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作者:詩靜靜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很難想到,“可生食雞蛋”再次引起各大媒體關注的原因竟是由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浦東新區消保委”)對數個品牌的可生食雞蛋與普通雞蛋在品質和價格等多種名額的對比。

細細回顧,自“可生食雞蛋”概念提出的不到四年内,相關營養專家、各大媒體和消費者對可生食雞蛋的争議就沒間斷過,諸如“可生食雞蛋安全嗎”“可生食雞蛋符合大陸的飲食習慣嗎”“可生食雞蛋與普通雞蛋有什麼差別”“買可生食雞蛋是交智商稅嗎”“可生食雞蛋值得買嗎”……

而此次再次受到關注的可生食雞蛋是否能夠承受住各方質疑,最終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起源

何為“生食雞蛋”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當營養豐富、價格便宜的雞蛋,

成了健康的象征。

在可生食雞蛋概念提出之前,生食雞蛋的習慣在世界各地都早已流行,尤其是英國和日本。在17世紀的英格蘭,生雞蛋是啤酒和葡萄酒中最為流行的添加物;生雞蛋、啤酒、蜂蜜和草藥的混合物甚至被作為治療感冒的處方藥。而後,啤酒和雞蛋的混搭被帶到了美洲殖民地,由酒精、糖、香料和生雞蛋混合制成的泡沫雞尾酒一度成為當地的時尚搭配,到現在仍然是一部分人熱衷的酒精産品。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然而,到了20世紀,情況發生急轉;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報告指出,因英國1988年暴發大規模腸炎沙門氏菌中毒事件,該年度的雞蛋價格一落千丈,生雞蛋與酒精的搭配更是少有人嘗試。

截至目前,英國當局對生雞蛋的态度仍沒有轉變;2016年,英國食品微生物安全咨詢委員會(ACMSF)發表報告稱,自2001年以來,英國雞蛋中沙門氏菌的微生物風險已大大降低,根據《獅子法典》生産的英國雞蛋可以生吃或稍微煮熟後供應給社會上的所有群體;然而,英國食品标準局(FSA)卻仍表示:“吃生雞蛋、流蛋黃的雞蛋或任何未煮過或僅稍微煮熟并含有生雞蛋的食物都可能導緻食物中毒。”

反觀日本,雖然生食雞蛋出現的沒有英國等國家早,但卻是堅持時間最久的國家,而且日本也一度被當作生食雞蛋飲食習慣的發源地。據史料記載,江戶時代後期的天保9年(1838年)的《禦次日記》一書中,記載着用生雞蛋拌飯招待客人的記錄;在1927年發行的《江戶生活研究 彗星 第二年 八月号》中寫道,活躍于明治時期的記者岸田吟香被認為是日本第一個有明确記錄的吃生雞蛋蓋飯的人。日本的傳統文化認為,“食物的加工技術應最小化,盡量以最接近自然的狀态來吃,不料理才是料理。”是以,日本的飲食多注重保持原材料本身的味道,少加工,以求盡量不破壞食材的特性。

進入近代,随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資的急劇豐富,日本的普通消費者也有了更多選擇,而且他們也普遍相信,生食料理不僅尊重食物的自然狀态、講究食物的營養,甚至也更符合人體的健康需求。是以,當營養豐富、價格便宜的雞蛋成了健康的象征,友善又好吃、幹淨又衛生的生雞蛋拌飯的吃法便徹底流行開來。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雖然在1980年代的日本,因生食雞蛋的飲食習慣,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也頻頻發生;但為了徹底解決這個“日本人生吃雞蛋不安全”的大問題,日本政府牽頭搭建了提高生食雞蛋安全性的行業體系。随着相關食品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日本政府已要求各大生産廠商對蛋雞進行沙門氏菌的預防接種,并在出場前進行 25 道沙門氏菌檢驗,從蛋雞的種源、飼料飲水、雞舍衛生,到最後的雞蛋都有一套測評體系以更新蛋品品質,來規避雞蛋及蛋制品的食用風險。

緣起:

從日本“生食雞蛋”到大陸“可生食雞蛋”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生食雞蛋一度與一系列高端食材一起,

成為精緻、品質生活的象征。

到了大陸,雖然有極少數人或群體有着生吃雞蛋的愛好,但當生食雞蛋真正以一種飲食方式進入我們生活還要追溯到壽喜燒式飲食在大陸的興起,這種以牛肉蔬菜為主要材料、用生雞蛋作蘸汁的新興日本料理迅速引起了消費者對生食雞蛋由恐懼到癡迷的轉變。

此後,壽喜燒在大陸一二線城市快速開花的過程中,生雞蛋的食用場景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從日本拉面店中的溏心蛋或溫泉蛋,到美式早午餐的班尼迪克蛋,再到一度席卷深夜小酒館的蘇格蘭蛋。憑借着各路料理,生食雞蛋甚至一度與一系列高端食材一起,成為精緻、品質生活的象征。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然而,彼時料理店使用的雞蛋還僅限于蘭皇、伊勢等日本雞蛋品牌;而且,無論是料理店抑或是這些日本品牌雞蛋,更多的隻是在一二線城市布局,消費人群也更偏向于高收入群體,并沒有在大陸消費市場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可生食雞蛋真正進入大陸大衆視野并赢得消費者認可的轉機還是出現在黃天鵝從日本引進的38年可生食雞蛋标準之後。2018年,黃天鵝創始人馮斌為實作“在雞蛋這一初級農産品中做一個高品質産品”的目标,三次遠赴日本,邀請日本PPQC(家禽産品品質控制)株式會社創始人加藤宏光出任黃天鵝首席科學家,正式引進日本38年“可生食雞蛋”标準。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部分消費者早已認識了生食雞蛋,但這卻是在大陸第一次提出“可生食雞蛋”概念。通過3年努力,投入8億元,黃天鵝最終形成了從雞苗、飼料、研發、生産、銷售全鍊條的品質保障體系,已達到甚至超越日本生食雞蛋的品質标準。

自品牌成立的四年時間内,黃天鵝已經完成五次融資(見表1),2022年1月,黃天鵝更是完成了規模為6億人民币的C輪融資,創下近些年基礎食材領域中雞蛋品牌融資金額最大的紀錄。在資金的加持下,黃天鵝借助雙微一抖小紅書等熱門社交平台以及明星直播帶貨等與消費者展開互動,并與盒馬、華潤萬家Ole'等高端超市展開合作,聯合線上線下管道發起多形式的種草營銷,在消費不斷更新的浪潮中進一步提升品牌聲量。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發展:

消費端的快速滲透,生産端的逐漸規範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高價格的定位與其高品質的産品

有着必然的聯系。

随着衆多蛋品企業在可生食雞蛋領域的快速擴張,消費者也逐漸認可這一新生品牌。根據CBNData消費大資料顯示,“可生食雞蛋”已成為天貓蛋品中增速最快的品類之一,2020年消費人數、銷售規模同比增長超200%,已貢獻天貓蛋品近1/4的市場佔有率。到了2021年,京東最新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可生食雞蛋銷量同比增長116%;盒馬資料亦顯示,2021年可生食雞蛋的銷售額已經占到雞蛋品類的40%,同比增速高達1000%。

然而,自可生食雞蛋上市以來,其争議就沒停止過。各路媒體和專家對生吃雞蛋的方式展開多種解讀,社會各方更是對其高價格的定位都一直持懷疑态度。就在日前,浦東新區消保委開展可生食雞蛋消費調查活動,選取市場上的10款可生食雞蛋和2款普通雞蛋進行了多項理化和衛生檢測;結果顯示,此次檢測的12款産品安全系數高,抽檢的2款普通雞蛋的13項檢測名額也都在标準要求範圍内,但可生食雞蛋價格明顯高于普通雞蛋,單價最高相差甚至高達5倍(見表2)。浦東新區消保委對此還發出質疑:可生食雞蛋為何價格更貴?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其實,高價格的定位與其高品質的産品有着必然的聯系。“與傳統的草雞蛋、土雞蛋相比,可生食雞蛋最大的差別在于全鍊路的控菌處理,這使得可生食雞蛋不含沙門氏菌、大腸杆菌等各種緻病菌,可以保證即使非全熟食用,依然足夠安全。”國内可生食雞蛋新銳品牌“櫻姬小町”創始人楊伶俐表示,“而且,高端的可生食雞蛋不僅要看有無緻病菌,還要看哈夫值,蛋黃的飽滿度、蛋清的濃度、色澤、營養價值、口味等名額。”

那麼,又是哪部分消費者在為高價格的可生食雞蛋買單?此前,聖迪樂村稱,購買可生食雞蛋的一部分消費者是中高收入家庭,他們更願意為高品質支付溢價;另一部分則是接受多元化飲食風潮的年輕人。黃天鵝相關負責人劉勇則表示,可生食雞蛋的主力消費人群是“85後”到“95後”;此外,精緻媽媽更是可生食雞蛋最重要的消費者。以及,盒馬鮮生平台資料顯示,“北上廣深杭”成為可生食雞蛋銷量排行榜的前五名選手,這亦說明着中高收入、追求精緻生活的人群是可生食雞蛋的主要消費群體。

然而,即使井噴式增長的可生食雞蛋品牌一再表明着此品類的成功,但各大蛋企在可生食标榜下制造的不同宣傳點卻讓消費者眼花缭亂;更嚴重的是,因為大陸在可生食雞蛋領域沒有相關的生産标準,使得這些品牌企業在生産可生食雞蛋過程中并無規則可循。單就此次浦東新區消保委調查的10款可生食雞蛋樣品而言,其中3款産品的執行标準為企業标準,其餘7款産品執行GB 2749-2015《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蛋與蛋制品》。雖然至今為止國家仍沒有出台相關标準,但2021年10月,大陸首個由産、學、研、商共同參與制定的《可生食雞蛋》團體标準已經對“可生食”這個新品類做出了準确定義。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朱慶稱:“團體标準最大的價值在于把可生食雞蛋的内涵定義下來,成為整個行業生産的規範,需要通過共同努力讓标準在更大範圍落地運用,進而帶動蛋品行業的轉型更新。”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事實上,在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溏心蛋、單面煎等非全熟雞蛋,已是大衆普遍接受的食用方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也經常食用溏心蛋等非全熟的雞蛋。要滿足這種食用方式的食品安全,就需要雞蛋中不含沙門氏菌,這也是建立并推行可生食雞蛋标準的重要社會意義。

未來:

不同賽道發力,成就獨特價值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市場不會因為你站在那裡而選擇你,

而是因為你具備獨特的價值而選擇你。

随着時代的快速變化,消費者的構成與需求也日益呈現出多元、多變的趨勢,加之新冠疫情的持續沖擊,也都在促使着消費者對日常消費品的過分解讀和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也給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品牌都提供了成為某一階段的弄潮兒并成為品類巨頭的可能性。

雖然一般來說,如果要在容量有限的消費者心智中占據品類,品牌最好的差異化就是成為第一,做品類上司者或開創者;但是在大品類下再次細分品類,做細分品類的唯一也未嘗不是一種再成品類開創者的方式。如,2022年1月,一直聚焦非籠養雞蛋的“快樂的蛋”與北京盒馬鮮生聯手推出非籠養可生食雞蛋,正式入駐盒馬鮮生北京各門店;而且,該産品還采用100%全降解甘蔗渣等為原材料制成的蛋托,以此宣傳其環保理念。

喧嚣中的可生食雞蛋

以及,像“蒙牛乳業,創内蒙古乳業第二品牌”“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争氣,争創内蒙古乳業第二品牌”這種化被動為主動的營銷方式或許也可以成為蛋品産業參考的一種突圍方法;畢竟,蒙牛這種“甘居第二”的創意政策讓很多人記住了蒙牛品牌,繼而取得突飛猛進的業績。

在可生食雞蛋品牌林立的今天,誰會成為未來那一枝獨秀的領軍品牌我們還不能确定。世界蛋品協會(IEC)成員主席Christoffer Ernst曾說道:“未來5~10年,中國雞蛋行業品牌化程度會越來越高,将會出現更多的‘黑馬’。”既然我們不能判斷誰将是最終的“黑馬”,那當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關注市場趨勢,帶着匠心做産品,結合自身定位打好每一場品類之戰。畢竟市場不會因為你站在那裡而選擇你,而是因為你具備獨特的價值而選擇你。

來源:蛋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