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雲裡:明清之際桐城大哲學家方以智的一篇秘密序文

作者:陽光明月安石榴

推送說明:今年是鹿城哲學家方轶志逝世350周年,在明清時期之際,安徽博物館将于9月17日至12月12日舉辦"赤赤字主題文物展",10月16日至17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中國理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舉辦"池池主題文物展"。科技将聯合舉辦"方一之轉化、明清學術思想轉化"學術研讨會,紀念這一時刻。本來應該寫得特别好,無奈現在的時間幾乎完全無法自主,隻能先推一篇舊文章,是紀念聖賢的,也是參加研讨會的熱身。

本文是研究《無辜者的純真》一書的副産品。《天步真原》一書中有一句《幼稚的步》原著介紹",内容很神秘,署名《易散漢之》更是讓人迷惑不解。這個謎團在2005年上半年解開,當時他在劍橋的李約瑟夫研究所擔任梅花學者,每天在羅賓遜學院花園的"智商增長"(用當時的研究所所長Gurkley博士的話說)。剛剛萬福斌老師為《廣西民學雜志》(自然科學版)組織了一份紀念第一位老師張秉倫先生的相冊,指令我投稿一篇文。張先生長期教授中國古代科技文獻,是我的理科學生對中國古代科技史的介紹。我就是這樣把作業交給萬小姐的。本文最後發表于該期刊第12卷,2006年第1期。

文中有瑕疵,但後來變成了對我原來推論的驗證——序言是用兩方刻的,因為國外的不便,我找朋友做書法雕刻幫我鑒别,得知印刷是"沒有地方","有丈夫的結局"。2007年從歐洲回國後,我請了一位好專家指認我,才知道之前的印刷品其實是"無标題的",是方的知識分子昵稱之一,這為我最初的解釋增添了最關鍵的證據之一。不幸的是,現在是發表文章的時候了,是以我隻能把它寫在2008年一期的"尼古拉斯·斯莫古裡和薛鳳左的天埠元珍:它的生産,出版和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27,第62-124頁)在文章的附錄中。後一面的印刷品,朋友說不能确定,我懷疑"知識分子"這個詞。

方的序言很重要,但并沒有在他原來的收藏中封閉,是以2019年出版的《方一之書》沒有收錄,真的沒什麼遺憾,希望以後能有辦法彌補。

石雲裡:明清之際桐城大哲學家方以智的一篇秘密序文

方二智肖像(摘自安徽省博物館公衆第一新展預覽)

* * *

《真本》是讓-尼古拉斯·斯莫古倫斯基(1611-1656)和中國天文學家薛鳳軒(1600-1680)于1653年對西方數學天文學和占星術的系統介紹,其中最重要的貢獻是首先将數字和三角函數引入中國。數學天文學理論實際上是基于哥白尼的令人心動的理論,盡管從中文書的表達中并不清楚它被翻譯者故意删除了。書中有一篇序言《純真原著》,序言的作者在秋天沒有使用真名,是以使得前言變得非常神秘。由于《純真》本身的重要性,也因為我們今天對它的書籍制作過程知之甚少,是以找出這本序言的作者非常重要。本文将首先讨論這個問題,然後簡要讨論前言的内容。

序言全文如下:

古人一無所知或一無所知,實體方式和隐藏藝術往往是一樣的。那些在天地裡能看到的人是看不見的,就像數字是空的,整棵樹也是整個仁慈。聖人由天地之桌代表,這是律法。天地也是混沌之桌,八卦是太極拳的桌,七五行的桌,即"在沐"的日子。道是看不見的,沒有看不見的,微探路者在某個地方。Miriam說的是路,但卻是大象旅行的工具。在服務是平民之前,聖徒們看起來很深。後世真正的學習本質,一條線,世代不是首屈一指的,(土地)上的知識可以利用大願望。(力)如今,法律越來越密集,并要求宇信犁地。金魚之星島,緯度距離是否正确,測得最高象限,三角比計算。渤海泥丸、優質豆類、側壁落,如幾米鹽。難道它不會彌補開放,一直刮擦的能力嗎?傻瓜招募錯誤的方式也一樣,一定有新的一天,太陽星為月亮想,數量也變得清晰了。"天踏真匠"不僅是靠周,自然和自然的專家,你就能知道該編什麼。

松散漢的問題

當作者的名字或字型大小時,雖然讀起來有點像西方作者名字的音譯,但前言的内容完全沒有西方色彩,是以可以肯定的是,這段文字應該來自中國學者之手。付款鈴後有兩幅版畫,一幅為"無處可去",一幅為"丈夫的終結",也證明作者是中國人。為了檢查"Yu"這個詞是否真的是佛教的家族語言,唐代僧人在《南海寄回法》中對其含義有明确的解釋:

丈夫的表态,範雲拍了拽拽。拖拽就是聲音,蜻蜓清晰。也就是說,五個明确的理論之一也是。[2]

既然是"易是明",那麼"易散漢志"就可以了解為"明一漢志",也就是說,這個人稱自己為"明明漢",把"知道"作為他的名字。考慮到1653年是明清兩代之後不久,不難了解,本文作者,當明朝的幸存者,就是用這種曲折來表達自己對舊朝的感情。然而,在清初,擁有文學學士學位的民居之民,這個人是誰呢?從前言的内容來看,這個人很像方志,因為很多這些命題和想法都明顯地烙上了方的印記。以下是我們将回顧以證明這一點的三個最典型的觀點。

首先,"整棵樹就是整棵樹仁慈"。這是一個關于身體使用關系的命題,源于朱偉對《易系旺盛的話上傳》的解釋:"比如一棵樹,一棵樹,一株枝繁葉茂的樹,這是'秀仁'的地方",而對強者來說,一芯成一粒種子,這就是'隐藏'的地方。方也經常在作品中使用這個比喻,并做一個介紹。比如1652年在《東西方》中寫的《一人參時代,何烨仁》,也就是說,核殼破裂,核核發芽長成一棵高聳的樹,核核不見了,但每片葉子都從核粒中,也反映了核核粒。也就是說,核心是身體,葉子是用的,身體和使用的關系是二一的。這個比喻也在同一時間在《Easy》一書中被多次使用:

樹枝也,根也結束;核的仁慈也是;萌芽腐爛,葉子都是仁慈的,那麼整棵樹也是仁慈的。[5]

坩埚(即根)是樹,核心是根,樹是核。芽幹涸,兩根樹枝上,向下并重生。核的仁慈,天地的直升機兒子也是。整個樹枝是全幹的,整個根體也是。在茁壯成長之後,仁慈放棄了它的身體,并用它來造樹。是以,仁慈有時在核中被發現,仁慈也被使用。天地之心,當他的兒子再次被看見時,而不是天地之子的天地之心,就有了人的誕生。這種全根全枝全幹全仁的一般用途也一般。[6]

在《冬妮娅》中,他也對這個比喻有詳細的解釋:

草:性路宇春也,文章菊花也。剪掉它的樹枝,把它們剪幹,根部就會死亡。并挖掘它的根,以找到核心的仁慈,而仁安在?... ...福核仁進入土壤,并在芽上,芽上生根,它的仁慈是無法獲得的,一棵樹的根植株都是人也...兩者都知道整棵樹的仁慈,不必回避樹而尋求仁慈也很清楚。兩人都懂得整棵樹仁愛,培根也,護理幹也,除了蛞蝓還,收獲也,有條不紊的灌輸,日用也不太清楚。[7]

第二,"什麼都不是留給别人"。"不跌不倒"起源于佛教徒所倡導的"不跌不倒",是方毅之在闡述其"三位一體"哲學、在《東西方》和《易》等著作中深入探讨的重要概念。綜上所述,方認為萬物都存在于它的對立面,進而形成了一個既對立又互利的統一體,而對立面的東西可以化為虛無或一無;在了解這些事情時,我們既不能偏執,也不能偏執,而是必須把握兩者的統一性,這就是"不落不落"的認識論,方的名字就是"統一";從本體論來看,現實世界的事物是虛無的統一體,是一種"不跌落就沒有",這種"不跌落一無所有"對應着"不跌落無",前者是用的,後者是身體,前者是後者及時擴大的。正如Fang在Easy Surplus中所說:

通過古今,無法逃脫古今今古輪,沒有活死人,無法逃脫和死亡的輪子。之前輪子沒有誕生,為了不跌落而無,在直芯上,為不落的仁樹。輪子生來直去,為了不掉下來什麼都沒有,當圓直的芽時,為樹不倒。[5]

當然,從實體用途的關系來看,兩者就像仁和樹一樣,是以也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這種"不跌不落或一無所有"的屬性被方稱為"太極"、"太也不",作為事物的根源為"是以"。是以,方在《東西方》中指出:

是以:真正的天地,真正的陽統一陰陽,真正的統一以防萬一,太零,善惡。一切也一樣,通過,超的意義也可以,意義的還可以,插頭也可以,意義的還可以,意義的還可以......翻過來:什麼都沒剩下,什麼都沒剩下嗎?:首先,首先,身體的使用是身體。為了太極拳這個新名字,警鐘太沒觸覺了,而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9]

第三,"大象的數量是虛空的"。這是方毅為讨論理性與大象數的關系,說明理性(即"空")與象數的互相依存關系而提出的命題。在周轶時間中,他讨論了這種同質性,明确指出"虛數是虛數,虛數是虛空",并認為圖像的數量可以作為虛空的表示。

一般來說,序言的開頭"什麼是微觀儀器"是從身體(或儀器)之間的關系出發來讨論宇宙的本質及其表觀的關系,同一方在同一時期哲學著作中傳達的思想是完全一樣的,很多詞都是一樣的。這是黨以明智的手寫的重要章程。而《易散漢之》中"知"的簽名,其實是暗指他的真名,因為古來的"知"字能傳遞"智"。

在《東西方》和《易留》兩本書的前言中,方一之也以類似的方式展現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兩個填字遊戲是:

靈魂面面相觑,夜半看天,旁邊就是死亡的生命,不用圓。像誰,沒有大自然的老師,在這個自我認識的,古老的白色傳說中。[12]

有一個人,一起看到兔子,在一邊,不住嗎?沒有人是相似的,自我意識的,因為樹沒有什麼不同,天空也沒有什麼不同。[13]

正如蓬佩奧所解釋的那樣,這兩首詩中隐藏着"有智慧的智者"和"有智慧的智者"。彭先生對前一首詩的解釋是:

靈魂互相看着對方。勇氣,月亮輪沒有光的地方;也指月份。月是靈,那麼日子就是靈魂。靈魂互相看着對方,白天和月亮看着外面,鳴人也一樣。

半夜。半夜擡頭仰望天空,天空的上半邊看不清,隻有後半部分的人。

在死者的身邊。"側面"這個詞在它旁邊已經死了,中間部分還活着。在這個活生生的中間,非黨派是什麼?

它不必是圓形的。如果前一句話的意思不明确,現在多說一句:不需要它的圓圈,平方也是。

喜歡誰。它旁邊的"人"這個詞在哪裡?它消失了,隻剩下了。

沒有老師是天生的。方稱宇宙為原來的"是以"是明智的,意思是"是以",即沒有老師的本質。這個鏡頭是用文字寫的。

自己知道。從知識的開始,就是大冢的"智慧"一詞。

古代白人流傳下來。"說話":"懷特,這也是自白的。解釋為什麼"智慧"這個詞現在不是自成一體的。

後一首詩的解決方案是:

隻有一個人。"一個"字加上"人"字,也大。

檢視兔子。吳,太陽,白天有三隻腳。兔子,月亮,月亮與蜻蜓和兔子。看看太陽和月亮,明也一樣。

在它中間。在"側面"這個詞的中間,誰?方形字。

不 不 不。情況并非如此。

沒有人是相似的。沒有"人"互相幫助"喜歡"這個詞,那隻能做到。

它是獨立的。有針對性的口,然後自成一體,合成智慧的話語。

因為這棵樹也不例外。未知。

它無法與天空相提并論。人。

對這兩首詩的這種了解沒有什麼值得商榷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要"分散漢志"來暗示他們的名字也符合方一之當時的行為。結合所有這些證據,可以證明,"無辜的起源"這句話确實來自方的智力之手。

毫不奇怪,方正以智慧作為《純真原著》的前奏。首先,他本人對西方天文學非常感興趣;其次,他的兒子方鐘通和薛鳳軒都是Moonee Court的學生。1650年底,方義之在漳州被清軍俘虜,不得不從家中釋放。此後一直被清朝追捧,并獲準擔任官職,被迫其合作。1653年春,方義之潛入南京,在竹關(今雨花台)高樓寺主,在領受大法戒後在廟内封閉人參書寫,直到1655年秋,父親孔琦病逝世,才迦回安徽城丢。這時,薛鳳軒在南京從耶稣會士穆尼格學習西方天文學,并合作編纂了《純真原著》。可以推斷,正是在這個時候,方娥之對這本書進行了排序。當時這本書準備出版,而清朝對他的追求是緊緊的,在薛鳳軒簽上真名恐怕不好,這樣就用這種很晦澀難懂的支付方式,一是憑借他們對明朝的忠誠,而不是與清朝的合作欲望(自稱"散"表示他們不願意有所作為), 人們可以避免給"無辜者"及其作者帶來麻煩。而付款後的兩枚印章也顯示了他當時的處境和心态:在舊國已被摧毀,清廷逼婚,他确實"無處可去";然而,他拒絕與新王朝合作,并保持自己的精神,是以他在道德和倫理上都是"世界之友"。

在确認了《無辜原著》的作者之後,我們再來進一步分析一下引文的内容。在開始的哲學讨論之後,方一之轉而贊美薛鳳軒(來自"Miriam......"以"先知能利用大願望"),并把他(一公、薛鳳軒)與祖魏等前輩相提并論,并認為如數學研究可以應用于實踐("文明先建立"(用"易"的話說:"傅"易"又是什麼?傅"輕松"将事情打通商業,冒着天下的風險...是天上明日之道,而百姓的道,是曾經的神祇。這個人是一個罕見的"聰明"人。

後來,方雯麗發表了他對西方天文學的看法(從"月曆越來越密集"到"......也變得清晰起來",在列舉西方天文學("島嶼金魚星(指西方觀測南方星座)、正确的緯度距離、最高象限測量、三角比的計算")和成就("渤海的泥丸,西邊的豆子的品質, 這是地球在西方的浮面,以及側面的落下,如幾米鹽(指對恒星的詳細而準确的觀測),他認為這些都是對自然知識的極大補充,這是中國古代聖徒無法做到的("不多要打開, 以适應"撓癢癢"是前所未有的。對他來說,這些進步也證明日子和月份在不斷變化("天是錯誤的方式"("智者的密碼"的意思是"中間道路",指的是"四小時線"和"一代人的日子和月份"),并且人員的天文标志也在翻新("必須有第一個"儀式"這句話清明鞠躬, 像上帝一樣雄心勃勃;欲望會來的,一定有第一次。"天新")在他看來,古人追求精确把握天道的運作規律,并引導人員,實作人事管理的理想已經實作,人們充分了解("天星為紀律,月為九的措施":"是以聖人以天地為首, 陰陽為終點,以四小時為句柄,以日星為時代,以月為量度......以太陽為星,故事也可以列出來。每月的思想數量,是以藝術品也是。"也變得很清楚")。

至于樸素本源本身,它認為它不僅是天文學研究的基礎,也有利于儒家學的研究("樸素的道不僅依賴于它,是言語和天道的專家,你可以知道該編造什麼")。方某在這裡提到"性與天道的特質",并不是修辭上的陳述,但可能是因為《無辜者的純真》除了西方占星術之外,還引入了西方占星術。方轶志可能也認為這種占星術是大象數科學的一端,認為它在儒家研究的一般生活和身體路徑中同樣重要。

(參考資料)

在石雲中。"天步真原"和哥白尼天文學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中國科技史, 2000, 21: 83-91.

網絡的含義。南海向内法傳承(第四卷).

《朱字語言》第74卷 .馮金榮.明末清初方氏畫派的建立和主張。山田清兒.中國古代科學史.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 1989;156。

黨是明智的。東和西所有三個标志。.

黨是明智的。俞瑜我沒有s。

黨是明智的。易于使用的基于身體的基于身體的使用。 。 。

黨是明智的。冬妮娅文章付火。

蓬佩奧。黑格爾的先驅———,被"東西方"的智慧所束縛。中國文化, 14:4-21.

黨是明智的。東西方反客棧 . . .

黨是明智的。周毅時間合著本。

鄭萬濤.宋明義的理論與數字。北京社會科學, 2002, (2): 118-123.

這邊是明智的。一切都是一切,一切都被記錄下來。

黨是明智的。易盈餘小介紹。

蓬佩奧。所有内容都用注釋(Z / OL)進行注釋。http://www。竹子。org/pan-gpu/Zhuzhu/DXJ。htm。

任道斌.方毅之多年的智慧。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3:18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