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O觀察丨企查查沖擊資本市場,商業查詢是門好生意嗎

作者:紅星新聞

近日,據中國證監會網站資訊披露,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企查查”)上市輔導備案獲江蘇證監局受理,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根據輔導程序安排,企查查将于2024年5月完成輔導驗收。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這是繼啟信寶母公司合合資訊沖刺科創闆後,國内又一家頭部商業查詢巨頭沖擊資本市場。

不過,作為商業查詢平台,行業同質化嚴重、資料披露有誤等問題,也為企查查的IPO之路帶來了諸多挑戰。

IPO觀察丨企查查沖擊資本市場,商業查詢是門好生意嗎

資料圖 據視覺中國

(一)

無心插柳的創業故事

企查查創始人為陳德強,浙江溫州人。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創辦企查查是一個無心插柳的故事。

2014年,陳德強與另外兩位合夥人楊京、施陽因為都喜歡運動,他們決定做一個體育場館租賃項目,主要提供租場地服務。

但他們當時找了一圈,發現很多時候找到的場館“老闆”隻不過是中間人,如何找到真正的老闆,成為了他們的一大需求。

恰逢當時國内江蘇、上海等地開放了工商資訊,于是陳德強等人做了一個微信公衆号的查詢工具,在上面輸入場館的名字,就能查詢到工商資訊。

原本這個公衆号是項目的配套服務,但陳德強卻發現身邊做生意的朋友都很喜歡用,他們想通過這個平台查一查公司的“底細”。

緊接着全國工商登記制度進行改革,工商系統資料都接入了當時的工商總局。于是陳德強這個無心插柳的生意越做越大,僅僅三個月,使用者就從200增長到7萬。陳德強也表示,這是出乎意料的結果。

IPO觀察丨企查查沖擊資本市場,商業查詢是門好生意嗎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企查查已擁有覆寫全球近5.5億家企業的企信資料庫,使用者數超4億,累計查詢量超10萬億次,彙集國内80個産業鍊、8000個行業、6000個細分領域的商業資訊。

概括起來,企查查的商業模式,主要通過技術爬取公開資料,再将資料進行整合,服務于企業客戶(ToB)和一般使用者(ToC)。

據國際線上報道,企查查的盈利模式為:to C的大部分服務基本免費,更深的服務是定制會員,使用者需要購買會員資格或充值、付費後才能使用特定服務;盈利點多數在B端,通過給專業機構提供服務,進而收取服務費。

從融資曆程來看,目前企查查已獲8輪融資。

2015年,企查查獲得第一筆投資,來自險峰投資的220萬元。2019年,企查查獲得萬得投資、興富資本數億元C輪融資,C輪戰略融資完成後,企查查估值超30億元。

2020年,企查查獲國方創新、元禾辰坤、興富資本的D輪融資;2023年10月,獲得中信證券的D+輪融資,最新估值未透露。

(二)

行業同質化嚴重

從行業來看,目前國内的商業查詢闆塊,其頭部聚集效應已十分明顯。

根據中國信通院釋出的《企業信用大資料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2年,企查查、天眼查分别以42.32%、38.63%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企業信用大資料應用市場第一、二名,其他“查查”公司合計占有不到20%的市場佔有率,市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與此同時,商業查詢領域整體從産品到服務,同質化都十分嚴重。

以企查查和天眼查這兩家企業為例,兩個平台在主界面、内容布局等相似度都非常高,企查查搜尋框上方顯示“查企業、查風險、查招标”,天眼查則顯示“查公司、查老闆、查關系”。

在會員付費方面,企查查VIP會員一年收費388元,SVIP會員一年收費1800元;天眼查個人年度會員收費360元,SVIP會員一年收費1800元。兩家企業的收費水準也基本一緻。

IPO觀察丨企查查沖擊資本市場,商業查詢是門好生意嗎

來源:企查查官網

服務内容過于同質化,讓企查查的産品體驗感可能會缺少競争優勢,因為對于大多消費者來說,購買哪一家的服務似乎都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企查查和天眼查這兩家企業,還曾因“三查”廣告語等事件,發生過一些糾紛。

2019年7月,因認為企查查在經營中使用其擁有在先權益的“查公司,查老闆,查關系”廣告語及類似用語,天眼查将企查查訴至法院。

2020年4月8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對企查查作出禁令,要求其在任何場合不能再使用天眼查的“三查”廣告語及容易引起混淆、誤認的類似用語。

同年6月29日,企查查在官方微網誌釋出“關于起訴天眼查不正當競争的公告”,稱已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天眼查涉嫌“不正當競争”提起民事訴訟,并索賠500萬元。

當日晚間,天眼查釋出《緻友商 “企查查”的一些建議》進行回應,直言“不要賊喊捉賊,已準備反訴。”

總的來說,商業查詢這門生意,各家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公開資料,産品難以形成本質的差別,導緻整個賽道同質化競争嚴重,最終導緻各家“争鬥”不停。

如何找到自身的競争優勢,這是計劃沖擊IPO的企查查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三)

資料“烏龍”成隐患

此外,企查查作為一個大資料平台,因資料披露有誤導緻的“烏龍”事件,也成為企業發展的潛在風險。

事實上,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和黑貓投訴平台上,涉及企查查訴訟和投訴相關事件多起,受到影響的包括個人、中小企業,以及大型企業。

以螞蟻金服為例,2019年5月5日,企查查向使用者推送了“螞蟻微貸公司新增清算組成員應君”的資訊,并将該資訊的風險級别列為“警示資訊”,引發較多關注。

随即螞蟻金服緊急做出澄清,表示消息不實,螞蟻微貸自成立以來,一直正常經營,經營狀況良好。

而上述清算資訊其實是2015年的曆史資訊,2016年初,螞蟻金服已向工商部門送出終止清算,繼續正常經營。此次“烏龍”事件也讓企查查與螞蟻金服對簿公堂。

使用者方面,這類“烏龍”事件同樣并不少見。

比如2021年10月1日,有網友在黑貓投訴平台投訴:“企查查平台中湖南唐築建築勞務有限公司的法人顯示是我的名字,且與我其他企業做了關聯。事實上我與這家公司沒有任何關系,我目前正在談投資……導緻我與合夥人之間産生了間隙,最終導緻沒有談成功。”

同年10月15日,企查查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回複稱:“資訊已取消關聯,非常抱歉。”

IPO觀察丨企查查沖擊資本市場,商業查詢是門好生意嗎

來源:黑貓投訴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也能看到一些使用者投訴企查查,理由為“手機号碼錯誤”“姓名錯誤”等等。由此可見,企查查作為一個大資料平台,頻頻出現資料準确性方面的問題,或将對企業帶來較大的信任危機。

IPO觀察丨企查查沖擊資本市場,商業查詢是門好生意嗎

來源:黑貓投訴

對于企查查來說,如何減少和控制錯誤資訊,成為了企業的當務之急。因為錯誤或不實資訊,将直接損害企查查的企業形象,同時也可能帶來經營風險與法律風險。

小結

作為國内第一家商業查詢平台,企查查發展近十年,如今離資本市場又進一步;但如何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上講自己的故事,以及如何保障自身資料的準确性,成為了企查查的一大考驗。

紅星新聞記者 劉谧

編輯 餘冬梅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IPO觀察丨企查查沖擊資本市場,商業查詢是門好生意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