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作者:筱林說

拜登想要中美會晤,就得先讓步

再過一個多月,2023年APEC上司人峰會就将在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舉行。更令人矚目的是,如果不出意外,那麼中國國家上司人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面對面會晤,也将趁着前者的東風在舊金山舉行。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筱林注意到,據多家媒體報道,就在26日,中國外長王毅對APEC舊金山峰會說了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APEC不應是挑起對抗的角鬥場,呼籲本屆峰會東道主美國展現應有的開放、公平、包容和擔當,為會議順利舉行創造更好條件。

什麼意思?諸多專家分析,王毅外長所指的,正是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被美方拒絕參加本次APEC峰會一事:

中國香港是APEC組織的21個正式成員之一,但在今年7月,拜登政府以所謂李家超在2019年就遭到美方制裁為由,禁止其赴美參加本屆峰會。

美方的這一極度無理的決定,在當時就引發國内外軒然大波,成為造成今年中美關系持續緊張的主要因素之一。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而今中美已經開始緩和彼此關系程序,邀請中方上司人赴美,正是美方自認為的此程序真正獲得成功的标志性事件。是以專家們分析認為,王毅外長當然有必要暗示美方,這事不解決,确實會影響中美元首會晤,美方必須先掃除自己制造的障礙。

拜登反華,已是騎虎難下

那麼美方願意做出這種讓步嗎?

實話實說,這種莫名其妙惡心香港的行動,完全就是為了一個面子問題,從實際利益的角度出發,允許李家超赴美 ,美方不會有任何損失。并且若能用這種條件換取中美元首會晤,完全就是“賺翻了”。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但拜登政府面臨的困難,其實真不少:

其一,拜登政府并未改變其反華總體戰略,這次緩和彼此關系,隻是被其視為一次“中場休息”,是以對這種涉及“面子問題”的讓步尤其在意,生怕被外界“誤解”,這是在向中國“投降”;

其二,李家超在2019年被美方制裁,正是因為當時的域外極端勢力亂港問題。是以從拜登政府的角度來說,此事直接涉及美國在“民主、人權”領域的“政治正确”。

拜登政府之是以在7月份做出禁止李家超訪美的決定,正是因為在6月份,美國4位國會兩院跨黨派議員就該問題向政府率先發難。

在2024年大選即将來臨的關鍵時期,筱林很難想象,志在連任的拜登會願意為了這種問題直接得罪美國兩黨的“政治正确”人士。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是以筱林認為,這件事情美方最後的處理,會出現兩種可能:

其一,拜登政府願意讓步,但前提條件是中方在元首會晤上做出更多的讓步;

其二,或者更糟糕的,拜登政府會主動制造一些其它問題,然後在這些問題上尋求所謂對華讓步。而這方面筱林最擔心的,就是這兩天越鬧越大的菲律賓與中國黃岩島對峙事件。

也就是說,無論如何,拜登政府都是不願吃任何虧的。是以筱林覺得,在王毅外長的這種好言相勸之後,咱們确實有必要拿出一些更加硬氣的手段,讓拜登明白執迷不悟的後果。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拜登被指控“通中”,中國被迫卷入美國黨争

事實上筱林注意到,如今的拜登,确實已經得罪了不少美國的反華勢力,甚至讓拜登自己都面臨“通中”的輿論指控。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7日報道,美國衆議院議長、共和黨人麥卡錫于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突然爆料,稱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有一筆來自中國的彙款被彙到美國總統拜登位于特拉華州的家庭住址。

除此之外,麥卡錫還指控,稱拜登在2019年參加總統選舉期間,曾向其小兒子亨特∙拜登彙去了兩筆總計26萬美元的轉賬。

筱林敢保證,很多人在看到麥卡錫的這兩項指控時,肯定是一頭霧水:拜登給自己兒子彙了點錢,這有什麼不對?而這與所謂“中國彙款”,又存在什麼聯系?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這裡需要筱林簡單介紹下相關背景:

就在本月12日,麥卡錫在國會宣布,衆議院共和黨人調查到,總統拜登早年出任奧巴馬政府副總統期間,其子亨特·拜登存在違法海外交易,拜登整個家族都存在“腐敗文化”。麥卡錫本人更是威脅,他已訓示衆議院監督與問責委員會牽頭對拜登“啟動正式彈劾調查”。

是以時隔半個月,麥卡錫把這兩句語焉不詳的指控故意放到一起說,就是在向美國群眾暗示這樣一種可能性:

拜登家族貪腐成性,給了中國趁機“買通”拜登的機會,而拜登的兒子亨特,在其中可能扮演了某種“中間人”的角色。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筱林實在想象不出,當拜登自己看到會被共和黨那邊的大佬一本正經的指責為“中國奸細”時,臉上會是怎樣一副景象。更何況但凡有點認知能力的人都能看出,光是這兩段沒頭沒尾的指控本身,就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地方,比如為何不是亨特向老拜登轉交錢款等。

但不僅“貪腐成性”,更是為錢給中國當“賣國賊”,這兩大BUFF一加,不管指控本身有多麼荒唐,任何有點骨氣的美國人都會血壓飙升,更别說那些本就很讨厭民主黨和中國的共和黨反華群體。

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以麥卡錫為首的共和黨高層所需要的,是群眾這種無腦的情緒化反應。

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說,拜登和民主黨也算是自作自受——對共和黨唯一的總統大選希望特朗普一口氣發起三樁訴訟案這種事,正是民主黨眼下最得意的“傑作”。現在被共和黨蔑稱為“中國奸細”,也算是禮尚往來。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但站在中國的角度來說,這件事傳遞出的信号就相當危險了——

中國無意涉足美國内政,但如今的共和黨人,卻是在故意把中國往自己與民主黨的黨争渾水裡拉。

那麼在這種背景下,再過段時間的共和黨人,會不會直接把矛頭指向中美緩和關系一事,甚至是中美兩國元首的舊金山會晤?

筱林覺得,對于這種大機率事件,我們确實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

撺掇中歐貿易戰,馬克龍帶頭反華

拜登莫名其妙被指責為“通中”,而在今年上半年真用實際行動“通中”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如今卻是在帶頭反華。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衆所周知,就在前些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用一紙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不僅徹底激怒了中國,更是讓歐盟很多國家一臉驚愕:馮德萊恩這是又吃錯什麼藥了?

但神奇的是,這次吃錯藥的并不是馮德萊恩,而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有知情人士近日向彭博社透露,在背後撺掇歐盟出此昏招的,是馬克龍率領的法國政府。

至于動機,其中一位消息人士是這樣說的:

在10年前,中國的光伏産品大量傾銷進入歐洲市場,徹底摧毀了歐洲的光伏産業;10年之後,眼看歐洲汽車工業将再遭中國新能源汽車“毒手”,馬克龍政府決定挺身而出,“勇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說不。

另一位消息人士則表示,馬克龍希望歐盟用這種方式與中國保持适當的距離,進而成為中美這兩個“經濟超級大國”之間重要的平衡力量,提高歐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筱林覺得,能用這些理由給馬克龍的臉上貼金,也真是夠肉麻的:

其一,10年前的光伏大戰,本就是歐洲帶頭挑起,結果自己實力不濟幹不過中國,純屬正常的競争結果。歐洲人不努力讓自己變強,反而對中國橫加指責,這是哪來的勇氣?

其二,中國汽車在歐洲市場确實擴張迅速,但截止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也不過才賣了30多萬輛,與全歐洲當年260.2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總銷售額相比,這點市場占有率,足夠讓馬克龍如此如臨大敵嗎?

其三,歐盟如果想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與中美都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讓中美認識到歐盟對自己的重要性。結果馬克龍政府反倒是主動與中國交惡,試圖通過把中國“打疼”,以此讓中國“忌憚”歐盟的“力量”?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其實說白了,筱林也不是不了解馬克龍腦子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馬克龍是當今國際政壇上一位頗有些自大的法國政客。無論是面對美國還是中國,馬克龍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足以與美中并駕齊驅的世界大國上司者的位置上進行對話,而其行為的基本動機,也是要讓法國的利益最大化。

了解了這個基本邏輯,我們才會明白,為何在今年上半年,馬克龍會不顧整個西方世界的反對,親自跑到中國示好,乃至在回國後帶頭鼓吹與美國決裂的“歐洲戰略自主論”——在馬克龍看來,唯有法國這樣真正的世界大國,才能連美國的面子都不在乎,想和哪個國家親近,就和哪個國家親近;

但在被現實教訓了滿頭包之後,馬克龍的兩隻腳又隻能自覺的向西方反華陣營靠攏——當然在明面上,馬克龍可以将之誇耀為“保持對華戰略平衡”。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但馬克龍政府的這通反華操作,真的能獲得成功嗎?筱林注意到,如今的歐盟各成員國,基本都對這種無腦挑戰中國的行為非常反感,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24日與來訪的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舉行會談時,也非常清晰的撂下一句狠話:中方對此表達“嚴正關切和強烈不滿”。

那麼馬克龍先生,你能從馮德萊恩的背後走出來,親自對這句話進行正面回應嗎?

筱林覺得,如果連這點勇氣都沒有,也就别再幹出這種不知自己有幾斤幾兩的蠢事了。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加拿大若給出證據,印度願配合調查

筱林注意到,相比過于自大的法國政府,印度政府就顯得“識時務”多了:

當地時間9月26日,印度外長蘇傑生在紐約參加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的一場活動時對外表示,如果加拿大能夠提供錫克教人士哈迪普·尼賈爾遇刺事件的相關資訊,印方必定采取行動,進行相關調查。

之前一直梗着脖子說加方是無理取鬧的印度政府,怎麼突然變得願意配合進行相關調查了?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綜合各方資訊,筱林是這樣認為的:

首先,随着事件越鬧越大,印度不僅與加拿大的關系陷入低谷,與整個西方的關系也愈發危險——

在價值觀和情緒上,西方世界當然是天然站在加拿大一邊的,印度的姿态越強硬,無論事實真相到底如何,都隻會讓印度在西方眼中的形象變得越差;

其次,這起事件在政治上最微妙的地方,其實是在于美國——加拿大是美國最親密的天然盟友,但與此同時,印度是美國反華戰略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也是美國絕不希望失去的。

而現在的印度,同樣需要美國的力量來提升大國地位。也就是說,如果印度的反應過于“粗魯”,不給美國留面子,那麼美國極有可能先確定加拿大的利益,讓印度揀了芝麻丢了西瓜。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這樣一來,如果能不過分挑戰與西方的關系,以一些适當的讓步令美國政府不至于太難堪,這對印度政府而言,當然是更好也更加現實的選擇;

最後,筱林注意到,印度方面也不是一味的忍讓。比如在同一場講話中,印度外長蘇傑生也毫不客氣的反過來指責加拿大“縱容攻擊印度的有組織犯罪”。這種指責與印方願意配合調查的承諾混到一起,最終表達的其實是這樣一種意思:

你們加拿大人的屁股也不幹淨,這件事差不都就得了,大家各讓一步,讓這事就這麼過去。

王毅勸美讓步?拜登被疑“通中”,馬克龍帶頭反華,印度對加服軟

總而言之,筱林認為,印度政府願意以部分讓步緩和過于緊張的雙邊關系,充分照顧印度與美西方的合作大局,這種大局觀,确實值得稱贊。

而這樣的印度政府,也确實應該引起我們更大的重視與警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