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作者:淡藍色的鑫鑫

派兵北伐:太平天國的政策錯誤?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是否應該派兵北伐的問題,在史學界一直都是有争議的。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中更是将北伐列為“天國十誤”之首。很多人都認為,如果太平天國不是派林鳳祥、李開芳北伐,而是把這支兵力用在攻取江浙财賦重地,或是集中力量打擊江北、江南大營,太平天國的形勢就會完全不一樣了。然而,在當時的主事人楊秀清等人看來,派兵北伐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太平天國在與清軍兩年的交鋒裡,已經把清軍的家底摸清楚了,這支軍隊實在是太朽爛、太無能了。面對着這麼一支腐朽入骨的軍隊,如果不乘勝追擊,直搗黃龍,那可實在是有點對不起上帝耶和華了。太平軍以實際不足兩萬的兵力從廣西殺出來,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清軍望風披靡、一潰千裡。楊秀清等人自然會想到:如果太平軍用同樣的方式殺向北京,很顯然也會取得同樣的效果。正是因為如此,是以楊秀清才會決定派林鳳祥、李開芳率軍北伐。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然而,楊秀清等人沒有想到的是:雖然清朝的正規軍一如既往地腐朽不堪,進階将領也普遍都是酒囊飯袋,但是清朝卻冒出了一批知府、知縣官銜的能人幹将,勢不可擋的北伐軍最終就敗在了這麼一些基層幹部的手底下。太平天國1853年3月定都南京,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就開始了北伐的程序,可以說當時的決策已經很快了。這也說明至少楊秀清還沒有沉浸在安樂窩裡不思進取,他是時時刻刻都在謀劃着下一步的作戰行動的。北伐軍由天官副丞相林鳳祥為主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為副帥,總兵力兩萬多人。兵員的構成自然都是精兵,不過也并非都是廣西老兵。因為太平軍從廣西殺出來的時候,真正能作戰的兵力也就一萬多人,全拿來北伐也不夠數。我們隻能說北伐軍裡有一部分是廣西人,還有不少來自湖南湖北以及安徽的兵員。5月8日,北伐軍從揚州出發。5月13日,他們乘船抵達浦口,向着浦口的清軍發起了進攻。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防守浦口的八旗馬隊不戰而逃,一口氣逃到了安徽滁州。北伐軍輕松渡江,繼續前進。這時,林鳳祥想摟草打兔子,順手把浦口附近的六合縣給拿下來。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在這裡太平軍碰到了一位難纏的知縣,他的名字叫做溫紹原。溫紹原模仿《三國演義》中的火燒新野之計,預先把城外的百姓撤到城内。同時在城外房屋裡堆滿柴草、澆上火油,等到太平軍大搖大擺地來到城下的房屋中住宿時,溫紹原趁着黑夜帶領民團突然出擊,四處放火。太平軍登時大亂,被民團斬殺無數。朱錫琨大敗而逃。林鳳祥由于肩負着北伐的重任,是以沒有繼續攻擊六合,隻好帶兵繼續北上了。此後,溫紹原像一根釘子一樣牢牢地紮在六合。小小的六合變成了太平天國背上的一根芒刺,太平軍多次進攻都無法得手。直到1858年,陳玉成才攻克了六合,溫紹原被迫自盡。北伐軍越過六合,徑直向着皖北前進。之是以要去皖北,那是因為他們聽說這裡有撚軍,可以得到他們的支援。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太平軍殺進安徽境内後,安徽巡撫李嘉端手足無措、一籌莫展。各路兵将要麼東逃西竄,要麼逡巡不前,無人敢擋太平軍的兵鋒。太平軍一路攻克滁州、鳳陽等地,于六月初來到了蒙城縣,在這裡他們才再一次遇到了一位不怕死的知縣。蒙城知縣宋維屏本來多次向上峰呼救,懇請派兵支援,無奈各路清兵都置之不理。宋維屏沒有辦法,隻好組織團練守城。6月6日,太平軍殺到了蒙城。宋維屏率領團練憑借城牆與太平軍拼死對抗。經過了一天的激戰,太平軍終于殺進了城内。宋維屏見大勢已去,便回到了縣衙内,穿戴好官服,端坐在正堂之上等死。最終他被太平軍所殺。太平軍攻克蒙城後,于6月10日輕松攻克亳州,然後從這裡殺入到了河南境内。太平軍進入河南之後,6月12日不費一槍一彈拿下了商丘。6月14日,太平軍又攻克了歸德。第二天,河南巡撫陸應谷在鹹豐帝嚴旨催逼下,硬着頭皮帶着五千綠營兵來救商丘。太平軍乘勢進攻,清軍大敗。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陸應谷鞋都跑丢了,這才撿了一條性命。太平軍在商丘獲勝後,本打算在此地渡過黃河北上,但是沿岸的船舶都被清軍搶走了。于是,林鳳祥和李開芳決定改為進攻開封。太平軍接連攻克甯陵、睢州、杞縣,6月20日攻到了開封城下。開封作為河南省會,自然防禦堅固。太平軍試探着進攻了兩天,發現一時攻不動。林鳳祥不願意在此浪費時間,便率軍繞過開封,接連攻克荥陽、汜水、鞏縣。他們在鞏縣找到了一些運煤的船,于是就在7月2日強渡黃河。清軍江甯将軍托明阿、鑲藍旗都統西淩阿以及浙江提督善祿等人雖然帶兵趕到,但是無人敢于出戰,隻能是眼睜睜地看着北伐軍浩浩蕩蕩地渡過黃河。由于船隻不夠,北伐軍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并沒有能夠渡河。這部分北伐軍轉而南下,突破清軍重重圍困,傳回江南地帶。北伐軍渡過黃河的消息令鹹豐帝大為震怒。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他急忙下令委任直隸總督讷爾經額為欽差大臣,節制各路兵馬,理藩院尚書恩華、内閣學士勝保以及托明阿等人幫辦軍務,調集各路“精兵”,務求将太平軍聚殲在河南境内。而這時的太平軍終于碰上了難啃的硬骨頭。林鳳祥在渡河後打算攻克懷慶府(今河南沁陽市),但是想不到在這裡碰上了大麻煩。懷慶府隻有三百綠營兵在這裡駐守,可謂不堪一擊。但是懷慶知府餘炳焘與河内知縣裘寶镛二人在很短的時間内就組織起了上萬人的團練,堅守不降。林鳳祥則打算一定要攻克懷慶府,這是因為北伐軍的補給已經基本消耗光了,必須就地籌措。是以,太平軍從7月8日開始,對懷慶發起了猛攻。餘炳焘與裘寶镛兩人率領着團練拼死抵抗。太平軍用挖道地的方式埋設炸藥,轟塌了東門的城牆。但是餘炳焘帶領着團練在缺口處浴血奮戰,硬是頂住了太平軍的進攻,沒讓他們沖進城裡。北伐軍屯兵于堅城之下,各路清軍很快就包圍了上來。托明阿、勝保、善祿、西淩阿等部隊紛紛雲集懷慶。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清軍的兵力很快就達到了将近兩萬人。太平軍處于腹背受敵的境地,按理說應該是相當被動了。但是,由于各路清軍均畏葸避戰,根本就沒有對太平軍造成多大的威脅。林鳳祥一邊繼續攻打懷慶,一邊分兵防禦清朝的援軍,另一邊還能派出很多人去搜集糧草,真是什麼事兒都沒耽誤。清朝援軍對于北伐軍的進攻如同兒戲一般。勝保在給鹹豐帝的奏折中寫道:“……各路官兵之稱勁旅者,不過于距賊二百步之外以槍炮轟擊。待賊炮一發,賊旗一動,遂多不敢前沖……近日各路官兵雖厚,而實在與賊接仗者不多……進戰時隔河施放槍炮,賊亦不甚介意……”。清軍的“勁旅”也不過就是隻有隔着幾百米朝太平軍開槍放炮的膽量,打了五十多天,始終沒能攻克太平軍任何一處陣地。林鳳祥率領北伐軍在懷慶城下激戰了五十八天,一直都沒能攻克城池。由于他們在濟源、孟縣一帶搜集到了一些糧草,是以,在9月1日,林鳳祥決定放棄進攻懷慶,北上山西。這樣,懷慶之戰就此結束。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這一戰對于北伐軍的命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北伐軍沒有在這裡耽誤五十八天的時間,那麼他們一定會更早地在夏天就殺入直隸地界,而不是像後來那樣被迫在冬季作戰。如果是這樣,結局還真是不太好說。可以說懷慶之戰的首功之臣就是知府餘炳焘和知縣裘寶镛,正是他們的拼死堅守,為滿清朝廷赢得了喘息之機。北伐軍進入到山西之後,轉戰了一個月,接連攻克多座城池。氣得鹹豐帝撤掉了山西巡撫哈芬的職務,但是這也無濟于事。北伐軍閃轉騰挪,甩開了清軍的圍追堵截,突然出現在了直隸南部邯鄲以北的臨洺關。在這裡,太平軍痛殲清朝欽差大臣、直隸總督讷爾經額的部隊。讷爾經額丢掉了自己的官印和令箭,倉皇逃跑。鹹豐帝降旨撤了讷爾經額的職務,然後在矬子裡面拔大個,挑選了相對而言最為“勇敢”的勝保擔任欽差大臣,全面負責清軍在直隸的作戰。勝保上任後,調集了數倍于太平軍兵力的人馬,企圖将北伐軍包圍全殲。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然而,太平軍進軍神速,而清軍行動緩慢,大多畏戰。是以,太平軍還是一路勢如破竹,直撲北京。太平軍10月4日攻克趙縣,10月7日在藁城強渡滹沱河,10月8日攻克晉州,9日攻克深州,距離北京越來越近。鹹豐帝得知這一消息,大為震驚。他不得不打出了最後一張王牌,指令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率領蒙古騎兵出戰。僧格林沁手下的騎兵并不是由八旗子弟構成的,而是他從科爾沁草原上招募來的真正的蒙古牧民。是以,戰鬥力較強。不過,從以後的實戰來看,蒙古騎兵在與北伐軍的交戰中也沒什麼出彩的表現。而且,僧格林沁很長時間内都被當做拱衛北京的最後一道防線,把兵力擺設在涿州、廊坊一線駐守,并沒有殺到前線去。在前線指揮作戰的還是勝保。林鳳祥率領北伐軍在深州休整了一段時間。這當然是他的一個失誤。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應該不顧一切地向前推進才是。10月22日,林鳳祥率軍突破清軍的包圍圈,順利攻克獻縣。

曆史的真實: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實是敗在了清朝幾個知府縣令的手裡

10月25日,北伐軍攻克交河縣;10月27日,北伐軍攻克滄州;28日,攻克青縣,殺進了天津境内。此時,天津防禦空虛,幾乎沒有什麼正規軍。但是在關鍵時刻,天津知縣謝子澄站了出來。謝子澄這個人很不簡單。在北伐軍尚在河南境内時,他就感覺到将來京津附近會有一場大戰,于是他就招募團練,準備禦敵。天津地面上被稱為“混混”的地痞流氓特别多。謝子澄就把混混們召集到一起,曉以大義,編成民團。民團的饷銀不夠,謝子澄的妻子把金銀首飾都獻了出來。天津附近還有一批“雁戶”。他們就是一些專門在沼澤之中用火槍打野鴨、大雁的獵人,槍法非常好。謝子澄把這些人也組織了起來。北伐軍進入天津後,謝子澄帶領民團和雁戶參與了抗擊清軍的戰鬥。他們熟悉地形,熟悉戰鬥技巧,給予了北伐軍很大的幫助。在戰鬥中,謝子澄一舉一動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指揮才能。他與北伐軍并肩作戰,親自指揮,有效地擊退了清軍的進攻。

這一戰,謝子澄成為了北伐軍的英雄,被譽為“天津之獅”。然而,盡管北伐軍取得了一系列的戰果,但他們最終并沒有能夠攻下北京。太平天國的北伐計劃以失敗告終。北伐軍在戰鬥中失去了大量的将士,糧草也開始告罄,面臨着戰線過長、後續部隊無法及時支援的問題。此外,清朝的抵抗也逐漸加強,而太平軍的内部也出現了分裂和争鬥。最終,北伐軍隻能撤回到江南地區,太平天國的北伐計劃以失敗告終。總結一下,太平天國派兵北伐的決策在當時看來是合理的,因為清軍的腐敗和無能已經暴露無遺,太平軍有機會乘勝追擊,進一步削弱清朝的實力。然而,北伐軍在戰鬥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清朝的一些基層幹部展現出了出色的戰鬥能力。加之北伐軍在戰争中的一些失誤和後勤問題,最終導緻北伐計劃的失敗。對于太平天國來說,北伐的失敗是一個重大的挫折。這次失敗不僅使太平天國失去了攻占北京的機會,也削弱了他們在江南地區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清朝也乘機恢複了對北方的控制,為其後來的反擊奠定了基礎。從曆史的角度來看,太平天國派兵北伐的決策是一個錯誤的戰略選擇。然而,我們不能否認太平天國北伐的背後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太平天國是當時中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農民革命運動,他們試圖通過北伐來推翻腐敗的清朝政權,實作中國的統一和繁榮。盡管北伐最終失敗了,但太平天國北伐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戰争的結果。太平天國北伐的失敗也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曆史教訓。在制定戰略計劃時,必須全面考慮各種因素,包括敵人的實力和政策、自己的資源和能力等。同時,對内部的團結和管理也至關重要。太平天國北伐的失敗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内部的分裂和争鬥,使得戰略的執行受阻。回顧太平天國北伐的曆史,我們可以思考一些問題:太平天國是否應該選擇其他戰略,比如集中力量打擊江南大營?太平天國是否有可能在戰争中取得勝利,實作自己的目标?

太平天國的失敗對于中國曆史和現實有什麼啟示?請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想法,謝謝!太平軍北伐的困境:清朝知府縣令的出色表現和清軍的消耗太平天國北伐軍在攻打天津和臨清的戰鬥中遭遇了嚴重困境。盡管北伐軍在天津城下進行了頑強抵抗,成功保衛了天津,但他們的戰鬥力在之後的戰鬥中逐漸削弱。清朝的知府縣令們表現出出色的軍事能力和勇氣,他們阻止了北伐軍的進攻,并通過圍困和長期消耗北伐軍的實力最終取得了勝利。然而,這也暴露了清朝用人體制存在的問題,高官大員們的無能和畏縮與基層的敢打敢拼形成鮮明對比,清朝的官場變成了死水一般的腐朽環境。北伐軍最初在天津城下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利用新修築的堤壩和炮台成功擊退了太平軍的進攻。然而,天津城的團練在團練謝子澄身負重傷後,失去了鬥志,不再願意戰鬥。林鳳祥在天津附近堅守了三個月後,糧食耗盡,被迫轉移。

北伐軍被分成了靜海和獨流鎮兩部分,而清軍則四面包圍了他們,企圖将太平軍一舉消滅。然而,清軍的戰鬥力依然稀松平常,面對人數劣勢的太平軍無法攻克。真正勇敢進攻的是謝子澄和他的混混們,但在一次戰鬥中,謝子澄身負重傷并投水自盡。随着他的死亡,天津城的團練們失去了戰鬥的意願。最終,北伐軍在阜城縣堅持了幾個月後轉移到了河北,而清軍則從四面圍攻太平軍。曾立昌率領的援軍北上,一路上取得了不錯的戰績。然而,曾立昌并不知道林鳳祥已經轉移,以為他還在天津附近。他的部隊在南下途中遭到清軍和團練的截殺,而且各地堅壁清野,太平軍很難得到補給,戰鬥力急劇下降。最終,曾立昌在豐縣陣亡,北伐軍損失慘重。林鳳祥和李開芳轉移到了河北連鎮和東光縣,得知援軍已撤退後,太平軍陷入困境。在臨清的戰鬥中,張積功拼死抵抗太平軍的進攻,最終自盡身亡。太平軍攻破了臨清城,但城内的糧食已被燒光。太平軍沒有得到補給,陷入困境。

林鳳祥堅持到了1855年3月,李開芳堅持到了1855年5月底。北伐軍的失敗主要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太平天國的決策者忽視了北方嚴寒天氣的影響,而部分前線指揮官囿于指令不敢擅自撤退,選擇了固守。另外,清朝的知府縣令們表現出出色的戰鬥能力,消耗了北伐軍的實力,為清軍的勝利打下了基礎。清朝官場的用人問題也是導緻北伐軍失敗的原因之一。高官大員們的無能和畏縮與基層的敢打敢拼形成鮮明對比,清朝官場的規則阻礙了真正有才幹和情懷的官員的晉升。是以,能夠上升到高位的人往往是善于溜須拍馬和背景深厚的人,而真正有能力的官員則被埋沒在基層。在這種逆淘汰的機制下,清朝的官場變成了毫無生機和腐朽的環境。如果不是曾國藩組織了散布在基層的人才,太平天國北伐軍很有可能成功滅亡清朝。綜上所述,太平天國北伐軍在攻打天津和臨清的戰鬥中遭遇了嚴重困境。

清朝的知府縣令們表現出出色的軍事能力和勇氣,他們阻止了北伐軍的進攻,并通過圍困和長期消耗北伐軍的實力最終取得了勝利。然而,這也暴露了清朝用人體制存在的問題,高官大員們的無能和畏縮與基層的敢打敢拼形成鮮明對比,清朝的官場變成了死水一般的腐朽環境。太平天國北伐軍的失敗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此,我們應該反思清朝的用人制度,鼓勵真正有才幹和情懷的官員發揮作用,以提升國家的軍事實力和管理水準。你對清朝官場的問題有何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