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香港金曲,都來自八十年代的日本

作者:淘漉音樂

我們記憶中的香港歌壇,有數不清的金曲。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有四大天王,後有譚詠麟、張國榮争霸歌壇。

既有香港的女兒梅豔芳,也有“天生奇喉”的林子祥、英年早逝的陳百強、以及許冠傑、呂方、徐小鳳、陳慧娴等人,留下了數不清的代表作。

八十年代香港樂壇許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其實很多來自于對日本歌曲的學習。

1

1986年,一首名為《月半彎》的歌曲出現在香港歌手張學友的專輯之中。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香港金曲,都來自八十年代的日本

作為電影《癡心的我》插曲,該曲獲得了第九屆中文十大金曲的稱号,也成了那個時代對張學友的印象。

這首歌來自于日本,原唱歌手叫做玉置浩二,一個同樣細膩溫柔的歌手。

原曲名為《夢のつづき》(夢的延續)。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香港金曲,都來自八十年代的日本

當時的張學友已經開始步入事業巅峰,在聽到這部作品以後,立刻與玉置浩二取得了聯系,希望能夠翻唱這首歌曲。

《秋意濃》也同樣出自學友和玉置浩二的合作。

2

1961年,一些日本音樂家開始将傳統日本流行音樂和搖滾樂結合起來,音樂風格開始趨向複雜,而坂本九是歌手中的佼佼者。

這一年,坂本九釋出了歌曲《上を向いて歩こう》(别名:スキヤキ、SUKIYAKI),取得了成功。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香港金曲,都來自八十年代的日本

這一首歌,梅豔芳唱過,許冠英唱過,曾在《歌手》舞台獻唱的杜麗莎也唱過。

此外,它還有台灣版本、英文版本,較為耳熟能詳的版本有《你我人人知》《眉頭不再猛皺》《願今宵一起醉死》。

許冠英唱出了潇灑自由的愛意,杜麗莎則表達着少女對情郎的深情,而梅姑呢,她用她那濃郁深沉的低音,表達了希望夫妻多留自己身邊一刻的深情。

3

2003年,身患重疾的梅豔芳在她的告别演唱會上,身穿婚紗,最後登場,演唱了一首《夕陽之歌》,當時她說:我将自己嫁給音樂,嫁給你們。

這首夕陽之歌,翻唱自日本歌星近藤真彥的《夕焼けの歌》。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香港金曲,都來自八十年代的日本

20世紀80年代,近藤通路香港結識了梅豔芳。

當時已是巨星的梅姑,為了近藤前後去過北海道7次,甚至專門在東京買了一座小房子落腳。

然而,這段感情的發展并不順利。

與人愛而不得,卻與音樂相伴終生。

這首《夕陽之歌》帶着一些遺憾,也令人唏噓感歎。

4

談到那個年代的歌壇,繞不開鄧麗君。

1974年,鄧麗君憑借日文歌曲《空港》獲得日本唱片大賞“新人賞”,并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藝事業基礎,與日本渡邊經紀公司簽約,并與日本寶麗多唱片公司合作發行唱片。

日本著名歌手小野麗莎曾說:

“我對中國歌手了解不是太多,但我非常喜歡鄧麗君。我覺得鄧麗君的歌非常好聽,她的聲音也很美。我聽過鄧麗君的歌後就一直念念不忘。”

鄧麗君用自己的方式給日本歌曲賦予了更多含義。

大多數被她翻唱的歌曲都能更紅。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香港金曲,都來自八十年代的日本

《ひとり上手》(喜歡一個人)被改編成《漫步人生路》以後,兩個國家的版本給人感覺不相同:日文版訴說着分别的戀人心中的孤獨酸楚,凄涼婉轉的情緒充斥其間;

而鄧麗君版本(粵語)則充滿了對愛情、對生活的堅強信心,用歡聲笑語掩蓋生命中的悲傷痛苦。

5

同一時期,經翻唱在中國走紅的名曲金曲如雨後春筍一般蓬勃而出,甚至很多港台藝人是通過翻唱成名。

其中,大家尤其青睐日本傳奇歌星谷村新司的作品,前文所說的歌神張學友就翻唱過《遙遠的她》。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香港金曲,都來自八十年代的日本

鄧麗君也曾唱過一首《星》。

這首曲子是谷村新司的代表作,被不同的語言、衆多的歌手演繹過,成為了不朽的經典。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香港金曲,都來自八十年代的日本

這首歌描述了啟程之際,遊子沉浸在孤獨和黯然當中,但對于夢想的堅定和熱情,讓他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旅途。

單論華語,就有鄧麗君《星》、羅文《号角》、鳳飛飛《另一種鄉愁》、姜育恒《我的心沒有回程》等歌手所演唱的至少五個以上的演繹版本。

6

進入新世紀,随着日本偶像團體文化的崛起和音樂産業的進一步細分,昔日席卷亞洲的“J-POP”之風似乎偃旗息鼓了。

香港樂壇也不複往日輝煌,極少有名曲再次席卷中國大地。

是香港音樂缺乏人才嗎?香港音樂一定必須走某種路線嗎?也許都不是。

那些你耳熟能詳的香港金曲,都來自八十年代的日本

放眼回看八十年代香港群星們對日本優秀歌曲的吸收,他們的演繹所創造的輝煌流行音樂文化,正是在聰明的學習誕生的。

由此可見,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缺少進取的精神。

有人說樂壇已經沒落,有人說傳奇仍在繼續。

歌手常聽常新,但樂聲永不落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