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攜手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2023·年終專稿)

作者:海報新聞
攜手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2023·年終專稿)

阿森貝克(左)在一場校園活動中介紹烏茲别克斯坦手工藝品。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供圖

攜手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2023·年終專稿)

雅萬高鐵動車組列車。本報記者 曹師韻攝

攜手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2023·年終專稿)

穆薩烏(左)為一名當地孕婦測量血壓。本報記者 黃炜鑫攝

攜手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2023·年終專稿)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碼頭遠景。尼古拉斯·格洛戈維蒂斯攝

開欄的話

2023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這一年,在習近平主席的引領下,中國外交攻堅克難、勇毅前行,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營造主動有利的外部環境,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進步事業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本報從今日起推出“2023·年終專稿”系列文章,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主線,講述中國與各方一道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的生動故事,攜手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

“10年來,我們堅守初心、攜手同行,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今年10月18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回顧共建“一帶一路”10年成就,總結成功經驗,宣布中國支援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為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明确了新方向、開辟了新願景、注入了新動力。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架構,彙集着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成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一個個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促進了互聯互通,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無數人的生活與命運,因共建“一帶一路”而改變。

一條高鐵,培育一條經濟帶

10月17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主席同來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并進行國事通路的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舉行會談。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為雅萬高鐵正式開通營運揭幕。習近平主席強調:“雅萬高鐵是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中方願同印尼總結成功經驗,做好後續高品質營運,培育雅萬高鐵經濟帶。”

印尼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雅萬高鐵作為兩國元首親自關心推動的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旗艦項目,是印尼和東南亞的第一條高鐵,最高設計時速為350公裡。雅萬高鐵正式開通後,印尼首都雅加達至旅遊名城萬隆的通行時間從過去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多分鐘。近日,本報記者專程體驗了一次雅萬高鐵。

“在這條路上,你可以看到雅萬高鐵的建設是多麼不容易,也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開通對于國家發展有多麼大的意義。”印尼中國高速鐵路有限公司項目管理經理英德拉對記者感慨。2016年,英德拉從中國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後,回到印尼加入雅萬高鐵項目組。對于雅萬高鐵帶來的變化,他感觸頗深。

說話間,窗外光線變暗,列車進入此行的第一個隧道。這條長度接近1900米的隧道位于雅加達市内,上面是在建輕軌、高速公路和建築物密布區,施工難度很大。英德拉說,雅萬高鐵項目組創新施工方法,解決了一個個技術難題。“中國工程師不但帶來了先進的技術,還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幫助印尼工程人員掌握施工技術。”

列車駛出隧道,車窗外,澄澈的藍天下是連片的農田。“印尼人常講:路通,财通。”英德拉指着窗外對記者說,“鐵路通了,不久之後,這裡一定會有一批産業園、企業落地。未來沿線的經濟一定會快速發展。”

遠處隐約可見城鎮的輪廓,終點站萬隆德卡魯爾站就在前方。鄰座的印尼小夥子菲爾曼西亞興奮地在窗邊拍照。他在雅加達開了一家理發店,這次專程坐高鐵到萬隆旅遊。“有了高鐵,來萬隆太友善了,高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雅萬高鐵正在帶動沿線地區旅遊業發展。開通營運兩個月以來,雅萬高鐵累計運送旅客超過80萬人次。進入12月,營運方增開了12趟列車,但仍經常一票難求。目前,萬隆及周邊地區的6個景點已與雅萬高鐵展開合作,為高鐵乘客提供免費接駁服務或旅遊景點門票。雅萬高鐵開通營運以來,前往這些景點的遊客數量增加了4倍。11月,萬隆一家旅遊公司總經理哈西安娜·阿沙迪馬不停蹄地接待了來自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遊客逾百人。

列車緩緩減速,進站、停車。走出車廂,看着銀紅相間的列車和熙熙攘攘的旅客,英德拉感慨地說:“雅萬高鐵為印尼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和新的希望。”

一座港口,輻射作用不斷顯現

冬日清晨,愛琴海畔,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比港)汽車船碼頭。一艘藍白相間的巨輪正在靠岸。在引航員和碼頭勞工的幫助下,貨輪系上了直徑幾十厘米的纜繩,慢慢進入泊位。經過近一個月的航行,這艘來自中國的貨輪抵達比港,船上裝載了數百個集裝箱的中國造家用轎車和輕型卡車。

橋吊穩穩地将集裝箱從船上卸至堆場,箱中的汽車被運至汽車船碼頭。碼頭副總經理帕特裡夏·吉古比照着手中的貨物清單開始工作。

2008年,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與希臘方面簽署為期35年的特許經營權協定,并于2009年投資經營比港二号、三号集裝箱碼頭。在中希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座一度瀕臨破産的百年港口重煥生機,如今已是地中海第一、歐洲第四大港口,對希臘國内生産總值貢獻率約為1.56%。

2019年11月11日,正在希臘進行國事通路的習近平主席和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共同參觀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項目。習近平主席與當地員工代表親切交談,吉古作為員工代表向習近平主席彙報。“習近平主席的一番話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不是口号和傳說,而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比港的變遷印證了習近平主席話語的深意和遠見。”

吉古一直在比港汽車船碼頭工作,這裡也逐漸發展為比港新的業務增長點。每天,吉古和同僚平均要處理的汽車超過1000輛,高峰時可達3000輛。“作為船隻穿越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後停靠的第一個大型港口,比港是地中海地區汽車轉運的重要樞紐站。”吉古說,大型貨輪在此進行貨物分流,再換小型貨輪開往土耳其、阿爾及利亞等國港口,大幅節約了物流成本。

汽車船碼頭西側,一條鐵路向北延伸,經北馬其頓、塞爾維亞等國,抵達匈牙利、奧地利等國,這就是中歐陸海快線。自2014年啟動以來,中歐陸海快線已開行10餘個站點、20餘條混合編組線路,成為中國與中東歐之間新的貿易通道。在中國企業承建的匈塞鐵路全線通車後,中歐陸海快線的運力将再次大幅度提升。“比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交彙點的輻射作用不斷顯現。”吉古說。

汽車船碼頭南側,是正在建設中的新碼頭。“等它建好投入使用,這裡的汽車吞吐量還會翻倍。”吉古信心十足地說,“新碼頭将引入數字化系統,管理效率和服務水準将大幅提升。”

加快推進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加快陸海新通道、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支援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讓吉古和同僚備受鼓舞,“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我期待着比港實作更好的發展,更好造福兩國和地區人民。”

汽笛聲響,又有船至,吉古又開始忙碌起來。“希望習近平主席能再次來到比港,看看這裡發生的巨大變化。”吉古笑着說。

一幢婦産樓,護佑當地婦幼健康

雨夜,電閃雷鳴。肯亞婦女瑪麗即将臨盆,胎兒缺氧,一度面臨危險。家人緊急把她送到卡圖倫比衛生中心婦産樓,在中國援非醫療隊婦産科醫生張靜和衛生中心護士長默茜·穆薩烏的幫助下,瑪麗順利分娩,母子平安。

10月18日下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專題論壇現場,這部名為《愛在婦産樓》的舞台劇,講述了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在肯亞南部馬庫埃尼郡修建的婦産樓護佑當地婦幼健康的真實故事,赢得現場觀衆的陣陣掌聲。

聽說婦産樓的故事在本屆高峰論壇上演出,穆薩烏很開心,“婦産樓幫助我們挽救了許多母親和孩子的生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真真切切的改變。”

穆薩烏是這種改變的見證者。她今年36歲,從事護理工作已有8年。“從前,這裡沒有專門的産房,産婦隻能和其他科室患者擠在一起。一些産婦選擇在家分娩,母嬰健康得不到保障。”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葛洲壩集團肯亞斯瓦克大壩項目部聯合非洲開發銀行和肯亞政府,為衛生中心修建了一幢婦産樓以改善醫療環境。2021年婦産樓正式投入使用以來,接待的産婦越來越多。穆薩烏打開接診記錄給記者看,“從以前的每個月兩三人到現在的二三十人。周邊郡的一些産婦也會選擇這裡。”

病房裡,産婦海倫·穆埃尼正躺在病床上休息,她的母親斯特拉·穆圖阿感慨道:“我生海倫時是在家裡生的,受了不少罪。現在有了這麼專業的婦産樓,海倫生産時條件比我當年好多了!”

馬庫埃尼郡位于肯亞南部,阿西河與斯瓦克河在此交彙。2018年,葛洲壩集團承建的斯瓦克大壩項目動工。在建設大壩過程中,項目組還修學校、建水井、蓋藥房,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民生工程,使包括馬庫埃尼郡在内的多個周邊郡受益。

近年來,中肯合作實施了蒙内鐵路、蒙巴薩油碼頭等一大批項目,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肯亞開花結果,讓當地群眾增強了獲得感。今年10月,肯亞總統魯托來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魯托表示,相信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能夠進一步助力肯亞和非洲實作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經濟一體化。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讓包括肯亞在内的非洲大地萬象更新。”作為非洲聯盟委員會前副主席,伊拉斯塔斯·姆溫查受邀擔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這些年,他參與推動多個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他的工作、生活已與共建“一帶一路”密不可分。

“毫無疑問,在共建‘一帶一路’架構下,非中将進一步加強合作,繼續為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姆溫查說。

一個交流項目,助力青年職業發展

“春華秋實,美好時光。”10月18日,參加完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後,撒普爾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資訊。

撒普爾來自土庫曼斯坦,現在是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博士生。2015年,他通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氣公司、土庫曼斯坦國家天然氣康采恩聯合培養項目的考試,來到中國留學。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完成4年的石油工程專業學習後,他考入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中亞地區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方面具有技術優勢。中亞國家與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廣闊,我希望在這個領域進一步深造。”撒普爾說。

“在本屆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國支援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就包括促進綠色發展。我很受鼓舞,相信我的科研事業一定會在這些領域中有所作為!”撒普爾說。

若賀曼是撒普爾的老鄉和師兄。2010年,若賀曼參加聯合培養項目來華留學;5年後,他帶着剛通過該項目考試的撒普爾來到中國。10多年來,若賀曼見證了這個聯合培養項目越來越受歡迎,“今年報名人數已經超過1000人,競争非常激烈,其他中亞國家學生來中國留學的熱情也很高漲。”感受到中亞國家和中國教育合作的廣闊前景,若賀曼在博士畢業後選擇留校工作,希望“幫助更多留學生更好融入中國”。

今年,若賀曼組織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中亞留學生共同緻信習近平主席,講述在華留學生活情況,表達努力學習、加強合作、為建構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的決心。習近平主席很快就給他們回了信。“2013年,我在中亞國家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10年來,中國中亞關系不斷邁上新台階,各領域合作駛入快車道,給雙方人民帶來福祉。”習近平主席在複信中強調,中國同中亞國家的友好關系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為青年傳承和發揚。

臨近歲末,撒普爾的“朋友圈”格外熱鬧,大家都在忙着盤點一年的收獲。“共建‘一帶一路’是很多朋友今年的關鍵詞。”撒普爾說。他的朋友、烏茲别克斯坦小夥阿森貝克今年參加了很多共建“一帶一路”活動,眼下正在為新年銷售旺季做準備。

“中國支援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其中就包括建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這讓我看到了巨大的發展潛力。”阿森貝克目前就讀于浙江大學,他也是一名電子商務領域創業者。“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我想抓住數字化發展的機遇,幫助更多烏中企業對接需求、洽談合作。”阿森貝克說。

“命運的齒輪,因為共建‘一帶一路’而轉動。我認識許多來自中亞國家的青年,我們都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看到了未來、找到了目标。”撒普爾說。

“共建‘一帶一路’走過了第一個蓬勃十年,正值風華正茂,務當昂揚奮進,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

站在下一個金色十年的起點,各國群眾攜手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望更加強烈,開創共同邁向現代化美好明天的路徑更加清晰。這條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将不斷鋪展,不斷書寫新的精彩故事。

(本報記者侯露露、韓碩、屈佩、曹師韻、謝亞宏、黃炜鑫,本報記者李安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式設計:蔡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