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作者:寰宇科學新觀察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在很久以前,紐西蘭上生存着9種恐鳥,它們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沒有翅膀的鳥類,連退化的翅膀都沒有,最大的恐鳥能長到3.6米高,最小的灌木恐鳥也有一隻火雞那麼大。在毛利人登上紐西蘭島之前,它們是紐西蘭森林、灌木叢和亞高山生态系統中最大的陸生動物,在人類到來後,它們在100年内就完全滅絕了。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而根據最近公布的一項新研究,在上一個冰河世紀,一種标志性的恐鳥物種(東部恐鳥)經曆過一次生存危機,那時候它們無限接近于滅絕。但是,在紐西蘭南島的一小塊森林中,有一小群恐鳥幸存下來,等到氣候開始變暖,它們迅速向東海岸蔓延,重新崛起。

我們對這一非凡生存故事的了解,對我們如何幫助活着的物種适應氣候變化,以及我們如何保護和恢複未來可能重要的栖息地,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東部恐鳥能長到大約80公斤,近2米高,是九種已滅絕的恐鳥中較小的一種。它們的化石化石在南島南部、奧塔哥、坎特伯雷和馬爾伯勒東部的沙丘、沼澤、洞穴和中部被發現。由于人類的過度狩獵和栖息地破壞,以及人類帶到島上的狗和老鼠對它們的侵擾,東部恐鳥迅速滅絕。但是,東部恐鳥的滅絕究竟是完全因為人類的影響,還是還是因為古代的氣候變化,使得它們早已陷入了困境,人類的影響隻是起“補刀”作用?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29000年至19000年前,紐西蘭處于冰河時代,冰川比今天大得多,分布範圍更廣,随着氣候變得更冷、更幹燥,草原和森林的分布也發生了變化。目前的氣候變化威脅着許多不同物種的生存,數千年前的氣候變化也是如此。化石記錄表明,冰河時代對東部恐鳥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為這一時期的東部恐鳥的骨骼很少被發現。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但化石的缺乏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個物種的生存艱難。也許他們隻是避開了洞穴和沼澤,在其他地方我們最終可能會發現他們的骨頭。為了了解更多資訊,研究人員對幾十塊東部恐鳥的骨骼的DNA進行了測序,以了解它們的遺傳多樣性和種群規模在過去30000年中是如何變化的。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大型健康動物種群往往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而較低的遺傳多樣性可能是種群數量下降的迹象。研究人員發現,在最後一次冰河期之後,東部恐鳥的遺傳多樣性很低。是以,東部恐鳥并沒有很好地應對冰河期氣候,但它們是如何設法逃脫滅絕的呢?這項新研究提供了一條線索:它們的遺傳多樣性在南島最南端最高。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在冰河時期,許多地區的草原取代了潮濕的森林,這些森林是東部恐鳥最喜歡的栖息地,這可能解釋了它們為何難以生存。然而,對于東部恐鳥來說,幸運的是,在這段時間裡,紐西蘭南部的一小片森林幸存了下來,恐鳥依靠這一小片森林艱難地繁衍着。

科學家們對物種得到庇護和忍受氣候變化的栖息地有一個特殊的名字——“避難所”。一旦氣候開始恢複到冰河時代之前的狀态,東部恐鳥就能夠回到它們以前占領的部分地區。結果證明,它們的數量反彈得很好,在毛利人抵達紐西蘭時,它們是紐西蘭一些地區最常見的恐鳥。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來自世界各地化石的古代DNA表明,避難所在讓物種适應氣候變化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東部恐鳥的故事表明,紐西蘭也是如此。但重要的是,東部恐鳥受到的影響與其他恐鳥不同,這表明并非所有物種都以同樣的方式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研究強調,鑒于目前發現某些物種的栖息地在不久的将來,可能會變得不不适合它們生存,未來有必要保護和恢複各種各樣的栖息地。

近2米高的恐鳥,冰河世紀都沒讓它們滅絕,卻逃不過人類的捕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寰宇科學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