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作者:Hi科普啦

曾經GDP總量達到世界第二的日本,一度可以和美國扳手腕。然而,在最近30年,日本經濟卻如同一潭死水一樣停滞不前。話說日本經濟真的不行了嗎?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這期來好好說道說道。

日本海外還有一個“日本”

在1995年的時候,日本的人均GDP,曾達到4.42萬美元,相當于中國的72倍。這麼高的人均GDP,催生着日本強大的消費能力。

根據那時候的一則新聞,一位日本人在90年代娶不到媳婦,幹脆跑到中國上海來相親。誰曾想,在相親當天,中介就帶着一大堆顔值高的妹子任他挑選。從中也可以看出,那時候的日本人财力雄厚到何種程度。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然而,日本的巅峰,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在此後的30年時間裡,日本經濟幾乎一動不動。以前人均GDP是4萬多美元,現在還是4萬多美元,就好像卡在那裡了一樣。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了拯救日本經濟,甚至還搞出了安倍三套拳,也就是降稅、印錢、大基建。即便是這樣,日本經濟依舊趴窩了幾十年,絲毫不見起色。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于是乎,在這種大環境下,許多人紛紛開始下定論,“日本經濟不行了”,“日本危在旦夕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關于這個問題,不要看日本内部,而是要看日本外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人在海外,還有一個日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日本經濟一度達到了美國的2/3。美國為了摁住日本的發展,直接出動一招《廣場協定》,将日本經濟攔腰折斷。在那個時候,日本國内的經濟發展基本上已經到頭了。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為了換取一線生機,日本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許多日企在政府的号召下紛紛出海,去攻克全球100多個國家的能源、科技、制造業等領域。

最終,經過30多年的攻堅克難,日本在海外的經濟總量已經高達400多萬億日元。要知道,2021年日本國内的經濟總量也才400多萬億日元。由此可見,日本人在海外确實又建立了一個日本。

當然了,日本經濟的隐藏實力還不止這些。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老齡化正在拖垮日本

那除了海外産業以外,日本經濟還有哪些殺手锏呢?

嚴格來講,日本的本土經濟其實也挺強。雖然日本在網際網路的賽道上失敗了,但他們在汽車領域依舊處于世界前沿。

根據目前的資料統計來看,全球汽車市場的資産總量是1萬億美元,幾乎是手機+電腦市場的總和。而在這1萬億美元裡面,豐田、本田、鈴木、三菱這幾家公司,加起來的總資産劉高達700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由此可見,日本在高端産業鍊上的地位,依舊穩如泰山。像這些汽車産業,每年都能給普通日本人提供高薪崗位。随着這些産業外溢帶來的影響,日本在其他服務行業的人力成本,也相應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人均GDP可不就居高不下了?

當然了,如今的日本社會,雖然富得流油,但是卻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老齡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是全世界第二老的國家。日本社會的平均年齡,已經快接近50歲了。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要知道中國的平均年齡也才37歲左右。這樣對比下來,日本就是活脫脫的一個富态老人形象。而這種現象帶來的結果,将其極其恐怖的。

畢竟社會上大部分資源都掌握在老人手裡。相比于年輕人,老人更加缺乏安全感,每天都在擔心生老病死的問題,同時又缺乏消費欲望。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社會的錢就流動不起來。由于大量老人都守着錢不花,以至于日本的消費一直萎靡不振。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就拿儲蓄來說,根據2022年5月日本總務省統計的資料,日本家庭的平均儲蓄額度,在1800萬日元以上,約合人民币90多萬元。

但這些錢幾十年如一日的被存在家裡,支出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許多日本人甯願存折積灰,也不願動這些儲蓄。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隻能幹着急。

那為了防止日本真正走向衰弱,日本政府是如何做的呢?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日本經濟的困境:掉入了高等收入陷阱

前些年的時候,日本央行為了刺激群眾消費,不惜設定負利率。也就是如果你繼續存錢的話,那就等着貶值吧。

即便是這樣,依舊沒有人花錢。畢竟日本大部分财富和資源,幾乎都掌握在老人手裡,而老人恰恰是最不願花錢和消費的群體。久而久之,日本的經濟也就熄火了。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畢竟沒有人消費,就沒有工廠開工,許多産業也沒法被激活。當産業越來越少以後,日本社會上的崗位也就越來越少,随之而來的就是人們的工資隻跌不漲。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沒有人消費了,最終形成一個死循環。

當然了,像日本社會的這種經濟情況,也不算太拉垮。用一個專業術語來說,那叫“高位停滞”。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啥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日本已經進化成一個高度靜态的社會,同時還疊加嚴密的社會階層。大家都如同程式設定中的人物一樣,每天都在自己的坑裡打螺絲。隻不過相比于其他國家,日本的坑位比較進階,螺絲也比較精緻。

像非洲、拉美等國家,他們都處于一個貧窮的坑位,大家都窮的穩定,許多人掉入了低收入陷阱。抽象點來講,非洲和拉美國家就是遊戲闖關失敗的例子。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至于像日本和那些歐洲國家,則是掉入了高收入陷阱。他們屬于遊戲闖關成功的那類人,但是沒副本了。社會沒法繼續向上突破了,然後就慢慢凝固了。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邏輯。

至于大陸的話,又是屬于另外一種狀态,叫做進階态。雖然大陸的個人所得沒有日本那麼高,但大陸的經濟增速比日本快,是以大家也不要妄自菲薄。當然了,更不要嘲笑别人停滞不前的經濟,畢竟人家已經在遊戲關口等我們了。

日本經濟停滞30年,人均GDP卻高達4萬美元,是不是徹底被低估了?

唯今之計,我們隻有慢慢攻占汽車産業,然後去吃半導體、精密機床等領域,才能拿下歐美日韓的那些高端市場。真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也就和歐美日韓站在同一起跑線了。而那個時候,才是大家展現真正實力的絕殺時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