”,“佐之以子書”。雖然并不能完全概括劉詩的全部特點,但能說明幾個最根本的問題——

一、大量使用生僻字、生僻詞、生僻典故。吳虞這個定義其實很準确。我在做箋注時,像《說文》、《爾雅》、《廣雅》、《類篇》、《玉篇》、《廣韻》、《集韻》等等訓诂之屬的“字書”是手邊必須常備的資料。

二、部分詩中大量使用老莊、道藏、釋藏内容。這一點尤其在其居蜀期間的一些詩作中最為明顯。如《升天行》、《遊仙詩》、《陰氛篇》、《八殥篇》、《大象篇》。我分析,吳虞之是以得出這一印象,與其僅見劉氏居蜀期間詩作,未見其更早期詩作有關。

三、大量引用、化用《詩經》、《楚辭》、《文選》中的内容。這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

另,我在《108-劉師培四川遇險時的幾個疑團-劉師培研究筆記(108)》一文中曾據《吳虞日記》推斷,劉師培資州遇險後被釋放的時間是1912年1月13日之前。今日在《吳虞集》中尋得兩條資料,可以證明此為的論——

149-吳虞對劉師培詩的定義及其蜀中行迹補-劉師培研究筆記(149)

1912年1月13日(辛亥冬月二十五):“晤廖季平、謝無量,同至無量處談。晤劉申叔。”(《吳虞日記》P14,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

吳虞《秋水集 陳伯嚴散原精舍詩後》附錄劉師培《贈愛智》三首,此詩标注時間為“辛亥年十一月”,即1911月12月20-1912年1月18日(《吳虞集》P283-284,這三首詩發表于《中國學報》複刊第2冊,1916年2月;載《劉申叔遺書》61冊(65-66),《左盦詩錄》卷3《左盦詩續錄》。

吳虞1912年4月27日(壬子三月十一日)日記:“《公論日報》登有劉申叔贈餘五言詩三首。”(同上書P34)

據此,《蜀中贈吳虞(三首)》最早發表于1912年4月27日的四川《公論日報》。《公論日報》, 1912年2月25日創刊于成都,為“統一黨”四川支部所辦。其主理人孫少荊與吳虞、劉師培均有交誼。《公論日報》比較難找,我尚未發現其收藏地,在北圖都沒有找到。這需要一點時間。

劉師培居蜀期間,與吳之英(伯朅)、廖平(季平)、林思進、謝無量、吳虞等人過從甚密。這些人的日記、文集中可能還有關于劉師培學術、行迹的記載,但學界尚未關注。

吳之英有《吳之英儒學論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吳之英詩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廖平有《廖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

謝無量有《謝無量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林思進有《清寂堂集》,巴蜀書社1989年8月第1版。

應該抽時間查找。

我聽說,林思進有《清寂堂日記》50冊手稿,藏于其後人之手,至今沒有出版。其中也可能有關于劉師培的記載。

康濤

2022年2月18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