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文 | 米粒媽

看完這條新聞,米粒媽心裡五味雜陳。前陣子,一段19秒的校園霸淩視訊在某中學内部瘋傳。

視訊記錄了13歲的女孩珊珊,兩次遭到同校女生殘忍欺淩的過程。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網絡傳播的速度驚人,短短幾天内,這段視訊不但傳遍全校,甚至在全市的其他中學間大規模發酵。

珊珊平靜的校園生活,也是以天翻地覆。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熬過霸淩,卻沒熬過圍觀

第一次被霸淩并拍視訊的時候,施暴者威脅珊珊,如果把事情說出去,這事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害怕事情鬧大的珊珊,決定一個人默默忍受。

但施暴者卻是以認定她膽子小、好欺負,于是隔天就在走廊裡堵住了珊珊,這次不但對她拳腳相加,還逼她交出400塊錢,并且再一次拍攝了視訊。

與此同時,珊珊上次被霸淩的視訊已經在學校流傳開來。

教室裡、操場上,無論她走到哪,都伴随着數不清的異樣眼光和議論紛紛。

沒幾天,精神時刻處于崩潰邊緣的她,就讓媽媽察覺出端倪。

在媽媽的追問下,珊珊吐露了實情,她被霸淩的事情也終于引起了學校的重視。

随後警方涉入調查,給第一次霸淩中未滿16周歲的施暴者以5天拘留處罰(最終并未執行拘留),第二次的三名施暴者因為未滿14周歲,則僅僅經過口頭批評教育,就被“放虎歸山”。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珊珊本以為,霸淩事件得到處理之後,這場噩夢就結束了。

但沒想到,輿論的漩渦卻将她卷入更暗的深淵。

珊珊此前被霸淩的視訊,仍然在群組内、網絡上大範圍傳播,而警察和學校的介入,更使得這次霸淩事件人盡皆知。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在别人看來,珊珊被霸淩屬于“一個巴掌拍不響”,因為她平日也不是什麼“正經人”。

據了解,珊珊此前比較叛逆,曾多次違反校規,在學校被視為“問題少女”。

這些并不“無懈可擊”的往事,給珊珊招來更多的責難和侮辱。

有人抱着獵奇的心态,十幾秒的霸淩視訊翻來覆去地看,傳來傳去滋生了諸多謠言;還有人莫名惡意滿滿,看到珊珊就忍不住要上前落井下石。

珊珊的媽媽說,霸淩視訊瘋傳以後,學校越來越多的人想欺負女兒。

有一次接女兒放學時,她剛好碰上一夥想圍堵女兒的人,趕緊上前阻攔,才避免了悲劇的再次發生。

但媽媽不可能時時刻刻看顧女兒,落單的時候,珊珊又該怎麼辦?

為此,媽媽屢次向學校和派出所求助,要求删除女兒被霸淩的視訊,卻始終無果。

長期處于輿論之中,珊珊本就岌岌可危的心理狀态愈發不堪重負,近期确診抑郁。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回顧整個事件,施暴者的侮辱和拳腳沒有壓垮珊珊,而撲不滅的流言之火,卻燒盡了她最後的希望。

這兩年,校園霸淩事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對于霸淩中的“次生傷害”問題,我們卻所知甚少。

一位遭受過霸淩的網友,曾匿名發出過這樣一段話:

“整整十五年。

在那間我被他們毆打的教室裡,他們欺淩完我順利離開。

隻有我,被無盡的恐懼困在裡面,十五年都沒有走出來。”

對很多霸淩者來說,被霸淩的時刻自己能咬着牙硬生生扛過去,但霸淩産生的心理陰影、周遭環境的長久地異樣注視,卻會瞬間擊潰他們的心理防線。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霸淩不是“流量密碼”

于霸淩受害者而言,每一次對霸淩事件的描述,都如同在逼他們再次經曆噩夢。

每次寫這種案例的時候,米粒媽都會反複斟酌用詞,想方設法保護受害者的資訊。

因為米粒媽希望,這樣的發聲能在引起大家關注和重視的同時,把大家的目光引向施暴者,而不是助長輿論中的“看客心态”,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

但總有一些喪心病狂的人,不光充滿惡意地散布視訊,還把别人的傷疤當成了流量密碼。

前段時間,某短視訊平台興起了一股“霸淩風”。

有塊頭很大的成年男子,拿捏着可憐兮兮的聲音,在鏡頭前做作地開口:“好害怕校園暴力,希望有人保護我。”

有一些年輕女孩們,畫着煙熏妝,模仿校園來收保護費的問題少女,拍攝出“班花跟我作對怎麼辦?”這種反轉式霸淩劇本。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更有很多仿妝部落客,臉上身上畫得青紫一片,用以假亂真的“霸淩妝”收割了一波又一波流量。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甚至前段時間大火的反霸淩劇《黑暗榮耀》,也被人捧成了“熱梗制造機”。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這些視訊的評論區除了玩笑就是追捧,少有的被霸淩者真實發聲被輕易淹沒:

“我真不了解,為什麼我們的噩夢成了别人的玩梗工具,被笑嘻嘻地表演出來。”

若說以上這些,大家都能看得出是影射、模仿,那下面這一種,米粒媽真的看得窒息。

十幾歲的住宿生,在宿舍自導自演如下戲份:

一人弱弱地坐在桌前看課本,身後走來一個看起來蠻橫無理的“大哥大”,上手就搶走了他桌上的零食、飲料、抽紙等,幾秒鐘消耗完之後,又把包裝袋狠狠扔到被霸淩者身上。

劇情進展到這,氣氛越來越緊張,米粒媽幾乎感覺下一秒就要出現暴力場景了。

但鏡頭一轉,剛剛的“大哥大”卻把自己的貴重的手表、平闆等物品扔給被欺淩者,表現出一副“施舍”、“爸爸養你”的姿态,完成了所謂“反轉”。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翻開視訊評論區,前排都是這種事不關己的輕佻發言:

“我也想被這樣欺淩!”

“校園爸臨!”

“這還不治得服服帖帖!”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噩夢一樣的霸淩,成了“諧音梗”、“反轉梗”,若評論區有人制止,這些人還會理直氣壯地回一句“認真你就輸了”。

他們似乎沒意識到,劇本裡的小打小鬧、争搶玩笑,正是很多校園暴力的前奏。

看完這些,米粒媽不禁想問,如果任由霸淩變成娛樂的工具,那真正的霸淩者又該何去何從呢?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被霸淩者,求助無門

有很多人把校園暴力淺顯地框定為肢體暴力,殊不知很多霸淩都是從“玩笑”開始的。

一位心理老師就曾分享過這樣的案例:

起初,幾位同學隻是将求助者的東西在班裡扔來扔去,聲稱隻是玩鬧,沒多久就發展成撕作業本、衣服上畫烏龜。

最後更新成散布謠言、畫求助者的醜化漫畫,給求助者造成了很難愈合的身心傷害。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這些霸淩片段在短視訊平台泛娛樂化之後,第一個直覺後果就是混淆視聽。

曾經有一位創作者,在某平台連續釋出兩條視訊,講述“自己遭遇過兩次校園暴力”的詳細經過。

當有記者關注到這一資訊,聯系她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的時候,她卻輕飄飄回答:“那隻是文案,我編的,謝謝你的關心。”

還有很多同類型的創作者,為了吸引眼球在視訊封面放上自己和其他同學的照片,注明:罵我的、扇我的、打我的、掐我的,文案中甚至标明确切日期。

有記者了解後發現,這些看起來真假難辨的資訊,不過是跟風玩梗行為。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可随着虛假的資訊充斥網絡,真正求助者的發聲還會被信任嗎?

有一位被霸淩者曾向某大V傾訴:

“我遭遇霸淩,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把糟糕的心情發在網絡上,為什麼還有人來吐槽,說這隻是同學惡搞,說我無病呻吟,甚至質疑我是裝的,在為了流量博眼球。”

看到了嗎?

當假消息越來越多,路人的觀感也會随之麻木,導緻被霸淩者本就逼仄的求生空間愈發狹小。

很多霸淩受害者在接受采訪後表示,自己在網絡上釋出自己的遭遇後,會受到輿論的二次傷害。

他們甚至開始是以質疑自己,被霸淩是不是真的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時候,我們不以為意的一句話,都可能會打擊到一個受害者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勇氣,更遑論被網絡放大了數倍的輿論力量呢?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可這還遠遠不是最糟糕的情況。

如果這種娛樂霸淩的态度不被遏制,接下來受影響的,就是善惡觀尚不明确的學生們。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皮藝軍曾在采訪中直言:

“校園暴力娛樂化會導緻施暴者不再有罪惡感,進而在實施校園暴力時沒有壓力。

也容易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些人對校園暴力的認知和态度,不再将其視為一項很嚴重地違反人道的事。”

這才是我們最該懼怕的後果。

校園暴力是極其惡劣的行為,它的嚴肅性不該也不能被消解。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我們總在追問,校園暴力要如何才能停止。

但我們忘了,作為大環境中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阻止校園暴力的一環。

米粒媽看過一個國外的街頭實驗。

幾個小孩扮演施暴者,對另一個羸弱一點的小女孩言語攻擊。

有人侮辱她的外貌:

“你快去化妝吧,你這張臉需要拯救!”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一個路人走過來回怼道:“不,她不需要,難道你希望自己也被這樣對待嗎?”

有人批判她的愛好:

“我們都覺得你是個怪物,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

一位大哥氣憤開口:“不要騷擾她,你們的行為太惡劣了!”

轉頭又安慰被欺負的女孩:“乖女孩,你就好好讀你的書,别理他們。”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接着,越來越多的人圍過來,誇女孩的書包好看、頭飾精美,還有一位爺爺吹起口琴,安撫女孩受傷的心靈。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一場路邊的校園暴力,就這樣被路人的善意輕松化解了。

米粒媽想,這才是我們面對校園暴力該有的态度,這才是一個健康、積極的大環境。

作為旁觀者,我們其實都可以伸出手,拉那個深淵中的孩子一把。

退一萬步說,即便做不到伸出援手,也至少不要把霸淩等同于娛樂中的玩笑,無知地成為加害者的幫兇。

米粒媽相信,我們可以給受害者一個溫暖的環境,讓他們能大聲呼救,能勇敢求助,能有充足的底氣站出來反抗霸淩。

13歲少女因被霸淩視訊瘋傳确診抑郁:她熬過了暴力,卻沒熬過流言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