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蔭梧:一封告密信攪亂中原大戰,抗戰中發明的這個詞被罵至今

作者:萬事之始
張蔭梧:一封告密信攪亂中原大戰,抗戰中發明的這個詞被罵至今

圖檔來自網絡

抗戰時期,漢奸中出現了幾位“人才”,如效仿蔣氏建立黃埔軍校,為僞軍培養軍事人才的齊燮元;發明“曲線救國”這一可恥名詞的張蔭梧。

尤其是張蔭梧,他發明的“曲線救國”這一可恥名詞在抗戰中俨然成為了漢奸們投敵賣國冠冕堂皇的理由,一直被世人罵到了今天。

張蔭梧,河北博野縣人,出身書香門第卻投筆從戎,畢業于保定軍官學校第5期。同學中不乏像傅宜生、王靖國、李服膺這些晉軍名将。

軍校畢業後,張蔭梧加入晉軍。由于能夠嚴于律己,與士兵同甘共苦,深受閻錫山賞識。1927年3月晉軍擴軍的時候,張蔭梧被閻錫山提升為第7軍副軍長兼14師師長,成為了晉軍的進階将領。

不到9年的時間,張蔭梧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排長坐上了副軍長的寶座,進步不可謂不快。這其中固然有張蔭梧自身的努力在内,也與閻錫山的大力提攜是分不開的。

但在晉軍期間,張蔭梧也暴露出了他的弱點,那就是對權力表現出了過度的渴望,尤其見不得保定軍校的同學職務比自己高。

從表面上看,張蔭梧在部隊中當連長時頂撞營長,當營長時頂撞團長是因為他看不慣那些人的軍閥作風,但其實是張蔭梧自認為文武兼備,頗為自負,總想着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自行其是的表現。

客觀地說,由于張蔭梧出身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在文學和書法上的造詣确實超過同輩,但這并不是他看不起上級和同僚的原因。

軍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而敗”,在一支部隊中,奉行的是一個号令,要是誰都能随意發号施令,豈不是亂套了?

張蔭梧:一封告密信攪亂中原大戰,抗戰中發明的這個詞被罵至今

閻錫山 圖檔來自網絡

好在張蔭梧認識閻錫山的親信趙戴文,雖然負氣離開部隊,但在趙戴文的舉薦下,張蔭梧獲得了閻錫山的認可,重回部隊。

1924年,張蔭梧晉升為晉軍第5旅10團團長,其升遷速度超過他的同學李服膺和王靖國,僅有擔任第4旅第8 團團長的傅宜生和他平級。

本應“一枝獨秀”卻變成了“兩花齊放”,這或許就是日後張蔭梧為何總是與傅宜生過不去的原因吧。

1927年6月,閻錫山響應北伐,奉、晉兩系正式撕破了臉。

閻錫山兵分三路向奉軍進攻,張蔭梧任左路軍前敵總指揮兼第7軍軍長,在防守雁門關之戰中擊敗了奉軍,立下了大功。

傅宜生在涿州之戰中堅守3個月,後雖因彈盡糧絕投降,但其善于防守的名聲卻傳遍大江南北,傅宜生也以一個師長的職務被吸納進國民政府的軍事委員會,這在當時是僅有的一例。

就在舉國上下都對傅宜生的軍事才能交口稱贊的時候,張蔭梧卻四處宣揚“隻有斷頭将軍,沒有投降将軍”的論調,公開貶低傅宜生。

張蔭梧的行為讓傅宜生很不滿,也埋下了二人長期不和的種子。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傅宜生被閻錫山任命為晉軍第3集團軍第10軍軍長,負責指揮津浦線北段戰事。張蔭梧此時擔任北平警備司令,失去了直接指揮部隊的權力,這就更讓張蔭梧對傅宜生心懷嫉妒。

保定軍官學校5期畢業生在晉軍中任職的人當中,張蔭梧的職務最高,這也是張蔭梧的驕傲之處。

可當他擔任北平警備司令的時候,閻錫山任命傅宜生為天津警備司令,又和自己平級,這就讓張蔭梧很不滿。

中原大戰爆發後,傅宜生以晉軍第3集團軍第10軍軍長的職務率領6個軍參戰,而張蔭梧僅是一個北平警備司令,職權遠低于傅宜生,這就更讓張蔭梧心理不平衡了。

晉軍在傅宜生的指揮下連戰連捷。在攻占了濟南後,傅宜生又兼任了濟南行營主任,這讓妒火中燒的張蔭梧終于按捺不住自己的嫉妒了。他給閻錫山去了一封密電,在密電中煞有其事地說:張學良在北戴河開會,傅宜生秘密參加了,請注意。

閻錫山一貫以心胸狹窄、猜忌出名,在得到這封電報後,哪還能再相信傅宜生?

張蔭梧:一封告密信攪亂中原大戰,抗戰中發明的這個詞被罵至今

圖檔來自網絡

閻錫山立即委任張蔭梧任第3方面軍第2、4路聯軍總指揮,意在對傅監視。

傅宜生見張蔭梧到來,哪還會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因而大為洩氣。

按照閻錫山的原計劃,是由傅宜生統一指揮第2、第4路軍的,這樣就可以做到集中兵力。

張蔭梧到來後,由于他根本無法統一指揮兩支部隊,部隊隻得分兵出擊,不僅減弱了攻擊力量,還贻誤了戰機,導緻馮閻聯軍在津浦線的失利。

事後,張蔭梧又狡辯是傅宜生首先戰敗導緻了聯軍的失利,可事實就擺在眼前,晉軍在戰後檢讨戰役失敗的原因時,都認為張蔭梧分兵出擊的失誤是導緻失敗的根源。

張蔭梧雖然通過告密獲得了高位,可他的這一封告密信卻攪亂了馮閻聯軍,攪亂了中原大戰。

由于張蔭梧在晉軍中自視過高,得罪了一大批晉軍将領,因而,在閻錫山宣布下野後,張蔭梧也無法在山西立足,隻得灰溜溜地離開山西回到了老家。

“盧溝橋事變”後,由于張蔭梧在家鄉積極搞民軍抗日的态度獲得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的看重,就委任他為河北民軍總指揮。

在這個期間,張蔭梧抗日還是很賣力氣的。可是不久,他想要利用辦河北民軍進而得到河北省主席位置的野心就暴露了。

張蔭梧的想法是,他在河北屬于實力派,手下擁有10萬民軍(實際上有8個團一萬餘人),完全有資格擔任河北省主席。

可沒料想,張蔭梧的希望卻落空了,蔣氏委派了鹿鐘麟來當河北省主席。

這下子可把張蔭梧給惹惱了。他認為,鹿鐘麟并沒有長期堅持在河北抗戰的意圖,哪有資格當河北省主席?因而,張蔭梧立即奔赴武漢求見蔣氏,可卻被三次拒見。

盛怒之下,張蔭梧破口大罵。

就在張蔭梧心灰意冷準備離開武漢的時候,卻突然受到了陳誠的接見。由于陳誠和張蔭梧是保定軍官學校的同學,對張蔭梧在河北的能量有一定了解,認為張蔭梧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因而,陳誠才會在張蔭梧受到蔣氏冷遇的時候伸出手來拉了張蔭梧一把。

張蔭梧也因而獲得了氏10分鐘的接見。

這次接見是張蔭梧由過去的“騎牆派”向“死硬派”的轉變。

張蔭梧:一封告密信攪亂中原大戰,抗戰中發明的這個詞被罵至今

圖檔來自網絡

他在陳誠的安排下加入了國民黨的特務組織,對在華北敵後堅持抗戰的共産黨八路軍的态度也發生了180度的轉彎,不僅否認民選的晉察冀行區政府及冀中行署,并且揚言要重新“收複博野等六縣失地。”

1938年12月,張蔭梧趁日寇進攻冀中,八路軍無暇後顧之際,發動“博野12月政變”。

但張蔭梧的做法注定是不得人心的,雖然他百般策動河北民軍,但都遭到抵制,僅有第三縱隊獨立二支隊司令柴恩波叛變。

張蔭梧策動柴恩波率部叛變時,由于擔心柴恩波沒有能力把部隊拉到冀南去,就讓柴恩波先投降日軍,并把這個行為美其名日:“曲線救國”。

這個可恥的名詞,就是張蔭梧在此時發明的。

張蔭梧的行為嚴重影響了華北地區抗日的大好局面。1939年夏天,賀龍率部一舉擊潰了張蔭梧控制的河北民軍。

遭到慘敗的張蔭梧仍不死心,他跑到重慶向蔣介石告狀,誣告八路軍破壞統一戰線。

可當八路軍代表拿出張蔭梧指令柴恩波投降日軍“曲線救國”的密電時,他卻一口否認,并狡辯說,他的電台、密碼本等都被八路軍給搶走了,造個假還不容易嗎?

對于張蔭梧的狡辯,八路軍代表早有準備,又拿出了張蔭梧的日記照片。日記上記錄了張蔭梧策動華北民軍反對八路軍的鐵證。

密碼、電報可以造假,難道他的字迹也能造假?面對鐵一般的事實,張蔭梧終于無言以對了。

1940年秋,由于張蔭梧在河北地區屢次與八路軍發生摩擦,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把張蔭梧撤職。

從此之後,張蔭梧徹底失去了兵權。後來雖在陳誠的保舉下又擔任了一些閑職,但已經失去了他舊日的“輝煌”。

内戰爆發後,張蔭梧被任命為華北“剿總”上将參議。

但張蔭梧不甘寂寞,他從傅宜生手裡申請了一筆特别經費,開始網羅散兵遊勇和遺老遺少,人數最多時候達到了9萬餘人。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張蔭梧感覺到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了。

由于傅宜生向往和平,張蔭梧認為宜生沒有魄力,根本無法應付當時複雜的局面,要想解決北平問題,還需要由他出山。

張蔭梧雖然野心很大,但是手中的實力有限。雖然有9萬餘人的散兵遊勇,但在關鍵時刻能夠拉起來作戰的僅有700餘人。

但即便是這樣,張蔭梧仍然不忘過“官瘾”,他把手下的那些散兵遊勇按照軍隊的編制編為若幹縱隊,并任命了一些“司令”和“副司令”,幻想着有一天能夠把部隊拉出去與解放軍周旋。

1949年1月22日,張蔭梧得知了傅宜生已接受了共産黨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的消息後頓時慌了手腳。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他下令部下趕緊焚毀一切檔案,并停止一切活動。

如果張蔭梧在北平和平解放後能夠認清形勢,徹底交代自己的罪行,徹底棄惡向善,他或許會有一個不錯的結局。

可是,當北平軍管會指令張蔭梧交出所藏武器的時候,他不僅拒不繳納,還暗中聯絡舊部想要進行武裝反抗。

1949年2月15日,張蔭梧被北平軍管會逮捕。

後來由于發現張蔭梧患有胃癌,被保外就醫。5月28日,張蔭梧在家中病亡。

張蔭梧:一封告密信攪亂中原大戰,抗戰中發明的這個詞被罵至今

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