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隻有沒出息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嗎?

“那個沒出息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

《人世間》:隻有沒出息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嗎?

要問2022上半年最爆款的電視劇是哪一部?那非《人世間》莫屬。

這部改編自梁曉聲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講述一個北方周姓家庭中,父親周志剛在西南參加“大三線”建設,長子周秉義成為第一批下鄉知青,長女周榮追随詩人丈夫遠赴貴州鄉村,隻留下三弟周秉昆與周母相依為命的故事。

我們在這部年代大戲營造的溫暖氛圍裡,不僅看到了五十年中國百姓的生活變遷,更看到了中國式家庭教育裡的遺憾、感動與智慧。

《人世間》:隻有沒出息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嗎?

01

故事背景介紹

周家三兄妹,老三周秉昆“最笨”。

父母的支援與整個中國發展的大環境,讓周秉義和周蓉一門心思讀書學習,最終進入市重點高中并考入北大。他們一個在畢業後從文化廳主任升到了省級幹部;一個在畢業後回到家鄉省重點大學任教,并成為了最年輕的副教授。

大哥周秉義和二姐周蓉學習成績好,紛紛考上北京大學,随後大哥當上了副市長,二姐成為學校最年輕的大學教授。隻有周秉昆啥也不懂,連國中都沒有畢業,一直守着老母親照顧着家裡的大事小情。

02

“一無是處”的小兒子

老三周秉昆是外人眼中周家“混得不好”的那個。而且從小到大父親周志剛都拿周秉昆和老大老二比較,嘲諷他。全然沒有感受到兒子對家庭的付出,反而出口傷人說:“你養着生病的媽,帶着姐姐的孩子,那是你爹我給你的台階。就算沒有這些拖累,就你那成績,年年倒數,能考上大學嗎?”在父親周志剛心裡,小兒子一無是處,隻配在家伺候老人、看孩子。

甚至周志剛每次出門也都會有意無意地炫耀大兒子和女兒的成就,這些話都像刀一樣紮着周秉昆的自尊心。

《人世間》:隻有沒出息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嗎?

面對父親的指責,周秉昆情緒失控,對着父親咆哮着:“都是一個爹一個媽生的,都一個爹一個媽養的。就我沒出息,我多難受你知道嗎?幹啥呀?我這輩子,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我爹我媽滿意我。”

《人世間》:隻有沒出息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嗎?

始終生活在哥哥姐姐的光環下,渴望被家人看見、被認同的周秉昆積攢了太多委屈,因為這自卑,這失望,這焦慮,這壓力,影響了他太多的抉擇和人生。

與其說這虐心演繹是《人世間》中的一個經典場景,不如說它是很多現實家庭生活中的一個縮影。

誰優秀、誰愚笨、誰聰慧、誰懦弱,這不僅是外人眼中家長裡短的談資,更是父母心中的一杆秤,他們不自覺地會在心裡有所偏向,而那種驕傲的目光成全的心意總會在無意中灼傷另一個孩子的自尊。

或許父母親的無心之舉影響不了最終的親子關系和手足之情,但微妙的失衡關系無形中讓兄弟姐妹、親情友情愛情之間沖突不斷、糾紛難纏。

《人世間》:隻有沒出息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嗎?

解決“人世間”家庭教育糾紛的“鑰匙”,其實就是調解。

這把“鑰匙”能讓我們清楚教育方式的差異真的是家庭沖突糾紛的根源嗎?

家庭教育的原則如何去把握?

沒有精神食糧的家庭教育是否合适?

人格健全的教育是不是必須的?

因家教觀念不同引發糾紛的調解方法到底有沒有?

從這個家庭的教育環境出發,我們專程邀請了四位業界的一線專家學者,一同來使用這把“鑰匙”解答這些疑問。

焦點:

1、養育方式的差異是家庭沖突糾紛的根源嗎?

2、如何把握家庭教育的原則?

3、沒有精神食糧的家教是否合适?

4、人格健全教育是心理的必然要求嗎?

5、因教育觀念不同引發的家庭糾紛調解方法是什麼?

嘉賓:

曾小亮——知名婚姻情感專家

夏天——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婚姻與家庭專委會副主任

侯立偉——青島律協婚姻家庭與财富傳承委員會副主任

蘭春燕——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婚姻與家庭專委會委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