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仁宗:“縱容”臣子出青天宋仁宗仁愛、寬厚。宋仁宗廣納賢才。無愧仁宗之“仁”。

作者:詩酒澆年華

宋仁宗趙祯是宋朝第四個皇帝,一生仁愛、寬厚,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算是無為。但是,仔細讀曆史,詩酒澆年華發現,仁宗時期出現了包青天、範仲淹、蘇轍等鐵面無私,忠直能幹的诤臣,這是什麼原因?

<h1 class="pgc-h-arrow-right">宋仁宗仁愛、寬厚。</h1>

宋仁宗:“縱容”臣子出青天宋仁宗仁愛、寬厚。宋仁宗廣納賢才。無愧仁宗之“仁”。

宋仁宗時期的文學、政治、科技等成就繼續在全世界領跑,光輝燦爛、風采更甚。

唐宋八大家中,除了兩位唐朝人,其餘六位都是仁宗時期的。

中國曆史上最出名的清官“包青天”包拯,寫過《嶽陽樓記》的範仲淹均是此時的人。

一般人記得包青天,記得範仲淹,說起宋仁宗,幾個人了解呢?

《宋史》記載,說宋仁宗想給張貴妃的父親封個小官,被朝臣一緻反對。尤其包拯過分,跟仁宗皇帝大吵,噴了一臉唾沫星子。仁宗回到後宮,罵了張貴妃一頓,官也沒封。

宋仁宗的清明,包拯得以成就青天,否則哪有忠臣的美名?範仲淹曾經帶領谏官堵住宮門,為廢後事件找仁宗要說法,仁宗躲在宮裡不敢出來。

其實,仁宗對政事有自己的原則,隻是他的在外表現比較克制。

<h1 class="pgc-h-arrow-right">宋仁宗廣納賢才。</h1>

宋仁宗:“縱容”臣子出青天宋仁宗仁愛、寬厚。宋仁宗廣納賢才。無愧仁宗之“仁”。

蘇轼參加科舉考試時,跟人閑聊,聽說仁宗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于是将此事寫進試卷中。所有人都認為,這下蘇轼會被殺頭。

沒想到仁宗看到蘇轼的試卷,看到文筆犀利,才華橫溢,說:“朕設立科舉,就是為了招賢納士,廣開言路,蘇轼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呀。”遂重用蘇轼。

在當時的四川,有一個落榜多次的秀才,為了表現自己的才華,進而被人賞識,寫了兩句詩獻給太守:“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别是一乾坤。”

太守一看大驚,連夜把秀才押送到京城,定一個大逆不道之罪,然後斬首示衆。宋仁宗弄清緣由,對侍衛說:松綁,賜官!且對太守說:“秀才懷才不遇,寫詩隻是發洩一下情緒,朕怎麼會治他的罪呢?不如讓他做官。”

就這樣,秀才不僅因反詩獲罪,反而因禍得福,被任命為司戶參軍。

<h1 class="pgc-h-arrow-right">無愧仁宗之“仁”。</h1>

宋仁宗:“縱容”臣子出青天宋仁宗仁愛、寬厚。宋仁宗廣納賢才。無愧仁宗之“仁”。

一次,仁宗遊後花園好回宮,立刻喚人倒水。妃子問他,渴這樣,為啥不讓随員拿水?

仁宗說,因為随行的太監梅帶水,如果我說口渴要水喝,他們肯定得受罰,是以回來再喝。其仁愛可見一斑。

1063年,宋仁宗去世。消息傳到民間,舉國百姓着素恸哭。《邵氏見聞錄》中記載:“汲水婦人亦戴白紙行哭”。

乾隆曾說:“朕平生最佩服三位帝王,除了祖父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皇帝做到宋仁宗的份上,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市井百姓,無不稱贊,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了。

他“縱容”臣子仗義執言,清官能臣無數,百姓安居樂業。在他死後,北宋皇陵除他的陵寝外悉數被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