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拉作業系統進階 新增市場佔有率達36.8%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

伺服器作業系統歐拉(openEuler)開源四年以來,技術、生态、商業化層面都進展迅猛。

根據日前openEuler峰會上公布的資料,目前,openEuler系累計裝機量已超過610萬套。IDC預測,2023年openEuler系在中國伺服器作業系統(新增市場)份額達到36.8%。在2022年,該資料為25%,當時的規劃是2023年超越35%,如今看來,歐拉如期完成商業化成長目标。

談及裝機量時,openEuler委員會主席江大勇回顧道:“第一年3萬,第二年100多萬套,第二年200多萬套,第三年300多萬套。”從最初的3萬到今年的610萬,也足見歐拉作業系統的速度之快。

而提起歐拉,很多消費者仍感到陌生。因為歐拉主要面向伺服器、雲、邊緣、嵌入式場景,不像鴻蒙面向手機平闆終端而為人熟知。但是作為用于數字基礎設施的作業系統,歐拉具有重要意義。

伺服器作業系統事實上是一個小衆賽道,此前國内參與者并不多,國際上的開源作業系統卻不少,包括紅帽系、CentOS、Ubuntu、SUZE系、Windows系等等。現在,openEuler已經成為一支新興力量,融入到全球開源作業系統世界中。

官方資料顯示,openEuler社群已吸引1300多家頭部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加入,彙聚16800多名開源貢獻者,社群版本下載下傳量已突破200萬。同時,多位華為内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明年會釋出基于6.6核心的openEuler新版本,這是新的長期穩定維護版本,會增加很多新技術和功能。

生态裂谷

具體而言,歐拉是針對企業使用者伺服器市場的開源作業系統,還可以支援雲計算、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嵌入式系統等多種需求。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來,歐拉發展曆經十多年,經曆了從開源的使用者到參與者到貢獻者的各個階段,這也是中國開源界成長壯大的一個縮影。

去年,歐拉已經跨越了生态拐點,今年,江大勇引用了開源界“生态裂谷”的說法,“即份額超過19%的時候就能形成一種自循環,沒有達到19%的時候,可能有斷崖式的失敗。openEuler作業系統在20%幾左右是關鍵的一個節點,能超過35%就形成了自加速。”他闡釋道。

現在,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和合作方主動找到歐拉社群,“自加速”的趨勢更加明顯,經曆生态裂谷後,歐拉的應用場景正迅速鋪開。openEuler委員會副主席劉文清談道:“在2023年新增的市場裡面有36.8%的使用者選了openEuler技術路線,至少在中國,作業系統根技術就是魂有了,大家有共識,生态就會主動彙聚。”

江大勇還特别提到了歐拉在金融行業的進展,他表示:“2023年(國内金融行業)使用openEuler超過了50%份額,包括開源版本、自用版本和商業版本,在國内大行、12家股份制都有覆寫。場景已經從一般性業務擴充到核心業務,從原來少量适用到現在規模化使用,比如用于資料中心大裝置。”

金融業對IT的要求非常高,是以以金融為例也顯示了歐拉的技術實力,解決了伺服器市場的一些痛點。江大勇談到,伺服器市場以前基本上是軟煙囪,一種晶片、一種架構就會有一種作業系統,對于應用來說每一個軟煙囪體系都要做一次适配,這對于最終使用者來說不增值。是以openEuler提出一套代碼,一套架構支援多樣性算力,支援全場景。

目前,openEuler已經支援英偉達、昇騰等AI晶片,整體支援x86、Arm、RISC-V、LoongArch、SW64、Power 六大處理器架構。近年來異構算力成為大趨勢,尤其是生成式AI進化,也在推動算力産業鍊變革,其中也包括作業系統。

據了解,目前openEuler也在重構容器引擎等部件,并且深化與AI的融合。比如在AI方面,openEuler釋出了EulerCopilot,初步實作代碼輔助生成、問題智能分析、系統輔助運維等功能,讓歐拉更智能,統一異構資源管理與排程。面對AI的演進,歐拉等作業系統也在為新機會點做準備。

融入全球

倪光南表示,作業系統是軟硬體資源的配置設定者,在基礎軟體中處于核心地位,是科技時代不可或缺的根基所在。大陸資訊技術領域一度出現重硬輕軟的發展傾向,對軟體生态建設重要性不足,長期處于低水準建設的階段,而今中國作業系統的研發推廣已經有很大的改善。

在2021年11月9日,華為宣布将歐拉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歐拉開源社群由企業主導變為産業主導,直接面向全球各個派别的作業系統進行競争。

而openEuler社群從成立開始,就是立足中國融入全球,2023年openEuler也加速走向海外市場,吸引全球開發者。目前,openEuler社群與9大海外頭部開源基金會開展深入合作,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建構全球開源新生态,開創了中國開源新模式。

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TOC(技術評審委員會)副主席熊偉表示:“openEuler捐給基金會以後,從企業項目變成産業和國際性項目,一旦變成基金會就意味着它是中立的,大家可以進行監管共同治理的。捐給基金會以後,整個治理機制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國際化的程序也加快了,很多歐洲等其他地區的國家的企業,特别是大型企業也加入了openEuler。”

比如,英特爾自2021年簽署CLA加入openEuler社群,就貢獻了x86平台的生态适配和技術優化,将x86的多代平台Ice Lake、SPR、Emerald Rapids引入到openEuler上,并将AI計算加速架構內建到openEuler,同時在openEuler的多個核心的SIG都有深入貢獻。現在,英特爾已經正式成為openEuler社群的黃金捐贈人,“老大哥”英特爾的加入,也增強了社群實力。

同時,熊偉還提到,基金會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用基金會的管道幫助openEuler出海,此前峰會上,基金會就邀請了七家全球各方開源組織來到現場,和他們建立連接配接以後,有助于openEuler輸送到其他産業或者其他管道中。

那麼,從國内走向海外應該如何做适配?又如何跨越難點?

對此,熊偉解析道:“适配有兩種,一種是基于其他的作業系統,現在要切換到openEuler,我們有遷移工具幫助大家做遷移,過去已經幫助幾百萬台的伺服器、上百家企業做了成功遷移;第二個方面,遷移是權宜之計,我們期望的是原生基于openEuler開發業務,原生基于openEuler的生态結合業務做成解決方案,這是openEuler最重要的目标,而且也是市場佔有率做到一定程度以後,自然而然發生的。”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