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 free 指令以及系統記憶體占用過高的處理方法linux free 指令以及系統記憶體占用過高的處理方法

linux free 指令以及系統記憶體占用過高的處理方法

[[email protected]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3770         228        3270          11         271        3285
Swap:          8190           0        8190

           

第一行Mem,表示實體記憶體統計

total:總記憶體大小

used:已使用記憶體大小

free:目前空閑記憶體大小

shared:多個程序共享的記憶體總額

buffers/cached:緩存記憶體資料

第二行-/+ buffers/cache:

(1)used  實際使用的記憶體,等于第一行的 used - buffers - cached

(2)free  實際可用記憶體,等于第一行的 free + buffers + cached

記憶體占用計算公式used/(used+free)

第三行Swap表示交換區的使用情況,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虛拟記憶體。

free常用參數:

free -b #以Byte為機關顯示記憶體使用情況

free -k #以KB為機關顯示記憶體使用情況,也是預設參數

free -m #以MB為機關顯示記憶體使用情況

free -g #以GB為機關顯示記憶體使用情況

free -s<數字> #間隔數字秒數重新整理顯示記憶體使用情況

free -t #顯示記憶體總和列

free -V #顯示目前版本

在Linux系統下,我們一般不需要去釋放記憶體,因為系統已經将記憶體管理的很好。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有的時候記憶體會被緩存占用掉,導緻系統使用SWAP空間影響性能,此時就需要執行釋放記憶體(清理緩存)的操作了。

Linux系統的緩存機制是相當先進的,他會針對dentry(用于VFS,加速檔案路徑名到inode的轉換)、Buffer Cache(針對磁盤塊的讀寫)和Page Cache(針對檔案inode的讀寫)進行緩存操作。但是在進行了大量檔案操作之後,緩存會把記憶體資源基本用光。但實際上我們檔案操作已經完成,這部分緩存已經用不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難道隻能眼睜睜的看着緩存把記憶體空間占據掉麼?

是以,我們還是有必要來手動進行Linux下釋放記憶體的操作,其實也就是釋放緩存的操作了。

要達到釋放緩存的目的,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下關鍵的配置檔案/proc/sys/vm/drop_caches。這個檔案中記錄了緩存釋放的參數,預設值為0,也就是不釋放緩存。他的值可以為0~3之間的任意數字,代表着不同的含義:

0 – 不釋放

1 – 釋放頁緩存

2 – 釋放dentries和inodes

3 – 釋放所有緩存

知道了參數後,我們就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使用下面的指令來進行操作。

首先我們需要使用sync指令,将所有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盤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遲的塊 I/O 和讀寫映射檔案。否則在釋放緩存的過程中,可能會丢失未儲存的檔案。

接下來,我們需要将需要的參數寫進/proc/sys/vm/drop_caches檔案中,比如我們需要釋放所有緩存,就輸入下面的指令:

此指令輸入後會立即生效,可以查詢現在的可用記憶體明顯的變多了。

要查詢目前緩存釋放的參數,可以輸入下面的指令: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1. 清理前記憶體使用情況
free -m
           
  1. 開始清理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1. 清理後記憶體使用情況
free -m
           
  1. 完成

    檢視記憶體條數指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