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和中醫藥的故事】艾的味道,真叫人愛

作者:豫健

對“艾”這個漢字,我的認識并不多。

記得廠裡有位艾姓職工,單名一個國字。我與他很熟,還曾當面開過他的玩笑:你哥肯定叫艾黨,有個弟弟叫艾軍。瞧這哥仨,黨國軍全齊了。其實,他家也許真的沒有。就像我曾經遇到一位郭姓售樓小姐單名一個歌字一樣,獨生子女的家裡根本不可能有郭旗、郭徽之類的兄弟姐妹。

端午節那天,我與家人一道,起大早,去二裡地外趕早市,買上一大捆新鮮的艾草,回家後,在前門和南北陽台各放幾枝,以辟邪驅趕蚊蠅。這已是多年的傳統了。“艾”這原生态的東西,城市裡平時很少見到這東西,不少人家都有需求,稍晚些時候還買不着。

不過,更多對“艾”的認識,則來自于樓下居住的老彭大爺。

彭大爺今年八十多歲了,與我父母親是同輩人。老兩口住底商之上,我就住在他家上面,同一個樓棟口,上下樓關系已經20多年了。

在他們那一代人中,彭大爺是出了名的手藝人,啥都能鼓搗,人送綽号“彭高招"。

不過,我對他那些"高招"詳知得并不多。感覺老人有些駝背,有點耳背,走路總是不緊不慢的,還側着個膀子。老兩口都八十多歲了,每天前後腳地走上幾裡坡地,拉個兩輪小車,趕早市買菜,居然不用柱拐,這在社群的高齡老者中尚不多見。

我想那二老保健秘決應該不少,但"熏艾"一定是其中非常重要一環。

艾葉草,又稱艾蒿、艾草,是大陸普遍都有的一種植物,多為野生,可一年一收。艾草的适應性較強,但以潮濕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很多時候,在池塘邊、村口、小橋邊,常會見到成片成簇的野生艾草。

艾葉醫用價值很高。《本草綱目》記載:“艾葉二月宿根生苗成叢, 其莖直生,白色,高四五尺。收以灸病,甚驗。艾以葉入藥,性溫、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稱為草醫”。

現代醫學藥理亦早已證明艾草是一種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對病菌有着抑制和殺傷的作用,而且對呼吸系統疾病也有防治的作用 。據說,利用艾蒿資源開發的植物性農藥,具有低毒、高效、高選擇、少殘留的安全性, 是一種“綠色農藥”。如今,在現代高科技的孵化下,艾蒿已成為純綠色農藥的首選對象之一,加之好種植、易成活、産量高、價格低等特點,使得艾産業鍊越發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2018年端午節,那時候新冠疫情還沒有爆發,彭大爺買來幾大捆新鮮的艾草,在樓道口,鋪張席子,攤一地,緊忙乎做着“搗絨”的細活兒。

那天我正好休班,觀察了好一會兒。他制艾絨的方法很獨特,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幹後,去掉尖屑和雜質粗梗,木槌碾軋碎後再過篩。有時,用木錘碾軋了好多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然後,雙手捏壓适量艾絨成的軟硬适度長條狀,置于寬約5厘米、長約25厘米的純棉紙上,搓卷成圓柱形,最後用面漿糊将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制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挺整齊劃一的艾卷。

據說,要是用陳年熟艾制絨就沒那麼麻煩,因為艾葉已放置1年,完全風幹了。“艾可是個寶,家中少不了。”這話不知說了多少遍了,還不停地對我講個詳細。

據他講,像枯株泡水熏蒸可消毒止癢,艾草泡腳不僅溫肺,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于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文火炒幹的幹燥艾葉放在患者胃部外敷, 能明顯緩解喘息、咳嗽症狀,對哮喘型支氣管炎有很好的療效。

閑暇時,我也曾上網向度娘請教過。艾草提取物還對糖尿病和癌症疾病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 可抑制細胞發炎和凋亡的發生,抗血小闆的生成同時促進血管的舒張。艾葉中提取的艾葉油,則可作為多種香水、化妝品的原料,使人皮膚光滑細嫩,有延緩衰老的功效。同時,也是一種純天然又廉價的殺蟲劑,還可用于動物飼料、卷煙、保健品、香水、調控清新劑等。

“先把艾葉搗碎成絨絮狀,做成蠶豆大小,捏壓越實越好,再做艾棒”。

我知道,老彭大爺說的是在為日後的艾灸,準确說是艾灸療法做準備。所謂的艾灸,也就是中醫艾灸療法,是以艾為主要材料,在人體的經絡、穴位或病痛部位進行熏酌灸烤,借助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來治療一些常見病、達到防病保健的一種方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調節陰陽、防病保健幾大功效。

正是這種溫熱,使局部皮膚充血,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慢和消除平滑肌,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發炎,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産物消散吸收,還可以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發揮鎮痛作用,同時濕熱作用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難怪網上曾有人說用艾草還救過人命呢。

艾灸的方法很多, 如灸柱灸、艾條灸、隔物灸等。艾灸可治療高脂血症,改善血脂代謝和糖代謝,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總膽固醇的含量,調整胰島素分泌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進而達到降脂、降糖的作用。對關節炎治療能減輕病症,消腫止痛,改善關節晨僵,控制病情發展。

“哪兒痛熏哪兒!散寒止痛,溫煦氣血!要是陳年熟艾,療效最好了"早已成老彭大爺的口頭禅了。

老兩口經常輪番作坐樓棟口熏艾。夏天還好些,天冷之後,尤其是他大女兒從洛陽來探時,茶餘飯後也加入熏艾行列。“彭高招”自制的三支小烤爐,老是搞得樓道裡充滿了濃濃的熏酌灸烤藥味,久久散不去,害得聞不慣那種濃烈香氣的我妻埋怨中緊閉門窗,躲在房間裡不肯下樓。

盛夏一日,晚飯後的遛彎,行至三叉路口,迎面走來姐倆,一問原來是剛從生物時代艾炙館二樓下來。妻與她們寒喧中,我隐隐約約聽到是理療之類的話,也沒再多問。倆人繼續往前走,發現新開發樓盤的臨街商鋪,不知何時又多了這個"艾陽軒"的招牌。隻是受德爾塔病毒影響,疫情期間閉館,裡面的情況不得而知。

辛醜年入夏以來,濕寒體質的我莫名狀地周身發癢,開始隻是局限在兩耳側和脖頸,後來發展到肩胸及四肢。有時奇癢無比,隻得去撓,結果皮膚日漸發黑不說,連額頭上都撓爛了,症狀反倒更加嚴重了。看了幾家醫院,吃了不少中西藥,還周身塗抹用完了幾管藥膏,冤枉錢沒少花,就是不見好轉。

八月中旬,市中醫院一位德高望重的女老中醫給開了個方子,連口服帶外塗和洗劑都用上了。我在煎中藥時,意外發現其中除了有蟬蛻之外,竟然還有團團簇簇、飄浮于水面的艾絨!煮煎後,黃褐色的藥水有小半個洗臉盆之多,心裡還合計:就這稀湯寡水的也能止住癢?

更神奇的是,六副中藥尚未用完,最嚴重的左臂上幾處潰爛處已開始結痂,癢的症狀也輕多了,晚上睡覺也不用咔哧咔哧地使勁兒撓了。原來“用艾草水洗澡,可以預防和治療多種皮膚疾病”,真的還有止癢的功效!---這“艾”,真叫人愛啊!

如此,我不禁暗歎這家店名起得好:置身這溫馨小屋,詩境書雅之中,讓祖國神奇的傳統醫藥,像太陽一樣給人以溫暖和健康!生活中難免會有個病災,畢竟我也60歲的人了,或許,在不遠的将來,也會體味醫草的恩惠。

有人說,艾的味道就是愛的味道,這話不無道理。守着兩個專業艾療館,看來也是修來的一種福報。

【我和中醫藥的故事】艾的味道,真叫人愛

來源:河南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

作者:石永亮

編輯:于昆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