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作者:醫學界皮膚頻道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023 EADV年會如約而至,一起追蹤GPP治療領域前沿進展。

歐洲皮膚病與性病學會(EADV)年會是皮膚性病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之一,2023年10月11日-14日,第32屆EADV大會于德國柏林盛大召開。

泛發性膿疱型銀屑病(GPP)是近年來皮膚學科中發展迅速的領域,本次EADV大會上公布了多項GPP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掀起研讨熱潮。

直擊最新熱點研究,

洞見GPP患者真實疾病負擔

GPP是一種臨床罕見且具有高度異質性的皮膚病,可反複發作或持續性發病,發作時除突然泛發全身的無菌性膿疱等皮膚症狀外,還常伴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患者伴發嚴重的全身症狀時甚至可緻命[1-3]。

本次EADV帶來的一項基于美國索賠資料庫的分析[4]發現,與單純斑塊狀銀屑病(PsO)患者相比,GPP合并PsO(GPP+PsO)患者、All GPP(包括單純GPP、GPP+PsO)患者的住院/急診費用和門診/辦公室通路費用均更高。

表1:全因成本比較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另一項基于美國索賠資料庫的分析[5]則表明,在最長随訪期間,All GPP患者的死亡風險是普通人群(無GPP或PsO)的近4倍,是單純PsO患者的1.5倍;GPP+PSO患者和單純GPP患者的死亡風險幾乎是單純PsO組的1.5倍(表2)。

表2:死亡風險比較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由此可見,GPP給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還可增加患者死亡風險。因而其治療進展一直是領域的研究重點,而近年來針對IL-36這一關鍵信号通路的佩索利單抗的研究進展更是備受關注。

聚焦Effisayil 1研究,佩索利單抗快速控制不同誘因導緻的GPP發作

GPP起病急、症狀重,如未及時治療,患者可出現毛細血管滲漏、腎髒、肝髒、呼吸和心髒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發症[3,6,7]。是以,快速控制病情是GPP治療的關鍵。Effisayil 1研究[8]表明,佩索利單抗可快速、顯著地清除GPP發作時的膿疱和皮損。

GPP發作誘因多樣,包括治療中斷、藥物治療、感染以及壓力等。針對不同誘因導緻的GPP發作,佩索利單抗表現如何呢?本次大會公布的一項Effisayil 1研究亞組分析[9]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治療1周,更多接受佩索利單抗治療的GPP患者實作GPPGA膿疱單項評分為0,以及GPPGA總評分為0或1,其療效與GPP發作誘因無關(圖1)。不良事件的發生在各個治療組和亞組之間相似,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圖1:Effisayil 1研究中,不同誘因亞組分析結果

(外部誘因包括治療中斷、類固醇治療中斷或其他,内部誘因包括壓力、感染或其他)

這表明,佩索利單抗治療GPP不僅起效快速,而且針對不同誘因導緻的GPP發作,仍展示出可靠的療效和安全性,進一步夯實了佩索利單抗的臨床應用基礎。

Effisayil ON研究力證,佩索利單抗治療複發性GPP發作依然安全有效

GPP發作具有反複性,快速控制單次發作後,患者仍面臨着GPP複發的風險。是以,探索藥物在長期治療中對複發性GPP發作的控制效果至關重要。

Effisayil ON研究[10]是一項開放标簽的長期擴充研究,旨在探索佩索利單抗在長期治療中對複發性GPP發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成Effisayil 1研究的GPP患者在Effisayil ON研究中接受佩索利單抗維持治療。

本次大會帶來的Effisayil ON研究的中期結果顯示,對于首次出現複發性GPP發作的患者,佩索利單抗(900mg IV)治療1周後,50.0%的患者可實作GPPGA膿疱單項評分為0,其快速清除膿疱和皮損的療效與先前Effisayil 1研究一緻(圖2)。此外,佩索利單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此前Effisayil 1研究報告一緻。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圖2:Effisayil ON研究中期結果

該研究結果有力地支援了佩索利單抗治療複發性GPP發作依然安全有效,是控制複發性GPP發作症狀的有效治療選擇。

Effisayil 2研究證明,佩索利單抗可預防GPP發作、實作持續緩解

除了快速且持續地清除膿疱和皮損,GPP的治療目标還應包括預防新發作、實作症狀持續緩解[3]。那麼,這一治療目标又該如何實作呢?

近期公布的Effisayil 2研究[11]結果提示,高劑量佩索利單抗(600mg負荷劑量,随後300mg q4w)可顯著降低48周内GPP發作的風險,揭示了佩索利單抗在預防GPP發作方面的潛力。

基于Effisayil 2研究的更多資料也在此次大會紛紛出爐,進一步證明了佩索利單抗治療GPP的“硬實力”。

從皮損症狀控制來看,與安慰劑相比,高劑量佩索利單抗治療第4周,GPP患者維持GPPGA單項評分/總分為0的比例更高(圖3),且這種差異在治療第24周、第48周仍持續存在[12]。此外,與安慰劑相比,至第48周,高劑量佩索利單抗組實作持續緩解(每次随訪時GPPGA總分為0或1)、更嚴格的持續緩解(每次随訪時GPPGA總分為0或1,且所有GPPGA單項評分≤2)的患者比例更高,且更多患者實作持續膿疱清除(圖4-6)[13]。這意味着,高劑量佩索利單抗可幫助GPP患者實作持續緩解,助力GPP長期管理。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圖3:Effisayil 2研究中,兩組實作GPPGA單項評分/總分為0的患者比例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圖4:Effisayil 2研究中,兩組實作持續緩解的患者比例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圖5:Effisayil 2研究中,兩組實作更嚴格的持續緩解的患者比例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圖6:Effisayil 2研究中,兩組實作持續膿疱清除的患者比例

在預防發作方面,在第4周,高劑量佩索利單抗組中GPP發作的患者比例低于安慰劑組(10.0% vs 35.5%),且在第4周後,高劑量佩索利單抗組的患者未再出現發作[12]。這進一步支援佩索利單抗可有效預防GPP發作,讓GPP長期目标的實作成為可能。

由于臨床試驗中入組患者基線特征各不相同,亞組分析結果能夠幫助确定治療的最佳獲益人群,以便臨床醫生開展個體化治療。本次大會公布了Effisayil 2研究的亞組分析結果[14]。結果表明,至第48周,無論基線時是否存在IL-36RN突變、是否合并PsO、BMI狀況如何,高劑量佩索利單抗均能顯著降低GPP發作風險(表3-4)。該研究證明了佩索利單抗針對不同臨床特征人群的療效,揭示了其可滿足臨床上不同類型患者的治療需求。

表3:Effisayil 2研究中,不同亞組的主要終點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表4:Effisayil 2研究中,不同亞組的關鍵次要終點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總結

作為一種臨床罕見的皮膚病,GPP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與生活品質。本次EADV大會公布的研究同樣表明,GPP患者面臨着沉重的醫療負擔和死亡風險。

佩索利單抗的出現,開啟了GPP靶向治療新紀元,為患者帶來了新曙光。本次大會公布的多項研究顯示,從快速控制GPP發作到治療複發性GPP發作,再到預防GPP發作,佩索利單抗均有出色表現,可以助力GPP短期目标和長期目标的實作,滿足臨床中不同GPP患者的個性化治療需求。佩索利單抗為皮膚科醫生和患者提供了從控制發作到預防發作的全病程管理的有力“武器”,期待佩索利單抗能進一步改變未來GPP治療格局,助力GPP患者擺脫疾病困擾。

專家簡介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王文慧 主任醫師 副教授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
  • 專長:銀屑病、美容、遺傳
  •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米爾斯坦.亞美醫學基金等項目
  • 國内外專業雜志發表論文30餘篇
  • 社會兼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北京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委員兼秘書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美容學組副組長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環境與健康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JAAD中文版編委

更多皮膚前沿内容

快來“醫生站網頁版”瞧一瞧👇

或點選閱讀原文

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文獻:

[1]《膿疱型銀屑病診療中國專家共識(2022版)》編寫委員會專家組.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2; 55(3): 189-195.

[2]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專業委員會.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3; 56(7): 573-625.

[3]Puig L,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3; 37(4): 737-752.

[4]Alice B. Gottlieb,et al. 2023 EADV. #P2414.

[5]Alice B. Gottlieb,et al. 2023 EADV. #P2442.

[6]Choon SE, et al. Int J Dermatol. 2014; 53(6): 676-684.

[7]Handfield-Jones SE, et al. Br J Dermatol. 1992; 127(1): 64.

[8]Bachelez H, et al. N Eng l J Med. 2021; 385(26): 2431-2440.

[9]Claudia de la Cruz, et al. 2023 EADV. #P0711.

[10]Alexander A. Navarini, et al. 2023 EADV. #P0709.

[11]Morita A, et al. Lancet. 2023 Sep 19: S0140-6736(23)01378-8.

[12]Bruce Strober, et al. 2023 EADV. #PRESENTATION FC05.2.

[13]Kenneth B. Gordon, et al. 2023 EADV. #P0731.

[14]Richard, B. Warren, et al. 2023 EADV. #P0753.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平台立場。

直擊2023 EADV熱點研究,解鎖GPP全病程管理新思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