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聲音|李書福代表: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援

由亞化咨詢主辦的CO2制甲醇與綠色甲醇應用論壇将于2022年4月20-21日在蘇州召開,會議将探讨“雙碳”政策實作路徑與碳交易市場分析,CO2捕集與綠氫生産技術,先進的CO2合成甲醇工藝與催化劑,CO2制綠色甲醇示範項目與産能展望,甲醇制高性能聚合物和高價值化學品,高效甲醇重整制氫技術與催化劑,甲醇燃料電池在汽車、船舶、發電站及熱電聯供應用,甲醇線上重整制氫加氫站示範營運經驗等。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帶來了2份建議,《關于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的建議》及《關于加大電動汽車換電體系建設的建議》。李書福建議,将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範疇,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援。

發展甲醇汽車符合國情實際

大陸甲醇汽車的發展已經有四十餘年的曆史。甲醇作為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燒高效、排放清潔、可再生綠色屬性等特點,且常溫常壓下為液态,儲、運、用較其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更安全便捷。同時,甲醇生産來源廣泛、經濟體量巨大、全産業鍊可持續發展。是以,甲醇已經成為全球業界公認的一種新型清潔綠色能源,是建構未來綠色能源的重要選擇。

兩會聲音|李書福代表: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援

李書福認為,發展甲醇汽車可促進綠色甲醇發展,帶動綠色甲醇規模化,完全立足國情實際,符合大陸 “碳達峰”、“碳中和”有序穩妥推進的宗旨。

在節能減排貢獻方面,甲醇汽車能效高。甲醇與汽油的熱值比為2.2:1,根據大陸甲醇汽車試點運作資料,甲醇與汽油在汽車上的實際消耗比約為1.7:1。是以,甲醇車與汽油車相比,能效提高約21%,CO2排放減少約26%。

甲醇生産端節能減排潛力巨大。現代煤制甲醇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綠氧技術耦合,可實作甲醇生産過程零排放。焦爐瓦斯富産氫氣與CO2合成甲醇工藝技術相結合,生産1噸甲醇可以消納約900公斤環境中的CO2排放。是以,甲醇汽車終端使用的碳排放也将得到進一步的降低。

在碳中和貢獻方面,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與捕集CO2制取的“電甲醇”,以及由稭稈、城市垃圾廢棄物制取的生物質甲醇,都屬于綠色可再生甲醇。這種可再生甲醇的應用可以實作碳的平衡。是以,甲醇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實作交通運輸領域碳中和的重要選擇。

大陸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交通領域石油消耗占比超過70%。而在交通領域衆多的新能源、清潔能源(電力、氫能、天然氣、氨等)中,甲醇是唯一的常溫常壓下為液态的能源,燃料特性優秀,使用安全便捷,兼具汽油、柴油的燃燒特性。李書福表示,“發展甲醇汽車可保障大陸能源安全,尤其是交通領域液體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甲醇是唯一可以繼承先進内燃機技術的新能源。在基礎設施投建、使用模式改變、對相關行業領域的影響等方面,甲醇具有顯著的優勢。李書福認為,“發展甲醇汽車可延續大陸内燃機這一主導動力的生命力。”

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援

大陸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正式将甲醇汽車納入綠色産品,并提出要促進甲醇汽車等替代燃料汽車推廣。

目前,在水路運輸領域,國内外均全面啟動了甲醇船舶的開發工作,以引領航運業提前碳中和。大陸甲醇燃料船舶相關法規、指南、設計、建造和檢驗的技術标準已經建立;甲醇綠色智能船舶、船用甲醇發動機研制得到國家重大專項支援;相關船廠已經啟動甲醇燃料船舶的建造工作。

而在陸路交通領域,大陸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技術更為成熟。大陸自“六五”以來,甲醇燃料、甲醇汽車的研究開發、示範應用,均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援。

2012年至2018年,大陸工業和資訊化部牽頭組織了大規模的甲醇汽車試點運作項目,全面驗證了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應用的環保性、适用性和可靠性。

發展甲醇燃料完全是從大陸“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禀賦實際出發,甲醇的節能減排潛力以及未來對碳中和的貢獻潛力,被國際所公認。在大陸發展甲醇燃料,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對交通領域實作雙碳戰略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李書福建議,在大陸全面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将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範疇,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援,帶動更多的企業投入甲醇汽車的研發,加快實作交通領域碳中和。

兩會聲音|李書福代表: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援

第二屆制氫、儲運與加氫站技術論壇2021将于4月20日在蘇州召開。會議将探讨國家與地方“十四五”氫能産業規劃和補貼政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與成本,工業副産氫資源潛力,液氫與高壓氣态儲氫技術經濟分析,液态有機物和金屬氫化物儲氫技術應用前景,甲醇和合成氨大規模儲運氫前景展望,加氫站關鍵技術、建設成本與營運經驗,加氫站與加油、充電站合建技術規範等。

兩會聲音|李書福代表: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援

如需購買報告或參加會議,敬請聯系亞化咨詢—張經理17717607595(微信同号)[email protected]

版權與免責聲明:一、本公衆号注明“原創”的文章,其他媒體可以轉載,但轉載時必須保持内容的完整性,且務必注明來源。二、本公衆号注明其他來源的文章,是出于分享資訊之目的而轉載的公開内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核實并處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