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索爾海姆:“塑”戰速決,保護地球家園

作者: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導讀

塑膠為人類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同時也嚴重危害了環境、經濟以及人體健康,人類亟需擺脫對塑膠的濫用和依賴。為解決塑膠危機,各國需要攜手采取行動,禁止非必要一次性塑膠制品的生産和使用,轉而采用可再生替代材料;循環利用塑膠制品,促進塑膠回收;發揮市場作用,引入并擴大生産者延伸責任制,鼓勵企業參與推動技術變革。

索爾海姆:“塑”戰速決,保護地球家園

作者:埃裡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聯合主席,聯合國環境署前執行主任

20世紀50年代,塑膠大規模進入美國人民的日常生活。那時,人們将塑膠視為一種“神奇材料”: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儲存食物,減輕汽車和飛機的重量,防止有害細菌滋生。但是,從過往經驗來看,每當人類發現好用的東西之後,就會逐漸對其産生依賴。就這樣,塑膠開始被過度使用。

為什麼人類需要擺脫對塑膠的依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塑膠在自然界很難降解,正在造成環境災難。近日,一頭鲸魚在泰國死亡,并在臨終前吐出一個塑膠袋。海鳥潛入水下時,會将塑膠誤認為貝類,并用這些有毒的塑膠喂養幼鳥,然後悲慘死去。這樣的事情還發生在駱駝、奶牛和海龜等物種身上。

其次,一次性塑膠制品還會造成額外的經濟災難。如果海裡滿是塑膠垃圾,又有誰願意在中國海南、斯裡蘭卡或印尼巴厘島度假遊泳?是以,以旅遊業為經濟支柱的印尼宣布,塑膠污染是該國的主要經濟威脅。

索爾海姆:“塑”戰速決,保護地球家園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第三,塑膠會進入人體,危害健康。現在我們呼吸的空氣、喝的水、吃的食物中都含有塑膠。體積較大的塑膠制品會在自然界中分解成塑膠碎片和顆粒後進入人體。魚的體内也含有塑膠。即使像喜馬拉雅山或北極等世界上最原始地區的水域,現在也含有塑膠微粒。我們不确定塑膠微粒對人體具體有什麼壞處——但肯定沒有好處。

幸運的是,我們知道如何解決塑膠危機。解決塑膠問題不需要昂貴的高科技,也不需要複雜的國際外交,每個國家都能采取行動,而不用觀察别國做法。

人們難以想象,世界上最幹淨的國家竟然是貧窮的内陸小國盧旺達。盧旺達的大街上看不到垃圾,首都基加利更是如此。盧旺達總統卡加梅告訴我,“每個盧旺達人的家都一塵不染”。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将這種精神推廣至整個國際社會。

索爾海姆:“塑”戰速決,保護地球家園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解決塑膠問題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采取行動。

首先,我們應該禁止生産和使用所有非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制品,如塑膠吸管、塑膠餐具、塑膠杯和塑膠袋。印度政府已經在推行這項政策,歐盟也正采取類似行動。我們可以直接用玻璃杯喝水,根本不需要吸管。在北美洲,平均每人每年使用600根吸管,難道用吸管喝水會讓人感覺更快樂嗎?别再猶豫了,現在就行動吧!

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創新,比如用竹子或紙制成吸管,代替塑膠吸管。幾千年來,印度人一直用芭蕉葉做的盤子吃飯。全球各地不少創業公司都在嘗試用洋芋、甘蔗和其他天然材料制造具有塑膠特性的産品。這類天然材料制成的産品被丢棄後會在自然界中降解,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中國的快遞業每年産生約180萬噸塑膠垃圾。而竹子生長迅速,韌性較強,對環境友好,可以循環利用,是一次性塑膠的理想替代品。此外,種植竹子可以恢複退化或被毀林的土地,緩解土壤侵蝕,還能為大熊貓和山地大猩猩提供食物。

索爾海姆:“塑”戰速決,保護地球家園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第二,我們應該循環利用塑膠制品。我們固然可以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制品,但仍有許多塑膠産品不可或缺,且不易找到替代品。比如,汽車内的大量塑膠零部件使車身重量減輕、排放降低。我們必須回收這類必要的塑膠。

2011至2020年,中國回收了1.7億噸塑膠垃圾,減少了5.1億噸原油消耗,降低了6120萬噸碳排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回收國。2021年,中國回收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新塑膠垃圾,約為全球平均水準的1.7倍。

北京市要求快遞行業加快步伐,全面改變快遞包裝方式,改用電子運單,使用“瘦身膠帶”和循環中轉袋等措施,在減少塑膠垃圾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上海、山西、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等地也紛紛采取類似措施,積極響應2020年中國政府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膠污染治理的意見》。

此前延期的2022亞運會将于今年9月舉行,主辦城市杭州将通過此次亞運會展示其努力踐行的“無廢城市”理念,并為大型體育賽事打造“無廢”典範。杭州正大膽嘗試,秉持綠色、節儉、無紙化、可回收的理念籌辦此次亞運會。

索爾海姆:“塑”戰速決,保護地球家園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第三,發揮市場的作用。所有國家都應引入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即在當今“塑膠時代”,誰污染誰買單,造成塑膠問題的公司也應該提供資金來解決問題。随着生産者責任的擴大,企業會參與推動技術變革。企業将必須支付塑膠稅,政府可以利用這部分稅收來組織塑膠回收,并支付大規模塑膠循環利用的費用。

廢棄塑膠是一種潛在資源,我們可以将其轉化為新産品,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保護我們的家園。

個人也可以采取行動。作為著名的環保倡議者,印度人阿弗洛茲·沙阿組織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理海灘垃圾行動。他鼓勵世界各地的人們清理環境中的垃圾,我也多次和他一起在孟買清理過河道和海灘的塑膠垃圾。

在斯裡蘭卡陷入經濟危機之際,一個叫尼尚卡·德·席爾瓦的斯裡蘭卡年輕人創辦了斯裡蘭卡零塑膠公司。我本以為面對經濟危機,動員年輕人采取環保行動難上加難,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無數的當地年輕人義無反顧地加入環保行動。原本隻是一人遵從内心想法而付出的行動,後來竟演變成一場大規模商業變革運動,改寫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契約。

世界人民抵制一次性塑膠的行動仍處于初期階段,但毫無疑問,我們終會取得成功。中國将繼續在解決塑膠問題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6·5”世界環境日剛剛過去不久,讓我們攜手合作,共同戰勝塑膠污染。

索爾海姆:“塑”戰速決,保護地球家園

圖檔來源:中國日報

責編 | 宋平 栾瑞英

編輯 | 張钊

實習生莊舒涵、秦可、楊恒瑞、姚芹芹亦有貢獻

關注微信公衆号“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直達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