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洪亮原創丨兩棵柳樹(散文)

沈洪亮原創丨兩棵柳樹(散文)

兩棵柳樹

文/沈洪亮

校園有兩棵柳樹,一棵在東面,一棵在西面。

陽春三月,萬物榮華,時節嘉美。而當下,全國疫患複返,境況嚴峻,為防禦大計,全市學校安排放假,學生在家線上學習,僅高三留校,全體師生和後勤人員一起駐校,全封閉管理。因工作需要,便帶着女兒進來,每天除忙工作陪孩子上網課外,閑暇時也會和女兒一起在校園走走。

校園景色秀麗。臘梅滿園,滿樹紫盈盈,一團接一團,一片連一片,蔚然可觀,其下草坪已然泛綠,藍色、黃色、白色碎花無數,繁星密布裝綴其間,如天幕倒置覆地,花叢中不乏合照留影的人群,數幾孩童穿梭其間,全不見疫患帶來的那種灰暗消極。正如此,我也才可寬心漫步有幸邂逅這兩棵柳樹。便感念全校師生共努力同協心,疫情防控一絲不苟井井有條,方有如今其樂融融之象,安全校園當如是。

全觀校區僅此兩棵柳樹,不知為誰所栽,正好在校園東西兩端,相距數百米。東面那棵,不過丈餘,柳葉如刀,綠縧稀疏,但不失活潑,有風吹起,搖擺活躍,如孩童一般,玲珑可愛。西面一棵,略顯粗壯,兩丈開外,春容稍盛,沉靜安穩,有剪春之勢,看這架勢非得剪個萬物複蘇,剪個春意盎然。

記得小時村邊有棵很老的柳樹,一人抱不過來,樹身子都是洞,軀幹中空,可見斑駁歲月,時有路人瞻仰膜拜。也見過沂河岸邊的大柳,臉盆般粗壯,一年四季枝條浸水,不見腐爛,反而更加茂盛,頗為神奇。學校僅有的這兩棵柳樹就顯得青澀單薄了,還略帶點孤單,但自然神韻與前者相通,自是風姿綽約,片片柳葉尖如燕尾,條條絲縧置若垂簾。風一吹,柳條搖曳似多情少女秀發飄散,那一瞬間仿佛能聞到春天的味道。

柳,自古被諸多文人雅士所愛。晉陶淵明自号“五柳先生”,柳下銜觞賦詩,以樂其志,其愛柳之情可見一斑;“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西湖勝景美不勝收;“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壯士去兮義重情深;“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念離情别意難舍離,就連詩仙李白也是“年年柳色,霸陵傷别”;倒是唐王維言語清麗意境脫俗,吟出“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佳句,此辭一出千古傳誦……

柳樹,就如此在古人的文字裡展現出不一樣的神魂,惜别離,寄相思,小情愫精細,大情懷磅礴,可伴青袖起舞,可襯撫琴悲歌。

我也就更加喜歡校園的這僅有的兩棵柳樹了。

春日暖陽,繁花似錦,本是花仙的天下,沒有哪種普通的樹會這麼不識趣在這個時節吐芽噴翠。校園裡一排排的杉樹,整齊劃一,倒也壯觀,他們不會;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挺身筆直,頭頂銅鈴,他們也不會;就連常綠冬青煥發新葉都是不敢言語默默藏匿。但這兩棵柳樹就是那麼不識趣,還長得那麼風姿綽約,枝葉青翠,如春水初生,略帶風騷,有點古時文人風骨,不和臘梅鬥豔,不和桃花比嬌,沒有冬青的羞澀,也沒有高杉的城府,隻自己去怒放生命,做好自己,努力生長,為春天的美麗貢獻自己的一點翠綠。

這兩棵柳樹像極了身邊的這些封閉在校園的師生,每天緊鑼密鼓地做着自己分内的事,為這次的疫情防控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和外面的一線抗疫英雄遙遙呼應。不同的科室人員配合默契天衣無縫,有的主管全校師生核酸檢測,每日組織檢查整理彙報,工作繁雜有條不紊,人數雖多忙而不亂;有的負責全校師生突發健康事務,記錄上報合理安置追蹤回報再彙報,無不做到情中有細細中有責;有的把控全局運籌帷幄,師生衣食住行事無巨細,就連學校偶爾進出的各種師生物品,都是交接無礙全程無接觸,目的隻有一個,要絕對“安全”,絕不讓校園成疫患防控薄弱點,絕不給抗疫主力添麻煩。

學生們将思家之情化為學習動力,一邊配合防控需要,一邊廢寝忘食奮力讀書,每日清晨天微明便可聽見學子匆匆的腳步聲,“不負韶華,未來可期”當真讓人感動。駐校的老師更是擔當有責,有的夫妻伉俪勠力同心雙雙進駐;有的帶着子女,多為垂髻之年,要邊工作邊照護,實屬不易;更多的都是抛家舍業奔校園,我等也是微如毫毛,用自己的方式做點微不足道的事。雖勢單力薄,不能和奮戰在一線的抗疫人員相比,卻一直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一點光熱,無怨無悔無嗔無怒,如我所見的校園的柳樹,不驕不躁不貪不癡,為疫情之下的春天增添一抹青綠。

一中師生的勤懇執着,讓這個校園成為我能觸及的當下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規則之下,從容不迫,永不懈怠,按要求嚴防死守,老師做學子的靈魂導師,又做他們身體的守護神,讓在校的學生踏實安心。就連随着父母駐校的這些幼學孩童,都按要求每日做核酸檢測,安安穩穩上網課不亂跑不添亂,或許等他們長大了,能夠很了解地為今天的這份經曆而感到欣慰。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極盡配合了解,每個部分都盡心盡力,與病毒作着無聲無息的戰鬥。

這種精神就是舍小家為大家的抗疫精神,是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堅韌不拔的鬥争精神。與此同時,社會上各個方面都在努力抗疫。

醫院裡白衣天使夜以繼日在一線與病毒殊死搏鬥,向他們緻敬!

社群裡黨員們、志願者們責無旁貸嚴防死守認真以待,向他們緻敬!

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懷揣真情妙筆成槍如号角吹響催人奮進,也向他們緻敬!

……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戰鬥,不管自己是一棵臘梅,還是一棵柳樹,都在為這次的抗疫大戰奉獻着自己的力量。期望這次疫情趕快過去,天下如春熱鬧起來。

校園裡有兩棵柳樹,東西兩棵遙遙相應。

這天我和女兒站在樹下良久。風吹來是暖的,我想做人就做一棵柳樹吧,不做作,不誇張,不虛榮,不畏懼。

我微笑着問女兒:丫頭,你覺得柳樹好看嗎?女兒眨眨眼睛看着我:它要是能像爸爸一樣胖就好了。哈哈哈,看來丫頭懂爸爸的心。

我牽着女兒離開,柳樹的身影漸漸遠去,校園的鐘聲如号角響起,我又回頭望了一眼,柳樹後湧出蕩蕩人群,柳樹并不孤單。

(2022年3月31日。書于一中北校區)

沈洪亮原創丨兩棵柳樹(散文)

【作者簡介】沈洪亮(男),山東平邑人,筆名夷希微、無明,臨沂市作家協會理事,臨沂市紅十字會應急救護講師,就職于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喜詩歌散文,不拘形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