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的博弈

作者|渝翁

編輯|島島

期數:2796

來源:人和島會員

《2021-2022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4S銷售服務網絡數共29318家”,而這其中“擁有3家及以上4S店的經銷商集團共1655家,集團化率61.8%。擁有3~5家4S店的經銷商集團超過800家;擁有百家及以上4S店的經銷商集團一共14家”。

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的博弈

圖檔來源于百度 僅為配圖使用

在汽車經銷商集團管控模式下,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的博弈現象難以避免。

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博弈的根源

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博弈,其根源在于汽車經銷商集團内部。職業經理人作為4S店的實際營運者,往往在4S店中并未持有股份,這一點在大型汽車經銷商集團則更為明顯。

事實上,在4S店剛開始進入中國時期,比如廣汽本田、上汽通用等,都期待投資人遞交的建店申請中,能夠為職業經理人留有股權份額,以達到股權激勵的目的;而大部分投資人也都“識趣”地做出了相應安排,隻是多半在申請完成後被束之高閣,職業經理人沒有改變“打勞工”的單一身份。

國内很多大型汽車經銷商集團(比如擁有50家以上4S店的汽車經銷商集團),都曾經曆過經銷商集團的裂變——汽車經銷商集團高管另立門戶,成立新的中小型汽車經銷商集團(一般不超過10家4S店),并帶走了一批4S店總經理,而這些4S店總經理往往都會獲得一定比例股權。

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的博弈

圖檔來源于百度 僅為配圖使用

而這種裂變大多發生在10年前、甚至更久,由于國内汽車經銷商行業的逐漸成熟,職業經理人獲得4S店股權的機率已經微乎其微。

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博弈的表現

由于以4S店總經理為代表的職業經理人,多數未能獲得其負責營運4S店的股權,主要依賴于薪酬所得,主要是年薪+獎金。所謂年薪,更多依賴于其在預算之内的規模、利潤等财務名額達成及綜合管理業績達标;所謂獎金,更多是對其獲得超額(超過預算目标)利潤的獎勵。

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的博弈

圖檔來源于百度 僅為配圖使用

作為職業經理人,要想在年薪、獎金等方面獲得滿額以及超額收益,一方面是要降低投資人的期望值,把預算目标做低;另一方面,則是要盡可能隐藏各種綜合返利,實作返利的延遲到賬。無論是哪一種,其出發點都可以歸結為經濟學上的名詞——資訊不對稱。也正是因為資訊不對稱,投資人其實很累,往往要應對多家汽車主機廠,實在忙不過來隻能抓大放小,重點抓戰略品牌、盈利品牌。

目前,大陸财務政策要求是基于收付實作制,而汽車經銷商作為典型的流通性企業,往往會存在大量的、各種名目的返利。比如銷售的促銷獎、達标獎,有時候還有所謂的紅包、模糊獎勵,其實更适用于以“權責發生制”,由投資人和職業經理人來作出經營管理的決策,這就會出現一個BUG——職業經理人由于資訊掌握縱深度更高,往往可以通過操控返利到賬的時間、甚至隐藏返利項目,來實作個人收益的最大化。

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的博弈

圖檔來源于百度 僅為配圖使用

是以,從這個角度而言,作為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一定要實作對駐店财務經理的中央集權式管理;而駐店财務經理以及總部财務主要管理人員,一定要實作業務和财務的融合,能夠真正業務邏輯,做好投資人的管家。

汽車經銷商集團的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博弈的弊端

職業經理人未能在4S店中獲得股權,實作共享發展成果,一方面是博弈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也往往會導緻職業經理人行為短視,即缺乏基于中長期的考慮。

目前,在很多汽車經銷商集團,由于4S店數量遍布全國,4S店總經理在不同4S店的輪崗已經成為常态。兼之總經理考慮目前收益的因素,其管理動作難免會注重短期利益,“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買賣不會做,這也為4S店未來的發展埋下隐患。更有甚者,4S店職務侵占的行為屢有發生,已經成為4S店日常營運的重大風險,而對此,職業經理人往往也缺乏深度關注。

綜上,博弈的最後結果就是4S店難以制訂有效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更多是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這也就需要汽車經銷商集團需要一個足夠強大、足夠規模的總部管理團隊。事實上,很多總部管理團隊缺乏專業能力,也難以對4S店營運進行現地現物的有效透視,其結果隻會造成總部的“冗員冗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