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了很多書,還是沒有什麼收獲,有一種方法,讓閱讀輕松高效

閱讀了很多書,還是沒有什麼收獲,記憶模糊,似懂非懂。看着他人談一年要讀多少本書,感覺跟不上,便開始追求數量,最後收獲寥寥。

閱讀了很多書,還是沒有什麼收獲,有一種方法,讓閱讀輕松高效

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沒有一套閱讀的邏輯,沒有架構。所輸入的資訊都是遊離的,沒有與已有的知識資訊連結,是以,無法提取資訊。

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要有一個知識架構,針對在看的書,要提出一些基本問題。這一點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說得比較透徹。當拿到一本書的時候,潛意識裡就要問有關這本書的幾個問題。現在将書中的内容分享如下:

閱讀了很多書,還是沒有什麼收獲,有一種方法,讓閱讀輕松高效

第一: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我們在讀一本書時,一定要想辦法找出書的主旨,作者是如何圍繞這個主旨,依次來談這個話題的。

第二: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當了解了作者在談的内容,需要進一步地細化,通過那些方法,那些論點來證明主題的。

閱讀了很多書,還是沒有什麼收獲,有一種方法,讓閱讀輕松高效

第三: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弄清楚這一點,對我們在做書評的時候有很多的幫助,閱讀得越是深入,對書的了解就會更深刻。評論會更加地客觀。

第四:這本書與我有什麼關系?

讀完了一本書,合上書之後,想想這本書,與我有什麼關系,書中的資訊有沒有可能提升認知,作者告訴 的這些資訊,是我必要了解的嗎?将作者想要傳遞的資訊,與自己已有的知識資訊相聯系,是否有共鳴,是否有補充,擴大認知資訊面。

閱讀了很多書,還是沒有什麼收獲,有一種方法,讓閱讀輕松高效

以上是在閱讀時,就要提出的問題,帶着問題去閱讀,在書中去尋求解答。以問題——解答——回報方式,閱讀能事半功倍。這種方式可以運用到需要閱讀的一切資料。長期的閱讀練習,形成一種習慣,當拿到一本書或一份資料,條件反應運用資訊連結閱讀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