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2013年5月,山東人王玉青在聊城的醫院送别了美國老人牧琳愛。

看着面容安詳的牧琳愛,她的眼淚奪眶而出,而與老人相處的一幕幕也在腦海裡不斷閃現出來。

王玉清認為牧琳愛雖然外表上是一個白人,但在内心裡,她對中國的愛不亞于任何人。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2001年,剛剛大學畢業的王玉清突然接到了一個邀請,有人請他前去聊城給一位美國老人做翻譯,而且是長期翻譯。

老人已經定居在聊城的劉廟村,當時的王玉清抱着試一試的态度,當時的她也沒想到,這一去竟然結下了一段一生難忘美好的情誼。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生于中國 對中國念念不忘

經過了解,王玉清才知道這位老人名為尤妮絲·茉·布魯克 (英文名為Eunice Moe Brock),中文名為牧琳愛。

王玉清和當時很多人一樣,對牧琳愛定居中國的原因感到好奇。

當人們知道牧琳愛老人在美國的生活很富足,不僅有别墅、豪車、林場,而且還是一位兒孫滿堂的老祖母,知道這些情況後,人們對她來中國的原因更好奇了。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王雲清才明白背後的原因。

其實牧琳愛自小便與中國有緣,她的父母都是被派往中國傳教的教士。

兩人是在前往中國的輪船上相識相愛,最終結為連理的,是以牧琳愛的誕生,和中國有着直接關系。

1917年,牧琳愛出生在中國的張家口,在出生不久後,由于中國北方的戰亂,牧琳愛全家遷移到山東聊城繼續生活和傳教。

牧琳愛的童年是在聊城度過的,是以她對這座城市有着極為深刻的記憶。

聊城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這裡的人民生性淳樸,對身為外來人的牧琳愛一家并不排斥。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下,牧琳愛還結交了幾個中國小夥伴。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她對一位名為周仁傑的小夥伴非常欣賞,周仁傑的繪畫特别好,很多畫作很有想象力。

她認為如果周仁傑的父母能夠有财力送他去藝術學院,那中國又将會出現另一個畫家。

作為牧師家庭的孩子,牧琳愛的父母經常接濟流民,幫助貧苦。當時年幼的牧琳愛一直為中國人感到委屈,為什麼如此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會如此多災多難。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1930年,牧琳愛一家回到美國。但童年的經曆,已經讓牧琳愛對中國、對聊城這個城市産生了深厚的感情。

是以回到美國後,牧琳愛的理想就是回到中國,盡自己的努力去幫助中國人。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身在大西洋彼岸 心系華夏

回到美國加州後,牧琳愛在讀完中學後進入醫科大學,成為一名醫療工作者。

在讀大學時,她遇到了未來的丈夫埃德溫,兩人很快成為一對讓人羨慕的情侶。

在畢業時,牧琳愛與埃德溫準備結婚。

在婚禮之前,牧琳愛說出了自己想在結婚後和埃德溫回中國的想法,她表示自己一直在思念中國,想去幫助聊城那些貧苦百姓。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對于未婚妻的想法,埃德溫卻十分不了解,他表示自己不願意去中國。牧琳愛覺得埃德溫不了解自己,兩人的感情一度分手。

其實埃德溫的想法可以了解,埃德溫生長在美國,對遙遠的中國并沒有任何感情。

加上當時正值中國的抗日戰争時期,當時的東亞可謂是動蕩不安,對于任何美國人而言,抛棄安全且富裕的美國前往戰亂中的中國,都是不理智的行為。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除了埃德溫,牧琳愛身邊的朋友和家人也都認為此時去中國是不合适的。

而在分手後,牧琳愛發現自己依然愛着埃德溫,是以為了愛情,牧琳愛打消了前往中國的念頭,和埃德溫結了婚。

結婚之後,牧琳愛和丈夫前往科羅拉多工作。兩人在那裡安居樂業,并先後有了4個孩子(兩男兩女)。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埃德溫從事商業,牧琳愛是當地一家兒童醫院的院長,是以夫妻倆的經濟條件非常不錯。

他們買了大房子和車子,還有幾十畝的林地,日子過得可謂滋潤。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幾十年前就想回到中國

雖然要周轉于繁忙的工作和瑣細的家庭生活中,在空閑的時候,牧琳愛還會抽空關注中國的情況。

抗戰勝利後,她為中國人擺脫日寇折磨感到開心。新中國建立後,她為中國人能夠當家做主而感到驕傲。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中美冷戰對峙時,她為中美關系的發展感動擔憂。

在照顧孩子時,牧琳愛總會抓住機會,給孩子們講中國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希望他們從小就對中國感興趣,進而熱愛這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在丈夫面前,她也總是積極讨論當下中國的情況,即使丈夫多次表示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她依然不厭其煩地将中國挂在嘴邊。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美關系破冰。

從收音機知道尼克松通路北京後,牧琳愛非常激動,她向丈夫再次說出了傳回中國的想法,并向大使館詢問了前往中國的方式。

丈夫埃德溫深知妻子對中國的感情,他對此事并不肯定也不否定,隻是覺得目前去中國的時機并不合适。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因為當時中美尚未建交,個人前往中國有很多限制。知道情況後,牧琳愛隻得暫時放棄回中國的打算。

時間匆匆過去了二十餘年,眨眼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此時牧琳愛和丈夫已經退休,已經是一個兒孫滿堂的祖母。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當時中國已經進行了十餘年的改革開放,中美之間也已經恢複了正常的交流。牧琳愛覺得,是時候回到闊别六十餘年的中國了。

1992年,牧琳愛和埃德溫來到中國。

他們在中國進行了長時間的旅行,兩人一起去看了萬裡長城、故宮等舉世聞名的景點,還欣賞了黃山、西湖等自然美景。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當然,牧琳愛也再次回到了聊城,她和丈夫還在聊城小住了一段時間。

她沒有忘記年少時期的夥伴周仁傑,在此之前,她曾多次寫信寄到聊城,詢問周仁傑的情況。

不過遺憾的是,當牧琳愛回到聊城時,周仁傑已經去世。

不過周仁傑的兒子和家人知道此事後,特意款待了牧琳愛夫婦,也算為兩人長達半世紀的友誼畫了一個完美的句号。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丈夫去世後毅然前往中國

在這次旅行中,牧琳愛看到了中國的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她為中國取得的進步感到開心。

特别是在聊城期間,她又找到了童年的感覺,此時一個塵封已久的想法再度出現了在她的腦海中,不過礙于丈夫的感受,她一直将其放在心底。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1998年,與牧琳愛相伴五十餘年的埃德溫去世了。

在丈夫離世後,她在美國已經沒有了牽挂。

這一年牧琳愛已經82歲了,她覺得自己剩下的歲月不多了,與其在美國的養老院裡蹉跎歲月,不如抓緊時間實作自己的願望。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1998年年底,牧琳愛召集子女,将自己想回中國定居的想法告訴了他們。

牧琳愛的孩子深知母親對中國的深厚感情,雖然不舍,他們還是決定支援母親的決定。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牧琳愛在美國郊區擁有大别墅,還有豪車和40畝的山林土地。然而比起對中國的愛,牧琳愛認為這些财産是可以舍棄的。

在變賣了在美國的财産後,已經是八旬老人的牧琳愛打包行李,毅然回到中國,回到曾生活過的聊城。

在到聊城之前,牧琳愛已經再三表示,自己要去聊城條件最差的農村,因為那裡的村民和孩子最需要幫助。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雖然牧琳愛精神可嘉,但她畢竟已經是80歲的老人,為了友善照顧,相關部門把她安置在經濟條件較為不錯的陽谷縣安樂鎮劉廟村。

在知道牧琳愛要來村裡後,劉廟村的村民們迅速行動起來。

村民們經過商議,将一間好房子讓了出來,這個房子寬闊大氣,裡面家具一應齊全,還有冰箱、彩電、熱水器等電器。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為了讓牧琳愛在生活中感到友善,村裡還請來了王玉清。

當牧琳愛來到這個房間後,被村民們的熱情感動了,她表示自己來中國并不是為了享福的。

是以她照價支付了家具和電器的費用,村裡想給她的房間免去水電費,也被她婉拒了。此外,她還堅持給王玉清發工資。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為劉廟村的教育奔波不停

在入住劉廟村後,牧琳愛在安頓好之後,就讓王玉清帶自己去了村裡的國小。

牧琳愛發現劉廟村國小缺少電腦,本沒有沒有上電腦課的條件,這讓她很心急。

不久後,牧琳愛讓王玉清帶自己去濟南的電腦商城,并給村國小買了十多台電腦。

為了改善村學校的條件,她還買了許多教學用具和玩具捐給村裡的國小和幼稚園。另外,學生的運動裝備也由她包辦的。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牧琳愛主張在村國小開英語課。雖然英語課在現在的國小已經稀疏平常,但在90年代,英語是少數貴族國小才開的課程。

為了讓孩子們學好英語,牧琳愛親自上陣,她親自標明英語入門教材。

牧琳愛對中文不熟悉,為了選到合适的教材,她和王玉清走遍了北京、濟南的各大書城,經過幾個月的奔波,終于找到了滿意的教材。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王玉清發現,牧琳愛雖然當時已經80歲了,卻依然樂此不疲。

她不僅為教材和教學器具操心,還會親自教負責教授英語的袁老師如何發音。有時候牧琳愛也會親自授課,而王玉清則在課堂上協助。

王玉清表示,牧琳愛的課程輕松有趣,學生們很喜歡上她的課。

牧琳愛的出現,讓劉廟村國小可以說是脫胎換骨,成為聊城當地有名的學校。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為了表示對牧琳愛的感謝,經過村民和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劉廟村國小一度更名為中美友誼國小,學校還請牧琳愛擔任國小榮譽校長。

雖然如今這所國小已經更名,但為了紀念牧琳愛,無論學校如何更名和搬遷,“中美友誼國小”的牌子都會挂在校門口。

除了對學校條件進行改善,牧琳愛還利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免費給村民坐診。她發現當地老人普遍有眼部問題後,她又出資給老人們配制了眼鏡。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當時村裡很多老人很抗拒白内障手術,為了讓老人們的眼睛得到康複,牧琳愛和王玉清親自上門去找到老人,為老人們耐心講解白内障手術的益處,最終說服了老人接受手術。

在手術之前,牧琳愛帶着王玉清做好了手術準備工作,還為進行白内障手術的5位老人支付了相關費用。

在之後的日子,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牧琳愛都是最積極主動的那一位。在非典期間,她拿出巨資,幫助國家和村子防疫。村裡要修路,她是捐款最多的人。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為當地發展做出了貢獻

牧琳愛明白,無論自己多富有,個人的能力終究有限。是以牧琳愛在來到村子不久後,和王玉清讨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如何幫助村民們緻富。

經過考察,牧琳愛發現種植新型農作物是一條适合村子發展的道路。

為了讓村民們掌握到最新的種植技術,牧琳愛主動聯系美國的朋友,讓朋友們翻譯最新農業書籍,還買了許多新型優良品種的種子送給村民。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在牧琳愛的支援和引導下,村民們紛紛種上了高價值作物,這些作物成果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經濟發展後,牧琳愛認為村風村貌也需要改善。為此她出資4萬元,為村子買了一批林木。之後她和村民們一起種樹,很快就将村子的風貌變得煥然一新。

牧琳愛完全把村子當成了自己的故鄉,她很喜歡下地種菜,還自己弄了一個小花房。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在閑暇時,牧琳愛喜歡到領居家串門。入鄉随俗的速度之快,讓人驚訝。

在聖誕節時,她總是穿着聖誕老人的衣服,牽着毛驢給村子的小孩子發糖。

孩子都很愛戴她,每當聽到孩子們叫她“奶奶”,她的臉上都會不自覺地堆起笑容。

和牧琳愛相處幾年後,王玉清覺得自己被牧琳愛的熱情和認真所感染,變得更加成熟。

王玉清覺得,牧琳愛是真的把聊城當成了自己的家,她對這片土地确實有着熱愛。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為當地醫療事業作出貢獻

牧琳愛的事迹很快傳遍了聊城,她也被聊城市和平醫院聘為名譽院長。雖然這個名譽院長頭銜既沒有收入,也沒有任何實際權力。

然而牧琳愛對這項任命感到自豪,因為她覺得這是對她莫大的肯定。

被聘為名譽院長後,牧琳愛不顧辛勞,每周五都要去和平醫院上課,她不僅為年輕的醫生護士們講解護理知識,還會傳授自己數十年的醫療工作經驗。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另外,她還向醫院捐贈了許多新型醫療器械。

除了普通的技術教育訓練,牧琳愛還積極聯系自己以前的同僚,讓和平醫院的醫生們了解到最新的醫學動态和新理論。

另外,她還積極促成醫院的醫生前往美國留學。為了能夠讓醫生們留學順利,她還主動加班給即将留學的人員補習英文。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王玉清已經将她當成了親人

牧琳愛的事迹,感動了無數中國人,她的事迹被廣泛傳播,甚至中央電視台都專門對她進行報道。

這些報道播出後,去劉廟村拜訪牧琳愛的人可謂踏破門檻。

之後在各種慈善獎項的評選中,牧琳愛都榜上有名。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2009年,牧琳愛被授予中國“綠卡”,當拿到綠卡時,牧琳愛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王玉清也為她感到開心。

牧琳愛激動地拉着翻譯王玉清的手,非常激動地說:“我是一個美國人,我有一顆中國心,我愛中國!”

其實為了牧琳愛,王玉清也作出了犧牲。為了能夠時刻陪伴牧琳愛,王玉清很少休息,特别是在春節等節假日期間,王玉清都陪伴着牧琳愛。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其實也有幾個不錯的工作機會,不過因為地點不在聊城,王玉清都推掉了。而且王玉清的丈夫為了她,也來到聊城,在當地找了份司機的工作。

而在平時,王玉清也把牧琳愛當成了親人,在閑暇時,王玉清會把牧琳愛帶到自己的農村老家吃飯。

而牧琳愛的親友來中國時,也會把王玉清帶上。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2013年5月,在中國生活了人生中最後的14年之後,牧琳愛在中國去世,享年96歲。

在去世之前,牧琳愛告訴王玉清,在死後不要将自己的遺體火化,而是将遺體捐獻出去,用于醫療事業的研究。

牧琳愛去世後,被認為惜字如金的《新聞聯播》,竟然用了當天節目六分之一的時間,專門對她進行報道。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王玉清看到《新聞聯播》的節目後,不禁為牧琳愛老人感到光榮。

對于牧琳愛這樣熱愛中國,并且願意來中國生活的外國人雖然還是少數,但這種情況已經越來越多了。在冬奧會期間大火的谷愛淩,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82歲美國老人賣掉所有家産,定居中國,隻因“我有一顆中國心”

對于内心認可中國并且對中國做出貢獻的外國人,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而不是帶着質疑。

參考資料:

慈善美國老太牧琳愛病逝 齊魯晚報

尋找外事中的紅色印迹|牧琳愛:我是一個美國人,但是我有一顆中國心! 山東廣播電視台

尋找外事中的紅色印記丨美國老太賣掉家當 定居中國14年書寫大愛 大衆網

美國老太牧琳愛和她的美女翻譯背後故事曝光 齊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