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海航線遇麻煩,俄北極航道運輸量卻創新高 經濟學家喊話歐洲:要不要考慮一下?

作者:紅星新聞

近日,在美國宣布組建“多國紅海護航聯盟”後,胡塞武裝回應稱“将瞄準所有針對其采取行動的國家的船隻”,這也意味着其目标已從與以色列相關的船隻擴充到了與西方多國有關的船隻。報道稱,目前紅海局勢将使歐洲面臨最直接、最嚴重的影響。

就在西方因紅海問題而蒙受損失時,依托“北極航線”的莫斯科海上貿易交易量卻在增加。俄羅斯副總理尤裡·特魯特涅夫此前表示,俄羅斯正積極擴大經由北極航線的貿易數量,預計2023年将達曆史最高水準,“突破3600萬噸”。

分析認為,在此情況下,胡塞武裝對紅海船隻的襲擊可能會重塑全球商業力量。

紅海航線遇麻煩,俄北極航道運輸量卻創新高 經濟學家喊話歐洲:要不要考慮一下?

為北極航道提供航行安全的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這條航線位于北極水域和俄羅斯專屬經濟區。圖據視覺中國

石油運輸量加倍

俄烏沖突讓紅海成為“全球石油走廊”

據悉,在俄烏沖突爆發後,紅海航運路線變得更為重要,歐洲開始尋求規避俄羅斯石油,并越來越依賴來自中東的能源,而莫斯科也同時在尋求其他買家,這使“歐亞樞紐”紅海的石油運輸量增加了一倍左右。

根據全球貿易資料追蹤公司Kpler的資料顯示,在俄烏沖突爆發前的兩個月,俄羅斯每天通過其西部港口向蘇伊士運河以東市場(即中東和亞洲市場)運輸12萬桶原油。在過去六個月中,這一數字飙升至每天170萬桶。同期,從中東到歐洲國家的原油運輸量也從此前的每天約87萬桶躍升至每天130萬桶。

報道指出,幾乎所有從俄羅斯西部港口運出的原油都需要經過紅海口岸,是以紅海海域的安全問題也成為了俄羅斯所需要關注的問題。不過,鑒于與伊朗的關系,胡塞武裝可能不會直接對俄羅斯船隻造成威脅,但可能存在誤襲的風險。

報道稱,随着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加強,西方正在失去對紅海-蘇伊士運河這一關鍵貿易路線的控制。“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西方(貿易)不僅要應對自然的挑戰,還要應對微妙的地緣政治變化。”報道稱。

俄北極航線貨運量創新高

經濟學家喊話歐洲:要不考慮一下?

“蘇伊士運河-紅海航線有點難走了?歐洲要不要考慮一下俄羅斯的北極航線?”英國經濟學家、作者托尼·諾菲爾德21日在社交平台稱,歐洲可以善意地請求使用俄羅斯的核動力破冰船,“這種船已經在幫助俄羅斯向亞洲出口燃料。”

紅海航線遇麻煩,俄北極航道運輸量卻創新高 經濟學家喊話歐洲:要不要考慮一下?

俄羅斯力推北極航線替代蘇伊士運河。央視新聞報道截圖

據此前報道,俄羅斯希望北極航道成為歐洲和亞洲之間貨運的一條主要航線,與通過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的傳統路線相比,這條航線運輸時間更短。與俄羅斯傳統的從西部港口經蘇伊士運河,再到亞洲國家的航線相比,從西部港口經北極航線,再到亞洲國家的新路線将縮短約10天的航程。

報道稱,北極航道是俄羅斯專屬經濟區内的一條運輸走廊,過去八年,俄羅斯一直在積極開發這條走廊。據悉,由于海面結冰,北極航道在每年年底至次年5月停止開放,俄羅斯預計在明年啟用核動力破冰船,讓北極航道實作全年運作。

俄副總理尤裡·特魯特涅夫曾表示,北極航道正迅速成為全球重要的貿易通道,也是代替途經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航線的更優選擇。“蘇伊士運河一旦發生堵塞狀況,船隻就無法通過,而北極航道絕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還稱,預計到今年年底,途經北極航道的貨運量将突破3600萬噸,較2015年增長九倍,預計明年将突破5000萬噸。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綜合新華社

編輯 張尋 責編 鄧旆光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紅海航線遇麻煩,俄北極航道運輸量卻創新高 經濟學家喊話歐洲:要不要考慮一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