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犯錯千萬别着急批評,記住這4步法,孩子自然會改且越來越棒

孩子犯錯到底該怎麼教育?所有的父母,如果能像下面這個故事裡的父親這樣,我覺得孩子會覺得特别暖心。

人都會犯錯,孩子更是。孩子犯錯到底該怎麼教育?所有的父母,如果能像下面這個故事裡的父親這樣,我覺得孩子會覺得特别暖心。

有一次,5歲的強強在家裡玩皮球,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爸爸很喜歡的茶杯,覺得自己闖了禍,當時都快哭了。

這時爸爸沒立即大聲呵斥和批評孩子,而是說:“這件事真聽讓人難過的,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杯子,真是可惜!”

爸爸的表現其實是要孩子知道,自己做的這件事兒有一個錯誤的後果。

然後爸爸說:“沒關系,沒有傷到人是最重要的,爸爸帶你一起來收拾玻璃渣,你要小心。”

爸爸還告訴強強,自己小時候也打碎過東西,打碎後就覺得特别害怕,但是我們從這件事學到了什麼呢?

強強不再膽怯地說:“學會要小心一點兒!”

“那哪些方法能夠小心呢?”爸爸問道。

強強想了想說道,“我可以去沒有杯子的地方玩。”

“很好,這裡是客廳,擺放着很多東西的地方,而且有些是打翻後就容易碎的,知道了嗎?”爸爸乘機進行教育引導。

“嗯,好的,我以後不再屋子裡玩球了,要玩我就下口在院子裡玩。”強強似乎聽進去了,從那以後,強強很少再打碎東西。

父母要把孩子每一次犯錯,都變成一個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把每一次犯錯,都變成一個譴責的機會。

有的孩子一犯錯,家長就跳出來說,當初怎麼跟你說的,說了多少次,你就是不長記性,看,又犯錯誤了吧。

這樣急于批評,其實是在跟孩子劃清界限,不願意跟孩子共同承擔這個結果。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沒錯啊,我教過了,也強調了,現在還犯錯,就不是我的責任了。

但事實上呢,天下所有的家長,都應該和孩子共同來承擔這個錯誤的結果。

因為孩子是你的,不是别人的,你是孩子的監護人,孩子也是你培養的,沒培養好你肯定有責任,急于劃清界限的家長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難道你劃清界限了,孩子犯錯就不關你事嗎?其實,這樣的父母,也是個沒長大的孩子,也許從小他也是被這樣罵大的。

孩子如果打碎一個杯子被罵,那麼這個孩子的情緒可能會從恐懼變成憤怒,家長把責任推卸給了孩子,讓孩子背過,讓孩子覺得特别有負罪感。

但孩子從這件犯錯的事中,沒有學到任何東西,他唯一學會的就是,千萬别惹父母,惹了就會挨罵。

強強三歲的時候,這位爸爸就教會他一個詞,叫做吃一塹長一智。

爸爸告訴孩子,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做錯了一件事後,一定要增長一樣技能。

有時候強強在家裡做錯了事,就會自己說,吃一塹長一智。

所有,有時候在家裡就算孩子犯了錯,也是非常美好的互動,你會跟孩子進行親子溝通。

後來上了國小,有一次強強考試回來,數學考了74分,竟然很興奮,爸爸沒有見過他的成績考那麼低。

爸爸沒有生氣,而是和藹地問,“怎麼突然成績考這麼低啊?”

強強說,這張卷子背面還有題,我竟然沒看見。

爸爸說:“從這次考試,你學會了什麼呢?”

“要把整個試卷先看一看,這樣才不會漏題。”強強告訴爸爸,他學會了吃一塹長一智。

是以,面對犯錯誤的孩子,千萬不要急着批評,更不要做滅火型父母。

孩子賴床,你就催着他起床。孩子不整理房間,你就罵他懶。孩子不認真學習,你就緊緊盯着他學習。

如果家長一直跟着孩子的錯誤走,那這個家長就像一個消防員一樣,哪裡着火了,就去哪裡滅火。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不僅是你自己身心疲憊,孩子身上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火也會到處都是。

是以,孩子犯了錯誤,不要跟着屁股後面去糾正唠叨,也千萬别着急去批評孩子,大家記住下面我說的孩子犯錯誤四步法,你不用再去滅火了,而且你的孩子将會越來越棒。

第一步,讓孩子把話說出來。

孩子犯錯了,要問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解釋的機會的,有時父母也可能會冤枉孩子,有可能孩子還有自己的想法,這要看父母的智慧和水準。

第二步,你想怎麼處理呀?

這時就要問孩子,你看這事現在都這樣了,你準備怎樣處理啊?這是在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讓他自己去面對這個問題,看他有什麼想法和主意。

第三步,需要爸爸媽媽幫忙啊?

家長這樣一問,其實是讓孩子在心底知道:即使我捅了婁子,隻要我積極地去面對,想辦法去解決,我的父母永遠都是堅強的後盾,一直都會在後面支撐着我。

第四步,通過這個錯誤咱學到什麼?

等這件事情解決完,要跟孩子好好聊聊,通過這事,咱學到什麼了?這時候教育引導會很管用,孩子也很愛聽,就如前文那個爸爸那樣,把“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教會孩子。

有智慧的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每一個溝溝坎坎,都能夠讓咱們獲得成長,這才是犯錯後應該教育的正确方式。

你家孩子犯錯是怎樣教育引導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跟大家一同分享,記得點贊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