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老張育兒記

釋出時間:2022-03-2023:57

營養師,親子領域創作者

關注

不管做什麼,孩子總是黏在身邊,這讓葉子多少有些懊惱。就連上廁所,孩子也會前後跟着,想想都覺得可怕。一直以來,葉子都覺得孩子黏人,是因為獨立性太差的緣故,是以才會想着呆在媽媽的身邊。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但是通過一周的認真觀察,葉子發現孩子的獨立性還算可以,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能獨立完成,無需大人幫忙。看着孩子的表現,着實讓葉子有些摸不着頭腦。

難道

孩子粘人

,跟獨立性沒有關系嗎?

關于這一問題,其實不能一概而論。

因為有些孩子的黏人,是因為獨立性差的緣故,他想要跟着父母身邊,尋求一定的幫助。但是有些孩子并非如此,他們黏在大人身邊,是因為其他的原因。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孩子黏人的背後,到底隐藏着怎樣的秘密?

1、沒有安全感

黏人,說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生怕跟父母分開。造成這一原因,其實跟日常的教育,以及父母的陪伴都有關系。很可能之前,和父母有過短暫的分離,或者曾經說過“不要你”之類的話。

正是如此,孩子才擔心被分離,隻能通過黏人的方式,擷取自己想要的安全感。因為在父母身邊,尤其是在媽媽身邊,總是能感覺到别樣的溫暖。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2、依賴心

理作祟

兩歲到三歲之間,是孩子依戀心理最明顯的階段,是以他們的世界,總是想要圍繞父母展開。換個角度想,其實被孩子依賴是好事,說明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拉進和父母的距離,想要永遠呆在一起。

随着時間變遷,孩子的依賴心理也會慢慢消失,因為他終究要走向社會,認識更多的朋友,然後替代父母的陪伴。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3、性格原因

不排除性格的原因,有部分孩子的性格内向,生性有些膽小。他們不敢單獨行動,隻有在父母身邊,才會覺得自己很勇敢,這是典型的自卑心理。而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性的原因外,大部分都是父母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原因。

好在性格還有改變的餘地,畢竟孩子年齡尚幼。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膽小的孩子,父母要适當的強推,鍛煉他們的心形。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看來,孩子黏人的背後,并非獨立性的問題,還隐藏着他們的心理感受。對父母來說,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避免給孩子的心裡埋下陰影,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接下來的重點,自然是陪着孩子,幫助他們走出眼前的誤區。

不過父母要明白:孩子黏人也并非壞事,雖說會影響父母日常的心情,甚至是生活。但同時,也隐藏了和諧的親子關系,就看父母如何引導和教育。若是父母表現的不耐煩,那親子關系肯定不好。但若是父母格外珍惜,用溫和的态度對待孩子,相信結果也會大不一樣。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改善孩子的黏人心性,父母要加強這些方面

1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既然孩子沒有安全感,那父母就盡量彌補這一缺憾,讓他們感受到愛和溫暖。很簡單,孩子需要陪伴時,父母用心給予回應。哪怕隻是簡單的說說話,孩子也會覺得很開心。

安全感都隐藏在細節裡,在父母的言行舉止裡,是以照顧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控制情緒,控制語言。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2

、給孩子尋找更多興趣

或許是太無聊了,是以才會想着黏着父母。要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那孩子的情感就有地方安放,不用總跟父母在一起。接下來,隻需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管是玩遊戲,還是畫畫、閱讀,都不錯。

有了情感寄托,對孩子來說是好事,還能培養他們的特長。最重要的是,孩子會慢慢變得獨立起來,在沒有父母的呵護下,獨立的思考。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給父母的溫馨建議:

其實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趁着他們還需要,父母不應該拒絕,而是學會享受,讓陪伴變得更有意義。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從孩子的黏人,父母的用心開始的。趁此機會,剛好把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性格,慢慢傳遞給孩子,讓他們做好準備,成長為更優秀的自己。

跟孩子相處,一定要收斂壞脾氣,不要把他們當作情緒的出氣筒。因為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實在太大。

孩子太黏人,并非獨立性差,可能是這些原因

寫在最後:

珍惜跟孩子相處的日子,用愛去溫暖他們的童年。相信在愛意中長大的孩子,未來一定會成為内心富足的人,不懼陽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