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

文/木木

圖/來源網絡,與文無關,侵删

-

2022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之前看到朋友圈轉發新年九宮格時,第一個願望就是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高情商的人,往往更受歡迎。

有人說,好好說話,就是高情商。

說話明明很簡單,但有些人的話讓人如沐春風,有些人說話卻總會讓人想跳腳。

最近完結的熱播劇《完美伴侶》,“國民女神”高圓圓飾演的女主角陳珊,業務能力極強,資曆又老,連續五年都榮獲金牌律師,卻遲遲不能成為進階合夥人。

律所十五周年慶時,陳珊當着大家的面,針對自己沒有成為律所進階合夥人提出質疑,怼得老闆臉色通紅,下不來台。

她百思不得其解,去問白老師,對方看破不說破,卻明顯對這個徒弟不滿。

反而是網友們的評論一針見血:因為她太剛、太直。

而當衆質疑的結果就是實實在在地得罪、惹怒了老闆。

于是有了之後老闆借題發揮,故意開着辦公室的門痛罵陳珊的情節,如果不是陳珊業務能力強,很可能就此被辭退回家。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

追根究底,是陳珊自己不會為人處事,說話咄咄逼人,情商不線上。

懂得如何說話,無論對個人還是事業都至關重要。

高情商的人,一般都有三種表現。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

贊揚,要恰到好處

有人說,喜歡贊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本能。

但是,心理學家特麗·阿普特卻在《贊揚與責備》這本書中寫道:

陷阱贊揚并不是越多越多,它本身有可能也是一個陷阱,贊揚他人需要很多技巧,才能不讓它起反作用,不恰當的贊揚反而會打擊自信,降低人們的積極性。

隻有真誠恰當的贊揚,才能讓人真正舒服,也會讓對方更加自信。

國外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次實驗,選擇兩組資質差不多的人,第一組完成任務後會被誇聰明,第二組完成任務後會被誇努力。

一開始,兩組人員完成的效果差不多,但是随着任務難度不斷增加,第一組的效果明顯開始低于第二組。

這是因為,當一個人“聰明”一類的天賦得到誇獎,他會不由自主地傾向于選擇去做更容易的事,避免出錯,以便證明自己。

被誇努力的那些人,會不懼困難勇于挑戰,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努力付出會有收獲。

情商高的人,懂得誇獎他人後天的努力,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這樣不但讓對方受益匪淺,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溝通。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

無論婚姻、家庭還是職場,真心、用心地贊賞,一定會受到人們的喜歡。

人們喜歡得到贊揚,但愛迪生說過:

稱贊是生命短暫的熱情,習慣了就變得有等于無。

學會恰到好處的贊揚,真正誇到對方心裡,給人愛和自信,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

拒絕,要恰如其分

與贊賞相比,拒絕很容易被人抵觸,但我們常常需要拒絕他人。

學會恰當的拒絕,反而能讓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融洽。

三毛說過:

不要害怕拒絕别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當。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是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之中的。

明明是别人請求你幫忙,卻因為自己的拒絕感到愧疚,似乎虧欠對方,這是很多人都體驗過的心理。

有句話說得好,幫忙是情分,拒絕是本分。

情商高的人不會因為拒絕别人就感到底氣不足。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主人公松子就是一個讨好型人格,在她的世界裡,别人的事情永遠比自己重要。

她以為隻要讓别人快樂,就會赢得愛和關注,為此她根本不敢拒絕别人。

她一生都在讨好父親、讨好學生、讨好每一任男朋友,可是結局卻是自己一個人凄慘地死去。

不要害怕拒絕别人,愛你的人不會是以遠離你,反而會更加尊重你。

敢于說“不”,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

隻是恰當的拒絕是有底線的,底線高了不好相處;底線低了被人欺負。

這個底線,就是原則。

機關辦公室的後勤部門很容易得罪人,因為他們手握資源。但真正容易得罪人的不是資源,而是那個手握資源的人懂不懂得拒絕。

後勤部門的小可負責口罩的發放,每個人按量均分,但是總有人借着各種原因想多拿一點。

無論對方與小可的關系有多好,他總會簡單明了地一口拒絕,大家看在眼裡,心生佩服。

幾次之後,再也沒有人借工作之便行私人之利。

正如畢淑敏在《學會說“不”,是一種智慧》裡寫的那樣,合理地拒絕一些東西,才能得到更珍貴的東西。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

話,要好好說

高情商的人,除了懂得贊揚和适度的拒絕,還會好好說話。

有一些人,凡事都要争個你高我低,勝負輸赢。說話也是一樣,總想勝過别人。

殊不知這樣做,就埋下了親密關系的“定時炸彈”。

其實,我們要的是赢得對方,而不是赢了對方。

楊绛在《我們仨》中講了一個故事。

被譽為“神仙眷侶”的楊绛和錢鐘書,他們第一次吵架是在國外留學時,起因是一個法語發音。兩人争執不下,互生悶氣,不惜互相攻擊。

楊绛嘲笑錢鐘書帶有江蘇無錫濃濃的鄉音,而清華才子錢鐘書則蔑視她自以為是。

後來,一位在場的法國朋友證明楊绛的發音是正确的,而錢鐘書錯了。

事後楊绛回憶說,雖然自己赢了,卻覺得無趣,甚至很不開心。

經過反思,他們兩人約定以後有事要商量着說。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

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夫妻之間如果總是“摳字眼”,分毫必争,必定會徒增煩惱。

夫妻如此,朋友、同僚也是這般。

锱铢必較太多,會讓人對你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

過多的争辯未必是好的交流。

想要說話不傷人,先從體諒對方出發,心中多點善念,也多點愛。

說話,不僅是一門值得學習的溝通藝術,更是情商高低的展現。

人們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懂得如何說話,如何恰當地贊揚、拒絕,不僅能與他人相處愉快,更是讓自己身心愉悅。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或完美的伴侶,但我們可以通過高情商的溝通敲開彼此的心門,減少一些嫌隙,增加一些了解。

把自己的心裡話用合适的方式表達出來,把自己的真誠用在合适的贊揚和拒絕中。

讓家成為心靈舒展的地方,讓機關成為放手拼搏的場所。

從說話開始,讓我們掌握贊揚和拒絕的能力,成為高情商的人,與君共勉

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忍和讓,而是會這三種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