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祁連山下 拉礦石的“馬師傅”成了開民宿的“馬老闆”

作者:金台資訊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車子駛入一片雲杉海,初夏的六月,祁連山沿路仍是雨雪載途,幾公裡後,卻又一片晴朗。草原上,牛羊成群地吃着草,山風吹拂着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色。

這裡是祁連山,一個涵蓋高山、冰川、森林、草原、河流等諸多生态要素的巨大而完整的生态系統;是黃河和西北諸河的重要水源地,滋養着青海湖、河湟谷地和柴達木盆地等重要生态區;是大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前行的腳步到達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八寶鎮拉洞台村。

村落裡,村民馬占存的生活忙碌卻幸福。第一次見到馬占存時,就聽到人們親切地稱呼他為老馬。

一台拖拉機

時間倒回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淩晨五六點的星光,是老馬二十多年來睜眼就看到的不變景象。一台東方紅牌拖拉機,見證了他每一個清晨和夜晚的奔波:

大片的黑土灘、高寒的氣候環境,隻靠種地放牛,根本難以養活一大家子人。怎麼辦?進礦山拉石棉!

這個時候,小八寶石棉礦開始開采,老馬踏上了運送石棉的生存路:

一噸8塊錢,一車拉7噸,一趟2小時,每天拉7趟,收入392元。

一車一車拉,一車一車卸。夏雨冬雪,他始終在拉石棉的路上,再苦再累,有錢掙就行。

但由于長期的礦山開采、礦渣堆積,石棉粉塵鋪天蓋地,草場破碎退化,環境被嚴重污染,小八寶石棉礦經濟效益逐漸下滑。

2000年冬,老馬下崗了,生活瞬間沒有了着落。

“靠山吃山”的生存路不複存在,路該走向何方?外出務工,常年輾轉,沒辦法顧家更沒有賺到多少錢。

轉機出現在2017年。老馬發現小八寶石棉礦又有了動靜。原來,青海祁連山區山水林田湖生态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以下簡稱“祁連山試點項目”)開工了。在整個青海祁連山區,包括小八寶廢棄石棉礦在内的2690公頃曆史遺留無主礦山、462.07公頃地質災害區、65000公頃鼠害、黑土灘及1500公頃荒漠化草地的修複治理如火如荼地開展。

“連山、通水、育林、種草、肥田、保湖、統籌”的綜合施治,讓修複地區生态環境狀況穩中向好,植被覆寫有所增加,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面積大幅減少。“前段時間我竟然還看到了普氏原羚,真是環境變好了,野生動物也比原來多了。”老馬的臉上略顯驚訝。

祁連山下 拉礦石的“馬師傅”成了開民宿的“馬老闆”

昔日的小八寶石棉礦。楊富存供圖

祁連山下 拉礦石的“馬師傅”成了開民宿的“馬老闆”

如今的小八寶石棉礦。楊富存供圖

一處農家院

沒幾年,老馬又發現村子裡的圍牆、道路都進行了修繕,家家戶戶的房屋也都翻了新,村子裡的河水也變清了。

祁連山試點項目的實施,讓老馬尋覓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大清早,馬占存的電話就響個不停。仲夏時節,正是遊客最多的時候,老馬的民宿,已經人滿為患。

“現在一年差不多能掙20多萬。民宿剛建的時候,是政府給貸的款,基本快還完了。”馬占存的臉上,喜悅和舒展代替了擔憂。

在拉洞台村乃至祁連縣區域,“生态修複+生态旅遊”的發展新模式讓村民們都有了緻富增收的新期盼。為了讓更多農牧民名都嘗到“生态飯”的甜頭,祁連山試點項目還進行農牧區環境整治,使全域生态旅遊反哺區域生态保護成為現實,帶動當地農牧民富起來的同時成功建立青海省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

祁連山下 拉礦石的“馬師傅”成了開民宿的“馬老闆”

馬占存家的民宿大廳。人民網 馬可欣攝

祁連山下 拉礦石的“馬師傅”成了開民宿的“馬老闆”

拉洞台村的房舍。人民網 馬可欣攝

如今,拉洞台村裡的污水也有人治理了,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和高溫熱解處理裝置都建起來了。村子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老馬的民宿也越建越大。

24間房,59個床位。“我這兒一間房旺季150,淡季100就能住,吃喝我都管。遊客來了,我必須拉着他們去青羊溝、油葫蘆、小八寶轉一轉,花開得到處都是!”老馬滿臉自豪。

從一台拖拉機到一處農家院,老馬見證了生态旅遊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方和諧地

不隻是拉洞台村,在祁連縣大大小小的草原或林場,或者是鄉村小道上,總能看到這樣一幅景象:當地人成群結隊,沿途緩步慢行,時不時俯下身來撿拾垃圾。他們都是生态保護治理協會的成員,協會是項目實施後村民自發建立的。從一開始的十幾人,到現在的四百多人,他們的初衷隻有一個:把自己的家園保護好。

而村民這種意識的轉變,正是取決于祁連山試點項目“人工引導+自然修複”的措施,這讓牧民懂得了草場退化會影響放牧收益的道理,大家自發參與隔離期草場禁牧保育和後期管護工作的積極性有增不減,使得草原封育效果良好。

如今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早就成為馬占存和周圍村民的自覺和共識。環境得到改善,人們的腳步也都紛至沓來。

北京、山西、上海、山東……拉洞台村的遊客,來自五湖四海。

慕名而來,其中自有理由:擡眼便是卓爾山的秀麗與紅潤,空氣中仿佛也能嗅到她與阿咪東索(牛心山)隔河相望的愛情誓言,連綿的草原綠意盎然。山水與來客在這裡相遇,拉洞台村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了溫情與生機。

“我還會帶着遊客去曾經的石棉礦區,給他們看看現在的草場有多好,給他們講講這裡有什麼藥材。”老馬感慨道:“跟以前真是不一樣了。生态好了,旅遊觀光的遊客才願意來我們這兒,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好。”

祁連山下 拉礦石的“馬師傅”成了開民宿的“馬老闆”

祁連風光。祁連縣委宣傳部供圖

祁連山下 拉礦石的“馬師傅”成了開民宿的“馬老闆”

祁連草原。祁連縣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祁連山試點項目的一名見證者、受益者,馬占存的生活變化正闡釋着生态就是财富的事實。絕妙風景之中歡聲笑語不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陪同遊客享受着滿目蒼翠時,他由衷感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