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玉珠峰這麼成熟的登山選擇,都能發生這樣的事故,就在4月13日,一件失聯通報牽動了大衆的心。
要知道山上的晝夜溫差極大,一旦失去聯系,很大機率就要出事故,果然随着搜救的進行,三位登山者的遺體的被找到,而其中的女性在登山前的一條朋友圈,也變成她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事故發生的具體原因又是什麼?
真是自己“找死”
玉珠峰海拔6178米,号稱“新手友好”的6000米級雪山,每年五一商業登山隊蜂擁而至,帶着高山向導、氧氣瓶和完善的補給。
但這三名登山者,偏偏不走尋常路,4月9日一個名叫“周五出發玉珠峰”的微信群建了起來,群裡熱火朝天,讨論着冰爪、登山杖、巧克力,甚至還有人曬了新買的沖鋒衣。
根據群裡的消息來看,他們原來是準備4月13日淩晨開始爬,正常的話是在早上6點就能下山,前前後後總共3個小時,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爬入門級别的雪山來說已經足夠了。
于是4月13日淩晨,5人整裝待發踏上了雪山,臨行之前幾人還有說有笑,女生還發了朋友圈,說真想換一個體面點的工作,但3人不知道的是,這一去将是有來無回。
玉珠峰正常登山線路一般都設有醒目路标,但三人卻選擇從南坡東南側繞行,這種“野路子”在圈内被稱為“逃票路線”既能避開大學營管理,又能省下每人8800元的向導費用。
根據衛星地圖顯示,他們繞行的區域布滿暗裂縫,4月12日全國性大風天氣引發雪層松動,一處看似平整的冰面突然坍塌。
這都讓這三人的行動路線充滿的危險,而根據後來救援隊的還原,三人中的女生應該是率先掉下去的,另外的兩位男士在看到隊友的狀況後。
就試圖通過自己的力量,将女生從裡面拉出來,不過最終還是失敗了,三人就這樣都被困在了上百米深的冰縫中。
當他們的遺體被發現時,三人的防護服已經被磨損的十分厲害了,這就印證了之前大家對此事的推測。
事故引發的深思
同時這次青海玉珠峰南坡發生的登山事故,導緻三名登山者不幸喪生還是十分令人惋惜的,并且這件事的曝光立刻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引發了關于極限運動風險、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的讨論。
在追求挑戰和自由的同時,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個人選擇、社會對極限運動的看法以及安全底線,這次事故帶來的不僅僅是悲傷,更是一次深刻的反思機會。
面對極限運動個人應該如何評估風險,社會又該如何提供保障,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希望這起事故能引起更多人對安全問題的重視。
生命的逝去就像靜止的音符,演奏出一首讓人感到無比悲傷的曲子,年僅22歲的大學生張某,在出發登山的前一天,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寫道:“睡得迷迷糊糊被叫醒,那一刻真想換一個體面的工作。”
現在再看這句話,卻顯得格外沉重,能感覺到她對現實生活感到疲憊和困惑,或許在她看來,雪山代表着一種逃離,是她對于不用“體面工作”也能活下去的渴望,雪山對她有着特别的意義。她希望能在那裡找到不一樣的東西。
前途光明的博士後喻某,選擇挑戰雪山的原因引人深思,究竟是追求挑戰自我的極限,還是渴望探索更深層次的精神世界?
經驗豐富的登山愛好者王某,熱心助人且每周參與登山活動,然而他為何在熟悉的領域遭遇不幸?是因為過于自信,還是對潛在風險的評估出現偏差?
這三位年齡和社會地位各異的登山者,因為共同的愛好走到了一起,最終卻不幸全部遇難于雪山之中,這樣的結局令人惋惜。
玉珠峰的“入門級”迷思
玉珠峰交通友善,攀登難度相對不高,常被認為是新手挑戰雪山的理想選擇,是以吸引了不少登山愛好者,不過入門級雪山也存在風險,并非像網絡攻略說的“有腿就能上”。
高海拔環境非常惡劣,容易缺氧、失溫,還可能遭遇滑墜和雪崩等危險。别被美麗風景迷惑,登山前務必做好充分準備,不能掉以輕心。
就算技術要求不高,在高海拔的地方,哪怕是很小的錯誤也可能釀成大禍不能掉以輕心,這次的事故告訴大家,不要輕信“入門級”雪山的說法,網絡上的美圖不代表真實情況,務必認真評估高海拔登山的潛在危險。
不要因為雪山被稱為“入門級”就放松警惕,高海拔環境複雜多變,需要充分準備和謹慎對待,切記安全第一。
社會責任與安全邊界
出了這樣的慘事,光想個人問題還不夠,還得想想社會和安全底線的問題。怎麼才能不讓悲劇重演?首先得好好普及安全知識,讓大家知道爬雪山有多危險,别以為入門級的就沒問題。
其次要管嚴登山活動,老老實實報備,出了事也能及時救人,最後媒體也别瞎吹“有腿就能爬”,要客觀報道登山事故,提醒大家風險記住:安全第一,量力而行,個人反思至關重要,每次出發前都要認真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經驗水準。
選擇與自身能力比對的登山路線,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學習實用的登山技巧,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給自己購買一份保險,也是負責任的做法,這不僅是對自己安全的保障,也是對家人的一種承諾,萬一發生意外情況,能夠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安心享受登山的樂趣。
永恒的主題
玉珠峰的事故再次提醒我們生命寶貴,挑戰自我的精神固然重要,但安全必須放在首位。我們應該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比如我們要在個人選擇、社會觀念和安全底線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大家需要共同思考的,登山不僅僅是單純的運動,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自身潛力的探索,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在挑戰極限的同時,保障自身安全避免悲劇重演。
為了走得更穩更長遠,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做出明智的抉擇, 我們必須認真反思這次不幸的事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要避免重蹈覆轍,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上演。 每個人都應該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更安全、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