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多多動症孩子都有類似的行為,這三種方法可有效改善

作者:廣州兒博仕心理咨詢

​讓家長們困擾的行為:反複地啃指甲咬手、抓摳皮膚、拔頭發......很多多動症孩子都會有類似的行為,即使家長說了上百遍、提醒了多少次,還是難以改掉。

這些行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針對自己身體的重複性行為,并且看起來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的無聊舉動,然而這些看似煩人的小動作,并不隻是壞習慣這麼簡單,這些行為背後是孩子心理需求的反映。

聚焦于身體的重複行為

拔毛、摳皮和咬指甲這些具有相似特征的行為,有一個統一的術語叫作:聚焦于身體的重複性行為 (BFRBs) ,是指會反複出現針對自身某個部位的非功能性行為。常見的表現包括拔毛、咬指甲、咬嘴唇、咬臉頰、皮膚搔刮等。患有多動症的人很難控制沖動,是以也更容易因沖動重複類似行為,久而久之養成一種非常難以改掉的習慣。

大多多動症孩子都有類似的行為,這三種方法可有效改善

一.為何多動孩子易出現重複行為 ?

1.注意力不集中

多動症的孩子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在學習上尤為明顯,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注意力分散的表現有很多,比如發呆走神,比如玩橡皮、咬鉛筆、摳書角等小動作,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咬手指啃指甲也是其中一種表現。

​2.緩解情緒

多動症孩子的情緒控制和管理能力比較弱,情緒更容易起伏,且難以快速調節恢複,比如說容易緊張焦慮,或者生氣憤怒。當孩子面臨壓力時,他們會探索不同的處理方式。而對于某些孩子來說,咬指甲、咬手是一種緩解緊張或平衡劇烈情緒的方法。如果恰好能減輕他們的焦慮感,便會自然而然地成為長期下意識的習慣。

3.無聊時下意識的自我安慰

即使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如果沒有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單純的無聊或孤獨感也能引起咬指甲的行為。相當于找到一件可以關注的事情,為無處安放的意識找一個可以随叫随到的任務。即使感受上沒那麼愉快,但這些重複行為仍然可能提供刺激,喚醒缺乏多巴胺的多動症大腦。

大多多動症孩子都有類似的行為,這三種方法可有效改善

二.如何改善多動孩子重複行為?

1.與孩子一起找到原因

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重複行為,還可以多花些時間觀察每次行為出現前後的情境。比如,行為出現之前孩子是否處于某種壓力下,咬指甲這種舉動是否幫助他們調節了心情。如果發現這樣一種規律的話,就可以尋根溯源,從減少沖突和壓力源,改善環境,幫孩子保持積極感興趣的心情做起。

​2.尋找代替行為

讓嘴巴或者手指忙碌起來,例如轉筆、壓力球或者其他可以上手的玩具。嘴裡可以吃點口香糖,讓它分心顧此失彼。

如果孩子在看電視時容易咬手,就讓他們在手裡抓一個玩具,如果他想要把手放進嘴裡,就需要先放下玩具,把注意力提到意識層面,這時孩子更容易覺察自己的舉動,也更可能及時地停下來。如果孩子在學習時容易咬指甲,也可以讓他們把鉛筆和橡皮握在手裡。

3.設定目标

如果一下子無法改變過來,可以從設定一個小目标開始,例如一周内不咬一隻手的手指,或者更小的目标,先不咬某拇指。堅持一段時間後,再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逐漸矯正行為,幫助孩子改掉咬手指、啃指甲、咬筆頭等不良習慣。

大多多動症孩子都有類似的行為,這三種方法可有效改善

​注明:文章以科普為目的,部分内容和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删除。

廣州天使兒童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