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六年,AI如何深度改造數字經濟?

作者:奇偶派
這六年,AI如何深度改造數字經濟?

每一次産業革命的前夜,往往漫長而煎熬。

從手動操作的珍妮紡紗機,再到煤炭為原料的瓦特蒸汽機出現,間隔了數十年。如果要到規模化和産業化應用的階段,又是幾乎半個世紀。

回溯過去,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以蒸汽動力,到内燃機動力,再到電力,這類核心的生産要素從出現,再到主導生産關系乃至産業結構的變革,無不經曆了漫長的試錯與成長期——前兩次,以化石燃料驅動機器為核心要素,第三次革命,是以電力催化資訊時代的到來。

而在接近半個世紀之後,随着資訊通訊基建的完善,傳統的網際網路行業變革開始加速,以AI為代表的的數字經濟對傳統産業的滲透日趨加深。當AI對科技發展的驅動力變得更為明顯,距離下一次産業革命的最終到來也就更近。

到目前為止,AI在網際網路行業産值中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據艾瑞咨詢統計,2021 年全球人工智能産業規模達 3619 億美元,其中中國占 4041 億元人民币,占比近 16%。

面對這個尚未完全開墾的“金礦”,各家科技公司亦在加速“搶灘”。對他們而言,押注AI,便是押注下一個時代——誰能在AI領域獲得更多進展,誰就能在下一個時代獲得更多話語權,但這并非一家公司的“一枝獨秀”,而是無數AI科技公司形成的“生态化反”。

在第六屆“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或許正是一個這樣的契機——以虛拟人、機器狗、工業化平台等AI科技的最新成果為引,各路AI相關領域的思想碰撞為藥,共同尋找前往元宇宙、數字經濟、工業網際網路、數字低碳的最優路徑。

但這顯然不是終點。如何通過AI技術挖掘這片“數字金礦”,無疑成為了當下所有科技公司的共同命題。

時代,選擇了AI?

從Internet,WWW,再到如今的移動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對于社會形态改造逐漸加深的過程,同樣也是以算法資料和自主訓練模型為底色的AI,從幕後逐漸走向台前的過程。

譬如在本世紀頭十年的PC網際網路時代,工具型軟體與網頁應用和用戶端網絡遊戲占據主流,彼時,通過後端“堆技術”,前端“堆人力”,即可滿足市場需求。而AI等人工智能技術,受限于硬體算力和程式設計水準,尚未在網際網路行業中占據主流。

從2013年開始,随着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以今日頭條等移動端應用的出現為标志,通過算法推薦内容逐漸開始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攻城略地,其應用範圍逐漸從内容延展至電商、消費等領域,随着5G等通信技術的普及,對于産業鍊的滲透也日漸加深。

根據中國信通院釋出的《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6-2021年,國内數字經濟規模從22.6萬億增至45.5萬億,較“十三五”初期擴張1倍多,占GDP比重39.8%。而根據艾瑞咨詢的資料,屬于AI的産業規模僅為4041億元,隻有國内數字經濟整體産值的零頭。

這六年,AI如何深度改造數字經濟?

這并不是一個壞消息。因為隻有經過初步數字化改造的經濟形态,才是适合AI技術生根發芽的“土壤”。從長遠來看,這部分數字經濟的産業規模,都是尚待AI技術開墾的藍海市場。

但從客觀來看,國内AI産業從技術來看仍然存在短闆。

其一,是大陸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創新投入嚴重不足。從企業研發創新看,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創新研發支出仍遠遠落後于美國、歐洲和日本。僅僅在2018-2019年,美國人工智能領域企業投入的科技研發費用占據了全球科技支出的61%,大陸人工智能領域企業研發支出雖然快速增加,增速達到34%,但實際占據的全球科技支出份額明顯小于美國。

其二,從人工智能知識産權保有量看,大陸各類實體擁有的人工智能專利總量超過3萬件,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國相關企業擁有的人工智能相關專利多為門檻較低的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僅占專利申請總量的23%,且其中多數設計專利将會在5年後失效,是否支付維護費用還是未知數。

但是,由于國内經濟發展存在顯著的地域差異,目前仍然存在許多尚未被數字化改造的傳統企業,相對數字化程度較高的競争對手存在代差。哪怕是市面上數字化程度較好的公司,其數字化應用也需要适時更新,以滿足新的市場環境,這也為國内的AI廠商提供了大批潛在客戶。

AI技術,走向前台

和所有新興技術一樣,AI技術在早期發展階段,技術呈現十分“簡單”,以算法智能推薦,或者面部識别技術為主流。時至今日,依托通信技術與底層硬體的發展,AI伴随5G的腳步,從消費網際網路深入産業網際網路,由表及裡地開始改造傳統行業。

譬如,在煤礦機械裝置中,礦井提升機集“機、電、液”于一體,其提升能量和運作性能決定着煤礦生産能力,是保證煤礦安全生産的重要運輸裝置,被稱為“煤礦咽喉”。是以,這類關鍵器械的安全,實質上也是生産人員與廠區的安全。

但靠人力與經驗檢測,必然存在時間和空間的死角。在淮河能源丁集煤礦,羚羊工業裝置衛士平台實作了對通風機電機、軸承等關鍵部件14餘種故障的精确識别,點檢負荷下降80%、維修負荷下降30%,解決客戶關鍵裝置安全事故風險、運維成本高等問題。

而以羚羊工業裝置衛士平台為代表的資料中台,也是AI對傳統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據統計,目前羚羊平台已入駐22.6萬使用者,平台服務企業45.5萬次以上,平台交易總額超29.4億,彙聚學生創客8萬有餘,成果案例700+,科技成果達7萬餘之多。

在第六屆“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現場,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還透露,預計到今年春節,羚羊平台的使用者可達到百萬級。對于規模較小的中小型企業來說,羚羊平台可以通過AI以SaaS服務的方式,在辦公、營銷等業務場景予以賦能。

而對大企業來說,可以通過工業大腦,以人工智能+RPA的方式,通過工業流程自動化,來幫助企業減負增效提供創新能力。

這六年,AI如何深度改造數字經濟?

比起實驗室裡的AI技術,實際在企業應用的AI技術顯然更為性感。

比如傳統企業的日常巡檢中,加持了自主導航、自适應步态、多模感覺等AI技術的機器人,不僅可以作為人力巡檢的補充,在某些場景的作用甚至超過了人類。

這六年,AI如何深度改造數字經濟?

以科大訊飛推出的智能機器狗“小黑”為例,在前述三大能力的加持之下,輔以聲學成像儀,這類機器狗即可勝任變電站、瓦斯站的聲學局放故障巡檢,實作人力巡檢的部分替代。同時,其較小的體型,還能深入一些人力難以企及的死角,實作某些極端場景的故障排除。

根據相關研究報告,2025年中國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同時,工業機器人在效率、精度、品質、安全性等方面的優勢可以有效緩解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與産能無法及時滿足需求帶來的困難。

這六年,AI如何深度改造數字經濟?

智能制造正是“工業4.0”的核心。機器人作為推進智能制造的重要載體,将會扮演重要角色。在此過程中,作為底層技術的AI,同樣伴随産業發展不斷成長。

而在泛娛樂領域,以虛拟偶像為代表的虛拟數字人近年來以雨後春筍般成長規模湧現。在去年,科大訊飛提出了虛拟人互動平台1.0戰略,時至今日已經初具規模。

此前的虛拟人,多數通過CG模組化等方式完成虛拟人外形制作,再通過中之人聯合動捕、面捕技術實作驅動的虛拟人。虛拟偶像團體“A-soul”即屬此類。

但這類虛拟人普遍存在人工成本高、技術門檻高、制作周期長等問題,可以适用虛拟人部分應用場景,但未來很難通過單一技術和傳統動捕效果來滿足多元應用場景。

基于虛拟人互動平台1.0生成的虛拟人,除了在聲音、外形、動作等因素上貼近真人,還結合認知心理學理論對虛拟人進行互動情感設計,并利用海量文本無監督語義模型對各類文本進行情感分類預測。

訊飛推出的個性化2D/3D虛拟人建構系統,可以在很少的輸入條件下,例如1張照片,即可秒級生成和驅動2D和3D虛拟人,已經有成熟案例應用于文旅、金融、零售等行業。

在本屆“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中,僅僅是虛拟人的形象大賽就有468支團隊進行參與,44份優秀作品在展會的文創集市得到全尺寸呈現。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總裁于繼棟在開發者節現場表示,希望更多的創作者加入虛拟人形象開發陣營,進而能将其分享給更多的同伴,以産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根據相關研究報告,随着虛拟數字人技術不斷成熟,不僅可以在汽車、體育、醫療等藍海領域實作落地,在泛娛樂等紅海領域亦可實作逆襲。

人工智能的十年野望

由此觀之,無論是工業領域,抑或是泛娛樂還是其他領域,虛拟人和機器人隻是AI技術的冰山一角。但從長周期來看,如今的AI應用落地隻是開始。

譬如在科大訊飛的“超腦2030”計劃中,機器人和虛拟人隻是其階段性裡程碑的第一階段(2022-2023)。在規劃中,科大訊飛将推出可養成的寵物玩具、仿生運動機器狗等軟硬體一體的機器人,同期推出專業數字虛拟人家族,擔當老師、醫生等角色。

第二階段(2023-2025),公司将推出自适應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和陪伴數字虛拟人家族,老人通過外骨骼機器人能夠實作正常行走和運動,同期推出面向青少年的抑郁症篩查平台;

第三階段(2025-2030),最終推出懂知識、會學習的陪伴機器人和自主學習虛拟人家族,全面進入家庭。

這六年,AI如何深度改造數字經濟?

從财報資料來看,可以一窺科大訊飛對于AI技術的持續投入。據Wind資料,公司2018-2021年的研發費用分别為9.4億元、16.4億元、22.2億元和28.3億元,分别同比增長57.6%、29.8%、34.9%和28%。

公司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增強了公司的“獲得感”。根據此前披露的2022半年報,科大訊飛上半年在“教育産品和服務”上實作營收22.0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38%,“教學業務”實作營業收入1.2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11%。

此外,科大訊飛在智慧城市資訊工程”以及“數字政府行業應用”業務上持續放量,上半年分别實作營收14.41億元、4.44億元,分别同比增長47.93%、66.01%。

汽車智能網聯相關業務方面,在此前7月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公司表示:“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實力得到了包括比亞迪在内的新能源汽車廠商的廣泛認可,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全系搭載訊飛産品。”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着,科大訊飛在AI方向的持續耕耘,在财務上開始獲得回報,在客戶上開始獲得口碑。

但從前文可以看到,僅僅是讓機器人和虛拟人“飛入尋常百姓家”,就要花費至少十年時間,遠非一蹴而就。至于對于其他行業的數字化改造,僅靠科大訊飛一家也難以完成。而這正是“人工智能第一股”科大訊飛深耕AI技術的意義所在。

更重要的是,通過開發者節展示典型場景、專家知識庫和業務模型,供上百萬開發者場景創新,業務流程開發,形成具體的行業解決方案;堅持投入數億研發資金,通過訊飛開放平台為能源、農業、旅遊、金融等18大行業賦能,再通過行業論壇的形式促成關鍵的交流合作,科大訊飛在行業生态上的貢獻,可見一斑。

從2017年開始,專注AI技術分享的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已經連續舉辦五屆,在今年的第六屆,科大訊飛通過1200餘款AI展品,以“科技、工業、生态、創客、企業、生活、城市、教育、健康”九大主題展館為核心,與會者可近距離感受AI對于社會形态的漸進式改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