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洲微軟研究院:如何挑選聰明頭腦( Mark 下,講的挺神的。。)

如果吃一份雞肉飯就意味着得到一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職位,相信再不喜歡吃雞肉的人或許都會硬着頭皮吃下整份飯.

網路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傳說,如果微軟亞洲研究院相中來面試的求職者,就會給他提供一份雞肉飯做午餐,否則就會是牛肉飯.當然這隻是網絡上關于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衆多傳說之一,事實上正是這家機構對聰明大腦判斷和選擇的秘笈成就了其過去10年的輝煌。

    位于北京海澱區的希格瑪大廈,是微軟亞洲研究院所在地,裡頭有300多位研究員構成了微軟在海外最大的研究機構.這些研究員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比如先前在IBM開發“深藍”計算機打敗國際象棋王卡斯珀洛夫的許峰雄,目前也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就職.

    亞洲研究院正在給微軟賺後天的錢

    “燒一根不規則的繩子,從頭燒到尾總共需要1個小時,現在有兩條同樣的繩子,如何用燒繩子的方法來計算45分鐘.”據說這是網上流傳的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面試題,這樣千奇百怪的文章之後總會引來人們的啧啧贊歎,“這群最聰明的大腦都在幹些什麼呢?”

    作為這群被猜測大腦的“大腦”、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清秀文雅,似乎與傳統意義中狂野不修邊幅的科學家沾不上關系.從 1998年建院開始,微軟亞洲研究院經曆了10年發展曆程,院長也曆經四任,從李開複、張亞勤、沈向洋一直到現任院長洪小文.前三任院長都先後被晉升為微軟全球副總裁,亞洲研究院在微軟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洪小文如何定義自己所上司的團隊呢,他說,微軟有三大類部門,一個是銷售部門,他們銷售産品,賺“今天的錢”;還有産品部門,他們開發下一代産品,是“賺明天的錢”;微軟亞洲研究院是為了未來5~15年的産品做技術儲備,也可以了解為賺後天的錢.

    哪些領域的研究在後天會“賺錢”呢?洪小文給出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答案:第一,新一代多媒體.第二,自然使用者界面,像語音、筆、手寫界面、攝像頭等等這樣人與電腦自然溝通的方式.第三,以數字為中心的計算,處理這些大型資料的平台.第四,就是搜尋和線上廣告.第五,計算機原理,理論性的、系統的、網絡平台的研究.

    今天,亞洲研究院已經在給微軟賺後天的錢,但事實上10年前,微軟要不要去中國建研究院曾經引起内部的大讨論.

    1997年,微軟前任首席技術官麥爾伏德給了蓋茨一個建議:到中國設研究院,理由是到1990年代為止,美國一直是全世界每年産出最多計算機博士的國家,這是美國始終掌握最先進計算機技術的原因之一,但中國将後來居上.1998年,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并于2001年升格為亞洲研究院,今天它與微軟在西雅圖、舊金山、劍橋和班加羅爾等地的研究院,共同組成微軟研究集團.

    微軟總部也越來越重視這頭大象對整個公司的拉動,最近的一個例證是,退了休的比爾·蓋茨在北京觀看奧運會期間,還忙裡偷閑去了趟香港,與香港3所大學的1000多名師生零距離接觸,暢談他對未來技術的思考.這位前世界首富的香港之旅實際上是為微軟設在北京的亞洲研究院在香港高校間做一次公關之旅.

    此外,亞洲研究院也成了微軟抗衡對手的前沿陣地.

    一家傳統的軟體公司在網絡時代如何生存?充滿技術風格的研究院就成了微軟抗衡對手的前沿.

    “我們所在的IT産業就是一個競争非常強的産業,這個産業本身就有一大堆挑戰.”洪小文坦言,在10年前,如果一個中國頂尖大學畢業生想做一流的研究,那麼他的選擇不多.而現在,不但有IBM、谷歌這樣的國際巨頭進入中國,國内百度、騰訊的研究機構對學生也有巨大的吸引力,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把餅做大,各個研究院都有飯吃.

    “微軟亞洲研究院10年前後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洪小文說,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做第一個技術轉移已經高興得不得了了,很滿足.可是今天,隻是做一個小的轉移已經不足以滿足我們的願望,我們要做大的東西.我們在乎的是“質”,不是“量”——不再去數發了多少論文,做了多少技術轉移,而是“我做的這個東西有多大影響”.

    “三好學生”的全新注解

    談到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實習生活,曾作為優秀實習生代表去比爾·蓋茨家做客的周昌印說:“微軟的氛圍比較寬松、自由,你隻要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項目就可以.和作出卓越貢獻的人一起工作,可以迫使你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認識,也可以幫助你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潛力,建立信心.”

    過去10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從兩人到三百多人,來研究院實習的學生更是超過了3000名,什麼樣的人最終能留下來呢?

    “我們要的是三好學生.”洪小文笑言,數學好,程式設計好,态度好.當然,僅僅三好也是不夠的,“我們隻要1%的人.我們一定要找最聰明、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洪小文說,我們不是靠人多,這跟工廠生産東西不一樣.創新并不是人越多越好,曆史上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他們一個人就作出那麼多的貢獻.我們需要最适合做研究,最有激情,最适合創新的人才.”

    “我們這裡有最大的空間.”洪小文說,要給研究員幾乎100%的自由,讓他們幾乎100%的時間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研究不是指定誰去做這個,誰去做那個.最好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是意外所得.

    “雇了最優秀、最有激情的人,就要給他們最自由的環境.大家都知道愛迪生,他發明了1000多樣東西,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他失敗了1萬多樣東西,這就是研究.”洪小文說.

    未來10年能給中國年輕人什麼機會

    對于一些頂尖理工科大學的計算機系學生來說,能從微軟得到的不光是視窗作業系統、msn,從微軟亞洲研究院,他們更能得到優秀研究員的言傳身教,研究員會定期到大學授課.

    從首任院長李開複開始,微軟就鎖定與知名大學建立關系,讓他們成為微軟的研究夥伴,以及供應人才的活水源頭.微軟研究員不能在外頭兼差,唯獨可以在大學兼任教授,洪小文就在7所大學指導研究所學生.

    當然,微軟亞洲研究院關注的并不僅限于頂尖的理工科大學,他們與西藏、青海等地區的高校也有着深入的合作.

    李開複任研究院院長時,他在本報上發表的給青年的信,在國内引起青年的共鳴,而他的繼任張亞勤,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本身就是青年的楷模.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一職,不僅僅是個微軟的職位,因為兩屆前任,人們對它有了“青年導師”的期待.

    内斂謙虛的洪小文對此的看法是:“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挑戰,10年前和我們今天不一樣.今天的挑戰是怎樣帶領研究院進入下個10年,怎樣帶領研究院做出更好的成就,怎樣在今天的環境下繼續吸引最好的人才”.

    比起他的前任,洪小文更願意用自己的親身經曆來啟發别人.“每個人的經曆不一樣.像我的職業生涯,是一半時間在做研究,一半時間在做産品開發.我也希望能夠有機會把我的經驗和經曆帶給更多的學生和夥伴,和很多青年人分享.但是希望他們有獨立思考的精神.”

    雖然不曾親自創業,不過洪小文認為,對一個工程師來說,有創業的機會,當然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他認為研究院可以幫助一些青年創業者,因為微軟的創新研究是開放的,研究成果都通過學術論文等方式和業界分享;研究院還有“專利授權”項目,過去兩年微軟已經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授權系統,将微軟大量技術儲備中的一部分轉讓給其他企業,幫助他們成長.“不管成功或者不成功,我們都希望青年創業者能夠關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動态,或者透過'專利授權'跟我們合作.”洪小文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