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足口病“來勢洶洶” 這樣做助力孩子打赢“病毒保衛戰”

作者:日常惡魔

紅網時刻新聞6月20日訊(通訊員 歐元香)随着氣溫迅速攀升,各種細菌、病毒也活躍起來,其中以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來勢洶洶。各大醫院兒科“人滿為患”,長沙市第三醫院兒科更是收治了不少因手足口引起反複高熱進而導緻熱性驚厥的患兒。

長沙市第三醫院兒科溫馨提醒,其實隻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寶寶就能在這場“病毒保衛戰”中全身而退。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兒科常見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它可由20多種腸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該病夏秋季節高發。

傳播必備三要素

雖然是兒童常見病,但手足口病的威力不容小觑。它不僅傳播途徑廣,傳染性也很強,可在短時間内大規模流行,兒童聚集的幼稚園就是手足口病的“重災區”。而手足口病之是以能傳播開,以下3個要素缺一不可:

傳染源

患兒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隐性感染者是指一些人被病原體侵入人體後,由于他們免疫力較強或病原體數量較少或毒力較弱等原因,不引起或隻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在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症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隻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相關研究發現,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者有兒童也有成人。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比如患兒的唾液、咽喉分泌物、糞便以及他接觸過的玩具、日用品都能傳播病毒。需要注意的是,患兒的疱疹液當中也含有大量的病毒。

傳播途徑

人們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以5歲以下低齡兒童為主要易感人群。

如何及早發現和鑒别?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一部分患兒早期會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惡心、嘔吐等。典型症狀為發熱、口痛、厭食,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疱疹。

通常口腔疱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粒樣斑丘疹,後為疱疹,主要位于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口腔疱疹極易破潰形成糜爛面,導緻孩子出現口痛、咽痛、流口水,繼而出現哭鬧、拒食等症狀。手、足等部位出現的疹子則一般無疼痛和癢感。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孩子患病後,手、足、口等部位不一定全部出現疹子。

大多輕症、警惕兇險

手足口病來勢洶洶,但大多數孩子症狀較輕,經過一周左右的治療即可痊愈。在正常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甘草鋅顆粒,對手足口病緻口腔疱疹或潰瘍效果明顯,其退熱時間及皮疹消退時間明顯縮短,能明顯減輕患兒痛苦。

需要警惕的是,有少數病例可出現嚴重并發症,病情兇險,有導緻死亡的可能。是以,家長一定要留心觀察,對于出現持續高熱(腋下體溫>39℃且正常退熱效果不明顯)、神經系統表現(精神萎靡、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呼吸異常(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靜息狀态下呼吸頻率>30-40次/分鐘)等情況,表示手足口可能進展為重症,需及時送醫。

對症護理幫大忙

除了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外,家長如果能掌握有效的對症護理知識,也能讓孩子少受罪。

1.發熱護理

在孩子發熱過程中,要注意開窗通風、多飲水,不要穿、蓋過多衣物(利于散熱),定時監測體溫,了解其動态變化。當孩子感到不适或體溫超過38.2℃時,可使用退熱藥,但要注意選擇含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分的兒童專用退熱藥;由于口腔疱疹,孩子容易出現哭鬧、拒食、不願服藥的情況,建議使用外用栓劑退熱,如小兒布洛芬栓,孩子的用藥依從性更好。

2.口腔、皮膚護理

出現口腔疱疹的患兒會哭鬧不止,家長要引導孩子飯前、飯後,使用溫水漱口。

此外,家長還要修剪孩子的指甲,讓他不要抓撓皮膚;小寶寶可以戴上指套,確定孩子的皮膚清潔幹燥,避免繼發感染。

3.飲食護理和營養補充

結合孩子的飲食喜好,多準備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并要持續補充維生素AD,幫助提升兒童自身免疫力。

4.生活環境護理

孩子生病期間要居家隔離,窗戶要多通風換氣,孩子的呼吸道分泌物、糞便,及接觸的物品,家長都要進行消毒處理,避免病毒傳播或交叉感染。

如果出現驚厥怎麼辦呢?

大多數熱性驚厥呈短暫發作,持續時間1~3分鐘,不必急于止驚藥物治療;

應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跌落或受傷;

勿刺激患兒,切忌掐人中、撬開牙關、按壓或搖晃患兒導緻其進一步傷害;

抽搐期間分泌物較多,可讓患兒平卧頭偏向一側或側卧位,及時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避免窒息;

監測生命體征,同時就近送醫。

如何做好預防?

1.及時接種疫苗

大陸目前隻有針對EV71病毒的手足口疫苗,分兩劑,給孩子全程接種可以有效預防EV71病毒引發的手足口病;接種對象為≥6月齡易感兒童,越早接種越好;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程式,以便盡早發揮保護作用。

2.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家長應督促孩子飯前、便後勤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飲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另外,家長也應注意做家庭和個人衛生,給孩子營造一個清潔舒适的生活環境。

3.流行期外出多注意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兒童外出要戴口罩,而且家長應盡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尤其是要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降低感染風險。

4.增強免疫力

均衡飲食、适量運動、合理睡眠,都有利于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進而減少手足口病的發生。

總之,面對手足口病的侵襲,寶媽們别慌,做好防護,幫孩子“打赢”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