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豬肉還在跌!養豬盛宴崩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飯店老闆們笑了?

豬肉還在跌!養豬盛宴崩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飯店老闆們笑了?

大家好,我是藍白。

肉價這段時間一直在降,不光是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都在往下掉。

這直接拖累了CPI,前幾天出的9月CPI,食品項降了3.2%,降幅環比又擴大了1.5個百分點。

畜肉類價格降了12.8%,豬肉降的最猛,單月降了22%,羊肉降了5.1%,牛肉降了4.9%。

有人說這跌的也不多啊,哥你要知道這隻是一個月的。

豬肉還在跌!養豬盛宴崩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飯店老闆們笑了?

進入10月份後,豬價還在降,農業農村部的資料,10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是16.94元/公斤,比前一周又降了1.1%,比去年同期下降34.2%。

而在2019年底,生豬價格曾達到40元/公斤。

現在去菜市場和超市轉轉,後腿肉,五花,精品肉,基本上都是10多塊,當然地方不一樣價格會有差異,大差不差吧。

有朋友問過我,為啥藍白你老是盯着豬肉不放呢?這玩意有啥可聊的,漲跌也就那十塊八塊,還不如看看怎麼做紅燒肉,小炒肉的視訊。

豬肉在CPI裡的權重非常大,豬價的漲跌,往往會左右物價的走勢。

豬肉還在跌!養豬盛宴崩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飯店老闆們笑了?

有人開玩笑,CPI的拼寫,應該叫“中國豬肉指數”(China Pork Index)。

二師兄在中國人餐桌上的地位不用多說,2017年全球豬肉消費量11058.8萬噸,中國獨占5481萬噸。

豬肉對物價,對消費,對民生,對經濟的影響力,是其他商品難以比拟的。

今天我們就聊聊,豬肉價格暴漲暴跌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這幾年豬肉價格一直趴着不動?養豬的虧到底褲都快沒了,圍繞着二師兄的資本盛宴,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肉價便宜,開飯店的就好過了嗎?

萬物皆有周期,這個大家夥的價格,曆來都是上蹿下跳。

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叫“豬周期”。

整個周期,完美演繹了供需變化,價格漲跌的過程:“豬肉價格上漲——母豬存欄量增加——生豬供應增加——豬肉價格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豬肉價格上漲”。

豬肉還在跌!養豬盛宴崩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飯店老闆們笑了?

一般來說,3~4年會完成一個輪回。

但這一次,豬周期似乎失靈了。

時針撥回到2018年,那一年有個關鍵詞叫,“非洲豬瘟”。

遼甯沈陽47頭生豬死亡,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認定為非洲豬瘟疫情。

随後的一年時間,大陸生豬的存欄量減少了8601萬頭,有的地方,數以萬計的疑似病豬被焚燒、掩埋、離奇失蹤。

豬瘟是養豬的噩夢,卻是豬價的催化器。

生豬價格從非瘟前的6元/斤左右,一直漲到了開頭說的,2019年底的20元/斤,創出有記錄以來的曆史最高價,一年多的時間漲幅超過3倍,去買豬肉,價格都快趕上牛羊肉了。

豬肉還在跌!養豬盛宴崩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飯店老闆們笑了?

平時賣一頭生豬的利潤是200-500塊,而高峰時壓欄的大豬,一頭就能賣到六七千,每頭淨利潤超3000塊。

衆所周知,國人對賺錢、暴利、短平快的生意,那是異常着迷,遙遙領先,隻要聞到錢的味道,那必須是一哄而上,不計後果。

非洲豬瘟爆發之後,養豬行業消滅了大量小農散戶,各路資本湧入,全行業砸錢。

為了搶份額,擴規模,20多家上市豬企,僅2020一年時間就投了1500億,堪稱“史詩級的養豬擴張”,甚至連網易、京東、阿裡、萬科、中石油都開始養豬了。

而且為了壓住暴漲的肉價,各地還有對規模化養豬的貸款貼息補貼、良種補貼。

比如廈門市補貼檔案中明确提出,補貼對象為設計存欄800頭以上規模生豬養殖場,每個養殖場每年最高貼息200萬元。

新豬派不完全統計,2019年-2021年6月,新希望、牧原、溫氏、正邦4家企業開工建設的養殖項目産能達8320萬頭,按照頭均1100元的建設成本計算,需投入915億資金。

這麼大的投資,靠豬企的淨利潤根本無法支撐,怎麼辦?

增發股票,發債,銀行借款,能借的錢都借上。

規模化養豬當然有好處,技術先進、專業的養殖環境和排污設施。

大手筆,大投資,大豬場,大幹快上的效果立竿見影,隻用了兩年時間,生豬産能爆發式增長,價格一路走低。

但有一點,養豬是一個長周期,劇烈價格波動的行業,大企業不計成本入場,勁使過了,産能又過剩了,高額負債下的燒錢擴張,很容易被反噬。

2023年一季度末,20家上市豬企總負債達4470億,是2017年的5倍。

豬肉還在跌!養豬盛宴崩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飯店老闆們笑了?

以養豬老大牧原股份為例,3年時間,“固定資産+在建工程”兩項資料合計翻了6倍,銷售生豬數量,也從2019年的1025.33萬頭攀升至2022年的6120.1萬頭。

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養的越多賺的越多,一個豬企市值能超過5000億。

豬掉到地上的時候,養一頭虧一頭,産能和負債變成了巨大的包袱。

2023年上年年,生豬均價是14.6元/公斤,但同期平均養殖成本是15.3元/公斤多一點。

這意味着:出欄一頭生豬,虧損就能達到200塊錢。

2023年一季度,豬企大面積虧損,行業前五大巨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正邦科技,累計淨虧損額近75億。

國信證券說,從2022年底以來,國内養豬持續虧損接近3個季度,已經達到近10年内的最長持續虧損期。

從一頭掙上千,到一頭虧幾百,這也就是幾年工夫,換了天地。

吊詭的地方就在這,豬周期的規律告訴我們:

“價高傷民、價低傷農”的輪回不會停止,隻要虧的足夠慘,豬就會變少,豬肉就會漲起來。

可今年我們看到的是,虧,往死裡虧,生豬的供應還是源源不斷,這簡直是反常識的。

财聯社的報道,上市豬企上半年合計虧損130億,但前二十大豬企,2023年底能繁母豬産能将達到1060萬頭。

所有人都清楚,豬周期會有起來的那一天,當大家都信奉“豬周期”的規律,大豬企們就陷入到了囚徒困境:

1,都不敢縮減産能,怕被對手搶走市場。

2,都想擴張,搶别人地盤。

此時,“不減少産能”就成了最優的應對政策。

豬肉還在跌!養豬盛宴崩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飯店老闆們笑了?

廣發農業的報告說,當所有參與方都選擇不減少産能,博弈均衡狀态就是行業整體産能難以去化。

說白了就是,大家一起虧,一邊虧一邊增加産能,看誰虧的熬不住。

越是惦記着豬飛上天,越是飛不起來,三四年一次的豬周期沒了。像去年夏天,豬價稍微漲了點,馬上就被暴增的産能給摁下去了。

你砍自己一刀掉一塊肉,我就敢割動脈大放血。

豬企虧錢,可以從資本市場融資,可以拉銀行下水,可以用金融衍生工具對沖,可以靠高科技養殖降低人力成本,可以集中采購降低飼料成本。

小養殖戶熬不過,虧錢隻能認栽。

養豬的散戶倒閉了多少?我找到了兩組數字。

1,按萬得資料,以年出欄500頭生豬量劃分,2008年大陸散戶數量是7222萬戶,到2020年降到了2062萬戶,12年少了5160萬戶,縮減幅度達到72%。

這還沒結束。

2,今年的第二屆生豬産業峰會上,媒體報道了一個數字:近五年以來,散戶又退出了将近50%。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古往今來,各行各業,莫不如此。

養豬的賠的都快哭了,那是不是做餐飲的飯店老闆們該笑了?

也不一定,他們好像也困在“價格戰”的籠子裡,走不出來。

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增超202.2萬家餐飲經營主體,與2019全年的開店數量相當。

在“引流即是王道”的邏輯下,短視訊上失控的“低價團購”,淘汰了越來越多的飯店,上半年,全國餐飲店倒閉數量達到了37.3萬家。

對比之下,豬肉省的這點成本,連皮毛都不算。

養豬的哭,開飯店的也哭,誰會笑呢?

在家哪都不去,自己去菜市場,自己炒菜自己吃肉,小酒往肚子裡一悶,啥事也不想睡到天色大明,這樣的人才會笑。

我是藍白,今天先聊到這,咱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