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紫牛頭條】“985研究所學生養不出雌魚”播放近2億,小夥做研究意外成海洋科普部落客

作者:紫牛新聞

視訊加載中...

近日,海洋科普部落客“養真魚的張宜良”在青島市自媒體生态大會分享的成長故事,吸引了衆人的關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張宜良是中國海洋大學水産養殖專業的一名在讀碩士研究所學生,今年3月,他用于畢業課題研究的120條斑馬魚最終存活下24條,但全是雄魚,打亂了繼續繁殖的研究節奏。他把這件事拍成系列視訊短視訊平台,沒想到獲得了近2億的播放量,四個半月後在網友的“圍觀”下終于養出了雌魚。現在,他成為一名擁有衆多粉絲的海洋知識科普部落客,笑着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養出雌魚,我能獲得畢業證;養不出,我能獲得做視訊的素材。我現在挺感激這件事情,因為它讓我收獲了很多……”

985碩士生養不出雌魚無法畢業

衆多網友陪他“雲養魚”

“别人碩士畢業靠實力,我畢業靠養母魚……”今年春天,張宜良在短視訊平台分享了自己繁殖雌魚的經曆,引來衆多網友關注。原來他的畢業研究課題是《斑馬魚某個基因的作用及機制》,任務便是通過繁殖兩代魚,讓這個基因穩定遺傳。

然而,由于實驗處理的原因,這批斑馬魚存活率很低,用于畢業課題研究的120條魚最後隻存活了24條。原本有一雌一雄可供繁殖就行,但這24條魚全是雄魚,一條雌魚都沒有。

沮喪的張宜良把這段經曆短視訊平台,講述了自己養不出雌魚的經曆。為了讓視訊更加有趣,他還特地在視訊裡将“雄魚”和“雌魚”稱作“公魚”和“母魚”。

【紫牛頭條】“985研究所學生養不出雌魚”播放近2億,小夥做研究意外成海洋科普部落客

張宜良拍攝的養魚視訊截圖

沒想到這些視訊引來衆多網友關注,甚至一些網友要陪着他“雲養魚”,看着他養出雌魚畢業。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很多學生在他的視訊下留言,分享自己科研過程中的“糟心事”。

有網友說:“我表哥的魚,被隔壁實驗室失火的煙熏死了,整個實驗室的博士都傻了眼。”有網友留言:“我表妹研究種玉米,還不如我們外婆種的産量高!”還有網友說:“我對象養薄荷要養出雄薄荷,還要嫁接,然後他養了一年就被雞吃了。”

更多網友為張宜良建言獻策,鼓勵他不要放棄。此後,越來越多的網友因為這件事關注了張宜良的短視訊賬号,網友的評論也成了張宜良創作的源泉。為此,他特地開設了“985養不出母魚的碩士生”合集,定期分享養魚的過程。他還按照網友的建議,為魚起名“招妹”“領妹”“盼妹”等,甚至為魚安排了專門的“洞房”。

張宜良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最初養不出雌魚的時候壓力很大,但看到網友的評論心态有了改變。

四個半月後終于養出雌魚

60多條養魚視訊播放量近兩億

沒有辦法,張宜良隻好從頭來過,在實驗室裡重新養魚。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7月中旬,他終于養出兩條雌魚,還生了兩三百條小魚寶寶。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後面的一切事情都很正常,但因為養雌魚的事情出現了小插曲,讓我的整體實驗進度耽誤了六個月。”

【紫牛頭條】“985研究所學生養不出雌魚”播放近2億,小夥做研究意外成海洋科普部落客

張宜良在觀察養殖的斑馬魚

8月4日,張宜良在短視訊平台向網友分享了自己養出雌魚的喜訊。有網友調侃:“恭喜,恭喜!不過你畢業了,我看誰養雌魚去?”據張宜良介紹,養出雌魚隻是第一步,後面還要利用養出的兩條雌魚繁殖第二代,再保種第三代。“最後魚寶寶發生的變化才是我的課題。”他說。

今秋開學後,有新生在路上碰到張宜良,對他說:“學長,我看了你的視訊,才報考了水産養殖專業。”也有很多網友在他視訊下留言詢問:“我是通過你的視訊了解了水産養殖專業,現在想考你們專業的研究所學生,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據張宜良介紹,甚至有大學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向他請教如何考取水産養殖專業的研究所學生。

“突然遇到了一件絕望的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開始,堅持後又找到了希望,而且還是建立在網友陪伴的情況下,是以非常感動。”張宜良笑着說:“我感覺自己把路走得更寬了。如果養不出來雌魚,我可以一直獲得視訊腳本;如果養出來雌魚,視訊就沒法發了,但我又可以拿到畢業證,順順利利畢業。”

【紫牛頭條】“985研究所學生養不出雌魚”播放近2億,小夥做研究意外成海洋科普部落客

生活中的張宜良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張宜良至今已發了60多條有關養魚的視訊。他坦言,視訊内容剛開始是對自己科研的調侃,沒想到竟然獲得了全網近兩億的播放量和千萬的點贊。他還多次登上央視舞台,并和撒貝甯、尼格買提等著名主持人互動。

制作海洋科普視訊

讓更多人關注、熱愛海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憑借“養雌魚”系列視訊,張宜良收獲了大量粉絲。他發現很多人喜愛和關注海洋,經常通過私信或者在視訊下留言詢問,便有了回答網友問題的想法。後來,張宜良将回答裡面的知識點專門拍攝成視訊,釋出在短視訊平台,吸引了更多的粉絲關注。

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我以前也嘗試過海洋科普,但效果并不理想。工作學習了一天,誰刷短視訊也不是為了上課去的。但通過拍攝養雌魚的視訊,做成有趣的科普視訊,就有了不錯的效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張宜良至今共釋出了200多條視訊。談到創作過程中的困難,他說:“嚴格上來說,我是學養魚的,不懂洋流運動等方面的知識,這些對我來說也是新的知識點。我當時費了很大的力氣去學,每天都往腦袋裡塞東西,還得想辦法把這個東西通過視訊展現出來。”

【紫牛頭條】“985研究所學生養不出雌魚”播放近2億,小夥做研究意外成海洋科普部落客

張宜良制作的科普視訊截圖

張宜良在創作科普視訊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收獲和成長。他曾做過一個關于“大黃魚”的科普視訊,結果幫忙剪輯的小夥伴用錯了照片,誤把“笛鲷”當成了“大黃魚”,導緻很多網友在視訊下發出疑問,有人直接指出圖檔配錯了,他第一時間删掉視訊并重新制作。這件事讓張宜良明白,“做科普視訊最後的把關是非常重要的,一字一句一圖都要嚴謹,確定資料的準确無誤。因為稍有不慎便會出現錯誤,造成不良影響,我非常感激那些指出我錯誤的小夥伴。”

張宜良出生于遼甯本溪,從小在鄉鎮長大,父親以打工為生,媽媽照顧家裡。他上大學時擺過烤冷面攤、到工地搬過磚、開過比薩店,畢業後當過大學輔導員。特殊的成長生活經曆,讓張宜良更了解生活的不易,這也是他堅持學習水産養殖專業的原因,“我是一名農科生,我們做的所有研究都是服務于老百姓的飯碗,希望大家能尊重農業,更希望水産養殖這個專業可以被更多人知道。”

張宜良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目前他已經基本完成了畢業論文,正在打磨完善。談到接下來的打算,他希望自己能夠穩紮穩打走好每一步,目前也有繼續讀博的想法,“我沒有想過以自媒體為生,反而希望永遠把它當成一個副業,這樣才能從中收獲熱愛與快樂。在不耽誤主業的前提下,我覺得人生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嘗試,每一個明天都值得期待,當然,每一個當下更值得腳踏實地。”

紫牛新聞記者 |闫春旭

編輯|萬承源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檔和視訊素材: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删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鸾律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