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作者:史說百家

在閱讀此文前,為了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文|史說百家

編輯|史說百家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于1914年11月1日進行的科羅内爾海戰,标志着海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并對當時的權力動态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英國皇家海軍和德意志帝國海軍在智利海岸的沖突導緻了德國人在馬克西米利安-馮-斯佩海軍中将的上司下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德國海軍在科羅内爾海戰中取得的巨大勝利令世界驚訝,并突出了德國海軍的影響力和能力。在這次戰役之前,英國皇家海軍一直被認為是卓越的海軍力量,那麼這場戰争的爆發對各國又有何影響?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戰争影響

英國海軍少将克裡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上司的中隊被一支較小的德國艦隊擊敗,這表明了德國海軍戰術的威力和大英帝國的潛在脆弱性。科羅内爾海戰給英國皇家海軍的無敵光環帶來了打擊。

它暴露了英國海軍戰略的弱點,包括缺乏準備、艦船設計過時以及各中隊之間協調不足。這次失敗迫使英國人重新評估他們的海軍能力,導緻在戰術、造船和部隊部署方面的重大改變,以重新獲得他們的統治地位。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科羅内爾戰役強調了海軍戰術的重要性和适應不斷發展的技術的必要性。裝備了現代戰艦和有效遠端火炮的德國艦隊表現出了卓越的戰術和戰略機動能力。

這場戰役強調了在海軍交戰中保持足夠的火力、靈活性和有效的通信系統的重要性。在科羅内爾戰役失敗後,英國海軍部對其海軍戰略進行了廣泛的審查。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從這次戰役中吸取的教訓導緻了新船設計的發展,如戰列巡洋艦,其速度和武器裝備都得到了改善。英國人還專注于加強通信和情報系統,以確定海軍部隊之間更好地協調。

這些戰略調整在随後的海軍對抗中,如福克蘭群島之戰中變得至關重要。科羅内爾海戰的勝利提高了德國人的士氣,并在德國海軍内部灌輸了一種自豪感。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它展示了他們的海軍實力,進一步激發了對戰争的支援。此外,這次意外的勝利在全球範圍内引起了共鳴,增強了人們對德國海軍作為一支強大力量的看法。

它使德國的盟國和中立國更加相信,德意志帝國可以挑戰英國在公海上的統治地位。科羅内爾戰役的失敗對英國人的士氣造成了打擊。幾艘戰艦的損失和許多英國水手的生命,動搖了國家的信心。

然而它也是一個警鐘,促使英國人改正他們的缺點,恢複他們作為海軍大國的聲譽。随後的福克蘭群島戰役的勝利,英國人決定性地擊敗了德國中隊,有助于恢複英國人的士氣,肯定了他們保持海軍優勢的決心。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技術支撐

1914年11月1日進行的科羅内爾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次關鍵的海上交戰,它使德國帝國海軍在智利海岸對陣英國皇家海軍。這場戰役的結果是馬克西米利安-馮-斯佩副司令上司的德國艦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它受到了各種技術方面的影響,這些技術在決定敵對勢力的成敗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由馮-斯佩副司令上司的德國艦隊由強大的戰艦組成。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旗艦沙恩霍斯特号和它的姊妹船格奈森瑙号是最先進的戰列巡洋艦,裝備有8門8.2英寸的火炮。這些戰艦以其優越的速度、裝甲和火力而聞名,使德國人在戰鬥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英國海軍部隊由海軍少将克裡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指揮,由幾艘戰艦組成,包括好望角号和蒙莫斯号裝甲巡洋艦,以及格拉斯哥号和奧特朗托号輕巡洋艦。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與德國同行相比,這些艦艇已經過時了。英國艦艇速度較慢,裝甲較弱,裝備的火炮口徑較小,使它們在火力和防護方面處于劣勢。德國戰艦擁有強大的火炮,這在他們在科羅内爾的勝利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上的主要武器系統是它們的八門8.2英寸火炮,它們比英國艦隊的火炮更厲害,更勝一籌。德國巡洋艦還有幾個由小口徑火炮組成的副炮組,為它們提供了更廣泛的火力。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英國巡洋艦配備了較大口徑的火炮和較小的副炮組。然而,他們的主要武器,包括 "好望号 "上的9.2英寸火炮和 "蒙莫斯号 "上的6英寸火炮,與德國戰艦相比,射程較短,火力較弱。他們的武器裝備的局限性阻礙了英軍有效對抗德國艦隊的能力。

德國艦隊得益于高效的通訊系統和有效的情報。無線電報的使用使得德國艦艇之間能夠迅速溝通,進而能夠協調機動和戰術決策。此外,德國人可以獲得可靠的情報,這些情報告訴他們英國中隊的存在和實力,使他們具有戰略優勢。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相比之下,英軍在通信系統方面面臨挑戰,由于缺乏可靠的無線電報網絡,他們在戰鬥中有效協調和分享關鍵資訊的能力受到限制。英國船隻不得不依靠視覺信号,但由于能見度低和船隻之間的距離,這些信号往往受到影響。

這種通訊上的劣勢妨礙了他們對德國人的攻擊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反應的能力。科羅内爾戰役也突出了後勤在海戰中的重要性。德國艦隊之前在中立港口進行了加油和補給,確定他們在戰鬥中得到充足的補給。

相比之下,英國艦艇面臨着後勤方面的挑戰,它們不得不在沒有合适的港口進行補充的情況下進行長途作戰。這種後勤上的劣勢影響了他們的作戰能力和在戰鬥中的持久性。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作戰過程

1914年11月1日在智利沿海進行的科羅内爾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次重要的海上交戰,它使英國皇家海軍對陣德意志帝國海軍,标志着兩個大國之間的第一次重大對抗。

在海軍副司令馬克西米利安-馮-斯佩的帶領下,德國艦隊取得了對英國海軍少将克裡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上司的中隊的驚人勝利。這場戰役發生在英國和德國之間緊張局勢更新的背景下,是由他們的帝國野心和對海軍霸權的争奪所驅動的。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大英帝國憑借其龐大的海洋利益,試圖維持其海軍的主導地位,而德國則試圖挑戰英國的霸權。科羅内爾的沖突就是這種地緣政治競争的展現。

馮-斯佩副司令認識到德國海外殖民地的脆弱性,采取了将其中隊作為商業突擊隊的政策。通過擾亂英國航運,把英國軍隊從歐洲戰場上吸引過來,馮-斯佩旨在削弱英國海軍實力,保護德國利益。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科羅内爾的德國艦隊由現代戰艦組成,包括旗艦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這兩艘強大的戰列巡洋艦都裝備了8門8.2英寸火炮。它們得到了輕巡洋艦紐倫堡号(SMS Nürnberg)、萊比錫号(SMS Leipzig)和德累斯頓号(SMS Dresden)以及一些補給艦和輔助艦的支援。

德國艦艇速度快,武器精良,與英國艦艇相比,火力更強。克拉多克海軍少将的英國中隊由過時的戰艦組成,包括好望角号和蒙莫斯号裝甲巡洋艦,以及格拉斯哥号和奧特朗托号輕巡洋艦。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這些艦艇速度較慢,裝甲較弱,并裝備了較小口徑的火炮。英國艦隊在火力和保護方面面臨着巨大的劣勢。戰鬥開始時,兩個中隊在智利海岸附近發現了對方。

盡管英國艦隊在數量上占有優勢,但德國戰艦利用其優越的火力和戰略定位。德國人發動了一場毀滅性的遠端炮擊,對英國艦艇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克拉多克海軍上将認識到這種不利的形勢,試圖拉近與德國艦隊的距離,希望能抵消他們的遠端優勢。然而,他的戰艦火力不足,不敵對手。德國艦艇巧妙地避開了英國人的企圖,并保持了他們的優勢地位,繼續釋放出精确的炮彈。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盡管表現出了勇氣和決心,英國中隊還是遭受了嚴重的傷亡和破壞性的損失。好望号和蒙莫斯号全軍覆沒,而格拉斯哥号和奧特朗托号則僥幸逃脫。

科羅内爾戰役的失敗凸顯了英國海軍的脆弱性,并給整個大英帝國帶來了沖擊波。科羅内爾之戰标志着德國艦隊的一次重大勝利。它鼓舞了德國人的士氣,顯示了他們海軍力量的強大,挑戰了英國海軍的霸主地位。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爆發原因

1914年11月1日在智利沿海進行的科羅内爾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次重要的海上交戰。英國皇家海軍和德意志帝國海軍之間的沖突标志着兩個大國之間不斷更新的緊張局勢達到了頂點。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見證了歐洲帝國主義的鼎盛時期,各國都在争奪全球統治權和擴張其殖民地領土。英國和德國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要參與者,他們都渴望確定自己的利益,并擴大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海軍力量是維持和擴大殖民帝國的一個關鍵因素。英國憑借其強大的皇家海軍,長期占據着海軍強國的地位。渴望成為全球大國的德國,試圖挑戰英國的海軍霸主地位,建立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

德國作為殖民遊戲的後來者,與英國相比,其海外領土有限。然而,它仍然在太平洋地區擁有殖民地,包括德屬新幾内亞和馬紹爾群島。保護和儲存這些殖民地對德國的帝國願望和全球威望至關重要。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德國認識到其遙遠的殖民地的脆弱性,以及需要将英國軍隊從歐洲戰場上轉移開,是以采取了将其海軍作為商業襲擊者的戰略。其目的是擾亂英國的航道,破壞英國的商業,并将英國的海軍部隊從關鍵的沖突地區吸引過來。

大英帝國意識到德國的意圖,并認識到對其海洋利益的潛在威脅,試圖對抗德國在太平洋的存在。為了保護福克蘭群島這一重要的英國領土,海軍部派遣了一支中隊來加強英國在該地區的海軍力量。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克裡斯托弗-克拉多克少将被任命為上司英國派往太平洋的中隊。負責保護英國的利益和對抗德國的威脅,克拉多克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包括有限的資源、過時的船隻和不足的情報。

由于德國和英國的中隊在同一地區作戰,為對抗創造了條件。兩支部隊最終在智利科羅内爾(Coronel)海岸交彙,導緻了一場緻命的交戰。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科羅内爾海戰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各種因素,包括德國所追求的戰略目标,英國為保護其帝國利益而做出的反應,英國脆弱的殖民地的存在,以及雙方都希望宣示其海軍的主導地位。

科羅内爾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德國之間的帝國競争和對海軍優勢的競争的頂點。德軍和英軍在科羅内爾的彙合導緻了一場重大沖突,對後來的戰争程序産生了深遠影響。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參考文獻

【1】《世界曆史文化叢書:德國通史》丁建弘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4月1日

【2】《德國簡史》(美)瑪麗·普拉特·帕米利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年

【3】《德國曆史》朱忠武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年

科羅内爾海戰:德國大獲全勝,英國艦隊司令争功為對手送上人頭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