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微網誌之夜落下帷幕。
微網誌又再度放出大招,将半個娛樂圈的明星藝人都齊聚在了上海,帶來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盛典晚會,單單演藝圈的獎項榮譽就高達29個,上百位明星藝人獲獎。雖然紅毯臨時取消,引起巨大争議,但是最終的盛典依然火熱火爆。
當然除了演藝圈的榮譽,還有其他各界的榮譽。
從微網誌年度影響力事件到年度影響力電競賽事,再到年度影響力體育人物、體育團隊,率先頒獎拉開了盛典大幕。
重頭戲自然在後邊,就是演藝圈的榮譽獎項揭曉,一共29個榮譽獎項。
演員獎項:年度新銳演員,年度進取演員、年度突破演員,年度飛躍演員,年度矚目演員,年度魅力演員,年度表現力演員,年度質感演員,年度品質演員,年度口碑演員,年度影響力演員;
電影電視劇獎項:年度突破電影人,年度關注電影人,年度品質電影人,年度品質電影,年度影響力電影,年度劇集,影響力導演;
音樂獎項:年度突破音樂人,年度飛躍音樂人,年度優秀歌手,年度音樂人,影響力音樂人;
團體獎項:年度新銳團體,年度突破團體,年度影響力組合;
綜藝獎項:8個年度綜藝;
微網誌King&Queen。
通過這些獎項以及獲得者,我們能夠發現以下這些特點。
1、流量退位
這一特點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微網誌King和Queen頒給了胡歌和劉亦菲。
這顯然令人有些意外,根據規則并沒有按照單一标準評選。以往都是按照投票直接選出,也就是根據人氣來決定人選,而如今則是綜合考量,不僅需要人氣,還需要個人實力,以及專家評判,這顯然考量的是藝人的綜合素質,這也才是真正的去流量化。
不管是胡歌,還是劉亦菲,顯然獲得這一殊榮都實至名歸,有人氣,有實力,有作品。而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胡歌的一番精彩言論更是成為教科書式的發言,這就是優質藝人的證明和表現。
而劉亦菲不僅獲得了Queen,更是獲得了年度品質演員,短短半年時間先後有着兩部爆款作品問世,對于劉亦菲來說,電視劇圈才是她的福地,再次用兩部優秀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流量退位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傳統流量在這場盛典上都表現平平,微網誌熱搜最為火爆的還是《仙劍》演員的世紀同框,過往爆款作品帶動的藝人熱度,要遠遠超過當下的那些流量,再次證明了作品對藝人的重要性。
2、流量轉型
易烊千玺獲得了年度品質電影人殊榮,和他獲得同一殊榮的是雷佳音、饒曉志、文牧野。
王一博獲得了年度突破電影人殊榮,和他獲得同一殊榮的是大鵬、張吃魚。
王俊凱獲得了年度關注電影人殊榮,和他獲得同一殊榮的是李玉、楊荔鈉。
肖戰獲得了年度品質演員,和他獲得同一殊榮的是劉亦菲、張若昀。
從這些傳統流量獲獎情況來看,都已經紛紛轉型,或者深耕電影,或者提升品質。尤其近些年易烊千玺電影方面表現最為突出;而王一博後來居上,如今迎來了大爆發,一年多部電影上映,已經出了爆款;肖戰則出演多部主旋律作品,還有出演了話劇,都反響不俗。
這些流量的轉型,已經讓他們開始逐漸在去流量化,去掉流量這一标簽,注重個人能力提升,以優秀作品為主,這才是流量們的正确之路。
3、實力為王,作品至上
靠着優質爆款獲獎的演員衆多。
王鶴棣、虞書欣靠着《蒼蘭訣》,吳磊靠着《星漢燦爛·月升滄海》等。
而最為突出的當屬高葉,靠着不久前才結束的《狂飙》,獲得了年度魅力演員殊榮。可以說是同一獎項演員中表現最為搶眼的,也是大火最晚的。和她一起獲得這一獎項的是潘粵明、童瑤、王陽,在以往都是要比高葉要有人氣的,可是如今一部《狂飙》直接将高葉提升到了與他們同一位置之上。而同出演《狂飙》的李一桐則僅僅隻是獲得了年度突破演員殊榮,這差距不得不說很是明顯。
音樂方面,王心淩獲得了年度實力歌手的殊榮,周筆暢獲得了年度魅力歌手,周深直接是年度男歌手,譚維維是年度女歌手,實力歌手被認可,更是注重實力和作品的展現。
而從作品獎項來看,雖然有着水分,但是像《媽媽!》《人生大事》《流浪地球2》《風吹半夏》《狂飙》《三體》等這些真正的優質佳作也都摘得殊榮,成為了年度作品。
但是不得不承認,在一些獎項上還是有着一定水分,與優秀作品相比差距較大,不足以并列獲獎。
張藝謀獲得了影響力導演殊榮,更是實至名歸。已經72歲,從冬奧會到《狙擊手》《滿江紅》,還有多部待映作品,以及6月即将開拍新作,今年更是做導演35周年,不管從哪一方面看,張藝謀都是當之無愧的影響力優秀導演。
對于這一屆微網誌之夜來說,雖然還是像往年那樣全明星瓜分獎項,但是可以看到又有着一定變化,尤其流量的退潮和轉型,對更多優秀藝人、優秀作品的鼓勵,這才是行業該有的生态。當然對于微網誌之夜來說獎項并不重要,畢竟含金量在那放着,更多還是演藝圈的一場盛大聚會。不過更加表明着行業正在發生着巨變,隻有不斷提升自我,為大衆帶來更多優秀作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更為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