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雞“再現江湖”

作者:中國網三農

  

太平雞“再現江湖”

  

  專家測定太平雞的生産性能。

  近兩年,口感鮮香、風味獨特的太平雞重新出現在餐桌上,令一些美食老饕頗為欣喜,這勾起了他們20多年前的味蕾回憶。沉寂20多年的太平雞是怎樣“再現江湖”的?日前,記者跟随全國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專家一起來到太平雞原産地——甘肅省隴南市康縣,一探究竟。

  

  緣起“吃貨”的執着

  太平雞的曆史由來已久。據當地傳說,太平天國兵敗後,殘餘部隊在轉戰陝、甘途中經過隴南地區,為了生存,隻好躲進山高溝深的秦巴山區,隐居于此。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把地名改為太平(今康縣陽壩鎮),始終生活在當地大山中的山雞也是以得名太平雞。

  由于原産地為群山環繞的林區,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環境相對封閉孤立,太平雞這個品種經過長期的自然選育,形成了遺傳性能相對穩定、體型外貌相對一緻、具備明顯特征特性的當地特色地方雞種,并在康縣一直流傳了下來。

  “因為太平雞的主要羽色為黑色,康縣本地老百姓認為有護佑家業興旺、平安順遂的寓意,是以在我小的時候這裡家家戶戶都養太平雞。”康縣梅園太平雞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徐巍芹說,但在20世紀末,由于其他雞種引入等原因,太平雞養殖量急速減少,太平雞品種一度面臨瀕臨滅絕的狀況,太平雞也逐漸離開了大家的視野。

  而為何現在太平雞又回歸了呢?這就不得不讓人佩服“吃貨”的執着。

  大學畢業後,徐巍芹跟大部分年輕人一樣,選擇去大城市闖蕩,而在深圳工作後,她卻因“吃”而時常想家。“在深圳時,每次吃雞肉、喝雞湯,我都無比想念老家太平雞的味道。”徐巍芹回憶說,康縣老家太平雞風味獨特,肉質彈韌有嚼勁,口感鮮香,不論是紅燒還是炖湯都别有一番風味。

  2009年,經過長久的思考,徐巍芹決定返鄉創業,開啟了太平雞養殖之路。

  把家裡的舊房子改成了雞舍後,徐巍芹夫婦興緻高漲,準備大幹一場,結果卻發現由于近年來養殖太平雞的農戶越來越少,已經很難見到純種的太平雞了,太平雞原種資源十分匮乏。

  “我相信肯定還有人在養,咋說我都要找到雞種不可。”講到尋找雞種的曆程,徐巍芹不止一次慶幸自己當初的堅持。為了尋找太平雞原種,夫妻倆穿梭在一座座大山深溝間,一戶一戶詢問查找,最後,終于讓他們找到了300多隻太平雞。

  在找到的太平雞群體中,夫妻倆經過篩選,最終選擇了26隻公雞進行擴繁養殖,很快就擴大了太平雞群體。現在,康縣的太平雞養殖量已經超過10萬羽,太平雞又出現在康縣百姓的餐桌上了。

  

  重登“族譜”指日可待

  重新端上百姓餐桌的太平雞被做成各式菜肴,得到了食客們的喜愛,也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天天圍着徐巍芹要買雞,這不僅讓她的太平雞養殖事業幹得風生水起,也成功引起了當地主管部門的注意。

  在徐巍芹的養殖場考察調研之後,康縣畜牧獸醫局認為太平雞是一種康縣當地獨有的畜禽品種,便将時任甘肅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的史兆國教授介紹給徐巍芹,并邀請史兆國團隊在養殖場系統開展太平雞種質資源調查及保種繁育工作,并将太平雞畜禽新品種申報列為局裡的重點工作之一。

  “進駐養殖場後我們發現,由于當地百姓的習俗偏好,留存的太平雞大多為黑羽紅冠,少數為花羽、麻羽、黃羽等。要想進行品種認定,我們必須确定太平雞品種的獨特性,是以我們以黑羽群體為依據進行了體型外貌分析和基因分析。”甘肅農業大學教授趙生國介紹說。

  通過将太平雞與狼山雞、壽光雞、吐魯番鬥雞等8種黑羽紅冠地方雞品種的體型外貌進行對比,發現太平雞與對照組外貌均有差異。同時基因鑒定結果也顯示,除了中國地方雞品種都共有的基因外,太平雞與靜甯雞、狼山雞等10餘個周邊地方雞品種和外貌相似雞品種間均沒有其他共有基因。“是以我們認為,太平雞是一個未被官方正式認定的地方雞品種。”趙生國說。

  2021年,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向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送出了關于認定太平雞為畜禽新品種的申請,卻很快被駁回,原因是,在2004年出版的《中國畜禽遺傳資源狀況》中顯示,太平雞已于1983年被确認滅絕。事實與資料相悖,需要提供更加充足的證據。

  趙生國解釋,可能由于前兩次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力度不夠、技術力量缺乏以及交通不暢等原因才造成了誤報。“我們對部分養殖戶和畜牧老專家進行了走訪,了解到康縣本地的确仍有少數太平雞留存,證明太平雞并未滅絕。”趙生國說。

  其實,不止太平雞,煙台糟糠雞、項城豬、龍遊烏豬等一些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也因為各種原因在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時沒有被記錄。

  2021年3月,大陸全面啟動了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由于此次普查工作覆寫範圍全、技術水準高、人員力量足,各地在全方位的普查過程中,發現了一批遺漏畜禽品種。全國畜牧總站畜禽資源處副處長陸健說:“為了確定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實作應收盡收、應保盡保,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研究制定了《畜禽遺漏品種認定工作程式(試行)》,讓這些遺漏品種能被重新認定,而太平雞便在其列。”

  最近,又有好消息傳來,太平雞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現場核驗,距離重新被正式認定為中國地方雞品種隻差一步之遙。

  

  讓太平雞“飛”出大山

  一次對吃的執着,讓太平雞這個被遺忘的品種重新進入大衆視野,并且還将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這個發展讓徐巍芹又驚又喜,也讓她的創業初衷有了些許改變。

  “以前隻想着能養點雞賺些錢就好了,現在知道了太平雞是個重要的畜禽遺傳資源,我就一定要把它給保護好、利用好,不讓它再次蒙塵。”她說。

  多年的養殖過程中,徐巍芹夫婦跟着趙生國學到了不少保種擴繁的技能,也了解到了基因多樣性的重要性。為了更大程度地儲存太平雞基因的多樣性,夫妻倆放棄了迎合大衆喜好隻養黑羽雞的做法,近兩年,逐漸開始重視保留紅羽、麻羽、黃羽等羽色的太平雞,并根據羽色和冠型建立家系進行保種。現在,徐巍芹的太平雞保種繁育中心已經分出了13個家系,并且種雞核心群達到了1.5萬隻,年孵化能力達到20萬羽,雞苗推廣到周邊5個市(縣、區),讓太平雞養殖戶不再受無種苗可用的困擾。

  康縣綠興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銀喜2016年從徐巍芹的養殖場購買太平雞種雞,承包了320多畝山地,用來孵化育雛、飼養商品雞。“太平雞飛行能力強,喜歡歇在樹上,我們這裡山多林多,正好可以用來養太平雞,還能減少一些飼養管理成本。”他說,這幾年,随着太平雞苗的推廣,康縣已經有1800多戶農戶養殖太平雞了,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家家戶戶養太平雞的時候,養殖量也實作了大幅增加。

  但是,随着養殖量的增大,太平雞在本地消費市場的占比始終隻有30%左右,需要找到更多的銷路才行。

  作為新農人,朱銀喜立刻便想到了大山之外的巨大市場。正好因為電商平台的擴大,他便借着這股東風,打通了太平雞外銷通道。如今,朱銀喜每年通過電商平台銷售太平雞8000餘隻,銷售額達100多萬元。

  如今,徐巍芹、朱銀喜這批新農人正緊盯太平雞發展,他們不光忙着太平雞的養殖推廣,更關注太平雞養殖的科學化、規模化、智能化發展和品牌化建設,琢磨如何延伸産業鍊條,把太平雞這個品種真正地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