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空間安全态勢感覺真假難辨之如何技術導向思考題】

        在上一篇我們談到關于網絡空間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進而也會導緻态勢感覺的問題,也就是說要解決可信環境,可信網絡,可信資料等等可信的問題。

        在解決以上問題後,我們為了更進一步實作情報以及網絡安全的态勢感覺,還要考慮一下如何在複雜威脅下多方力量協同的問題,以及網絡空間環境狀态了解的問題,網絡空間環境變化預測的問題,網絡空間環境未來威脅應對的措施。

        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協同,多方面力量共同應對危害網絡空間安全不斷變化的複雜,威脅準确理        解目前網絡空間環境,準确預測網絡空間環境未來的變化情況,針對網絡空間環境面臨的未來威脅,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進而減少或避免網絡事故的發生,從網絡情報與态勢感覺的資料分析,資料共享,資料關聯分析和行動響應,4個層面出發提出以充分安全的資訊共享以及大資料技術為核心的解決思路。

1,充分安全的資訊共享。

        網絡空間環境的特點就是無中心,分布式,動态變化,越來越複雜的網絡空間威脅,也呈現出分布式的特征,導緻任何一個單獨的組織機構都無法獲得準确的網絡空間環境與威脅資訊,是以必須協調多個組織機構形成資訊共享環境,才可能全面準确把握網絡空間環境和威脅資訊,這個其實也和未來網絡空間态勢感覺互相印,必須有 AI智能化在裡面更多的資料會使AI更加智能。

2,涉密資訊共享。

        除了非密敏感,但不是密資訊,外在資訊共享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是涉密資訊的共享,當然        在處理涉密資訊時會更加複雜和嚴格,這裡我們大概也了解過國外對于這塊的一個建設情況,對于我們國内來說,從專網還有一些我們所說所了解的紅網,這裡面的資訊在共享交換的過程當中,都要經過嚴格的把控和處理,也包括對機構與機構之間,共享範圍之間共享區域之間等等的一些安全管控考慮。

3,以大資料技術為核心。

        網絡空間環境,涉及面廣變化快,威脅複雜,以及前面我們所提到的網絡空間,它的一個特色,也代表着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所涉及的資料會更多更複雜關聯關系會更多,這就為我們前面所提到的态勢感覺埋下了伏筆,當然以大資料技術為核心的能力,也必然會展現在整個網絡安全的态勢感覺能力上以及情報技術分析的能力上。

        通過以上關鍵的能力和因素考慮,國外在技術布局上結合目前已有的思考次元,包括網絡情報分析,态勢感覺,資料分析,資料共享,關聯分析和行動響應,分解以充分安全的資訊共享以及大資料技術為核心兩大能力技術體系,布局了資料處理相關技術和自動分析決策技術。

1,資料标記融合技術。

        網絡空間态勢感覺來源,導緻資料結構不統一,但處理時還要尊重原有資料的敏感程度,是以需要統一的資料标記标準,明确不同資料處理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歸一化融合操作。資料融合技術是一個多級多層面的處理過程,未來必須由系統進行處理,提到這裡大家就想到了 AI, 是以說在未來為了實作整個網絡安全的感覺态勢,可視AI是一個必須考慮的技術手段。

2022年已經有衆多的廠家以及産品引入了AI的概念和技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網絡空間安全逐漸走向了人機共存的時代,推動了網絡空間安全的進一步發展。

2,資料保護技術。

        網絡空間威脅多種多樣,對資訊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廣泛而充分的資訊共享,可能會導緻安全的脆弱性增加,薄弱點增加,攻擊面增加,這也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資料保護技術充分保護現有的資料安全,當然在這裡面所涉及到的不僅僅隻在于技術,而且要通過組織制度流程等等一起來實作。在資料保護的技術領域,我們目前已經看到相對比較成熟的脫敏技術,加密技術,審計技術,通路控制技術,分類分級技術,授權通路技術等等。

3,大資料分析技術。

        應用大資料技術将上述不同種類,不同資訊來源不同類别擷取到的離散的資料進行不斷的清洗關聯尋找之間的關系在資料間建立有意義的連接配接組成,越來越具有可靠性的完整意義的資訊,直到能夠對網絡空間環境以及其中進行攻擊,識别等進行準确判斷,大資料分析中主要用到統計模組化,風險模組化,行為分析,異常檢測等技術。

4,知識自動發現融合技術。

        融合按資訊抽象程度可以分為從低到高三個層次分别為資料級,融合特征,級融合以及決策級融合,其中特征性融合和決策級融合,在态勢感覺中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通過以上國外對于情報分析以及網絡安全态勢感覺的整體了解,也對比我們目前對于整個國内市場的了解,可以看到目前大資料,以及AI人工智能在網絡空間安全裡面的應用基本都已經落地,但并沒有從多元度多種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如态勢感覺中所提到的應用技術資料标簽,資料整體的保護,大資料的分析及應用資料的自動發現知識的自動發現以及融合技術的應用等等,或是我們在整個産品級裡面,看到東西并不足以去做到很好的呈現,或是目前産品已經跨越了目前我們所了解的内容進入到了新的技術領域的時代。

【注:以上作者淺見,也有部分網上學習得到,僅作為參考】

聲明:文章中部分展示圖例來源于網絡,版權并不屬于作者

##文章雖不長,但都是精心收集和整理的,請大家幫點贊、收藏、評論,我将及時回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