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作者:鹹甯新聞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2024年1月1日,在海角天涯新年第一縷曙光照拂的地方,一群人出于對東方美學色彩的認同和共識,而凝聚到一起。晨曦中,天青色的海天壯闊,陽橙色的紅日初升,這場名為“東方美學色彩釋出會”的“色彩”盛會,在天地間的斑斓五色之中,将“缃葉色”這一神秘的東方色彩,作為“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進行釋出。

其實自古至今,黃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和應用價值。唐末的黃巢也許名字裡帶了一個黃字,讓他一生做成了一個菊花迷。年輕時參加科舉失敗之後,黃巢寫下了那句有名的賦菊詩,“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一百多年以後,在河南一個叫做陳橋驿的地方,衆将領把一件黃色大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他也由此變成了宋王朝的創始人——宋太祖。

無論是菊花還是長袍,黃色都賦予了一點神秘的魅力,讓它們看起來非同凡響。在當時的人眼中,那黃色總是透着一種“進階感”。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顔色都是非常考究的。色彩不單單是色彩,而是蓄入一種情感,跟文化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審美印象”。某某顔色就是氣質不俗!為什麼某某顔色就很别緻?或是因為裡面總包含着一種集體的文化認同。正是這種文化認同,把我們千千萬萬中國人人凝聚到一起。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1.古香古色:

生長在傳統裡的色彩

相傳在更早的古代世界,每個朝代都曾有自己的“主打色”,例如夏朝尚青色,商朝人尚白色,周朝尚紅色,秦朝人尚黑色。尚的意思是崇尚、喜歡,但不是指整個朝野上下都白花花一片、紅彤彤一片,而是說一個時代的民族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崇尚的色彩”。

這種主打色與日後大衆文化裡的流行色略有不同。《左傳》裡曾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遠古時代,沒有遠端通訊裝置,祭祖或行軍打仗的時候總有一個“确認誰是自己人”的問題。

是以年深日久,自己人就有了“專屬顔色”,它一般是作為尊貴和權威的象征,成為在祭祀典禮上動用的VIP色。在現代社會,各國有各自的國旗、企業品牌有自己的色彩風格,都能找到主打色的影子,而這都與共同體想象、自我認知有着潛在的關聯。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香色八團彩雲金龍紋妝花緞女棉龍袍)

生活總是這樣,“小傳統”會慢慢被更多的人接受,演化成一個社會的“大傳統”。到了西周時代,“五色”已成為相對成熟的理念,人們把五色和五行聯系在一起,也把時空納入進來,例如青色對應着東和春天、赤色對應南和夏天、白色對應西和秋天等等。

青、黃、赤、白、黑,遠古朝代的主打色好像印在一個圓形的五色盤上,根據相生相克的原理撥動着它的齒輪。當類似的文化形成之後,色彩已不是簡單的一抹顔色,而是加增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顔色太重要了,是以也有了對顔色“較真兒”的故事。想當年巍巍大周朝崇尚的是紅色,但春秋時代的齊桓公卻深愛紫色。這引起了孔子的不快,他讨厭紫色,說那是“不純正的紅”,也是孔老夫子那句“惡紫奪朱”的由來。

單一的顔色崇尚,到漢代基本上就不存在了,但其實後世的顔色應用更加豐富。在唐的敦煌壁畫中、在宋的紙卷畫作中、在明清的故宮建築裡,都能找到獨特的東方色彩美學。而在民間,色彩的運用也同樣成熟和娴雅,在人們的容妝與服飾上也都能看到東方傳統色的基本特征,忽而豔麗,忽而又變得神秘且含蓄。

在現代不同的藝術與生活場景中,人們也會見到這種東方風格的色彩,它不是杜撰出來的,而是生長在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裡。看見它們,一眼就會認出來——淡雅且古香古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獨特的東方色彩美學

北京故宮雪景(上圖)

敦煌莫高窟壁畫-敦煌十二飛天(下圖)

2.顔色複興:

水墨與國潮裡的東方文法

現代人對顔色的感覺是一點點加深的。在建國的初期,由于經濟的落後和工藝的局限,中國人曾一度停留在幾個單一色調上。例如在老照片依稀可見的土布藍、土布灰,顯出那個年月的樸實無華。

那還談不上是對色彩的藝術運用。但随着社會的發展,局面一點點被打破,上世紀80年代中國陸陸續續露出了五顔六色的模樣,人們在時裝與家電中點綴出了靈動的色彩。

“我的色彩我做主”——這樣的審美文化意識也萌動了。在世紀之交,“中國紅”作為傳統色調在國内和國際大型活動中廣泛應用,成為中國文化和國家形象的代表色,甚至日後也成為國潮時尚的起源色,為人們所推崇。

在回顧中國色彩的複興過程中,中國流行色協會會長朱莎對“中國紅”的一度流行仍記憶猶新,同時她也指出,近年來傳統的青色調也“複活”為一種時尚元素,這種色調經常運用在家居裝飾、服裝設計等領域中,展現了獨特的中國風格。

東方傳統的顔色遠不止這些,但不管是怎樣的色彩,人們都會直覺地感受到它的不同。一如在中國水墨作品中可見的,東方傳統色彩通常偏于柔和、朦胧。而如果熟悉20世紀流行于西方的“波普藝術”,那種色彩的明亮感與中國傳統作品的差别是泾渭分明的。另外,東方傳統偏向于低飽和的色彩,追求淡雅與含蓄,它常可以在中國的山水畫和西方的古典油畫之間做出分辨。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波普藝術家大衛·霍克尼展覽現場(上圖)

唐張萱搗練圖(下圖)

無論如何,顔色總是生長在自家的傳統裡的,這在中西方詩歌和音樂裡也能感受到不同。而顔色也就像是字元和音符,好比“方塊字”和“西洋單詞”雖然可以互譯、“宮商角徵羽”可兌換成“哆來咪索拉”,但總是有一些個中韻味不可能去等價轉化。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國外相關的工業與藝術組織在色彩體系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例如為人所熟知的“莫蘭迪色”“馬卡龍色”“克萊因藍”,它們帶着優雅的異域風情充實了我們的審美視野,但也通過文化上的強大話語權,“規定”和“限定”了我們看待藝術的眼光。

人們在其中體驗到了色彩的情緒,不能說它們不好,但終歸不是在東方傳統裡生長出來的色彩話語。是以,它們即便很優美,也總會莫名地隔了一層風韻。

色彩是有内涵的,也是有所謂系統的,正如能寫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和“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句子的背後,是不同的文化和文法。而如果想讓東方傳統色彩綻放魅力,不至落入藝術意義上的“翻譯腔”,也許任重而道遠。

眼下,東方色彩的傳統根基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所珍視,我們總會在那些心領神會的商業品牌、藝術創作中看到人們的努力。那是源自于内心的自信與激情,而非外力所牽引。可喜的是,中國正在掙脫那種刻闆的藝術自我定位,不斷地探尋着屬于自己的色彩話語。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兔年春晚創意節目《滿庭芳·國色》就曾喚起人們對于中國傳統色彩的認知和喜愛

(圖為《文彙報》報道截圖)

3.缃葉裡的年度國色:

渲染着耕織與書卷的淡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是寫在《詩經》裡的歌謠,描繪了人們日常的衣着。可見除去上古時代那些莊嚴的尚色,也有民間各自的流行色,一如“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彼都人士,狐裘黃黃”,人們穿着不同色彩的衣服,把那時的世界裝點得富有活力。

兩千多年來,那些顔色一直在,也一直很重要,傳統的色彩貫穿着生活的曆史。而在2024年伊始,在海南三亞海濱舉辦的這場“國色天香——2024年度東方美學色彩釋出會”,向社會釋出“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本次活動由中國流行色協會主辦,貴州茅台承辦,業界衆多知名專家、學者共襄盛會,讓更多人認識并認可東方古色的美與珍貴。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釋出會現場

中國色彩專家、《中國傳統色》系列圖書作者郭浩說道:“年度東方主題色的首次釋出是一個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作為中國傳統色的整理者和推廣者之一,郭浩多年來一直在從事傳統色彩美學的研究、普及和創作,助力推動“中國傳統色的體系複建”。

在東方美學色彩體系的項目推進過程中,郭浩進行了細緻的考證工作,而對于此次的色彩釋出,他用了兩個“源”字加以肯定。一是從學術上尊重了中國傳統色的“正本清源”,也就是說,它不是主觀臆造出來的仿古風色,而是真實地考證出來的。二是從情感上尊重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飲水思源”,它是一種回到滋養我們自己文化母體中的不懈探尋。

專家們考證發現,傳統的缃葉色在曆史長河中極為“活躍”:它映現在祭祀蠶神的禮服上,浮現于釀酒制曲的麴塵中,跳躍在采桑女子的裙裾間,出現在書籍裝幀的封套上……郭浩給缃葉色做了一個小總結:“既出得禮儀的廟堂,又入得百姓的廳堂,還裝點了讀書人的書囊。”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經由色彩專家們的反複論證與仔細遴選,年度東方主題色終于揭開面紗,“缃葉色”被确定為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并以此次活動的隆重禮儀,鄭重向全社會釋出。這是一種人們熟悉的淡雅黃色,于淺黃中加了一點綠,降低了黃色的純度,因而也就增加了黃的雅緻感,這種色調在視覺上更為柔和。郭浩認為:選擇缃葉色作為主題色,代表着當代中國人的美學覺醒,是中國人第一次以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的色彩來引領時尚潮流,倡導流行趨勢,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缃葉色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

“缃葉色”代表了中國人所獨有的“傳統色”。作為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中國傳統色既有獨特的美學特質,也有獨特的民族特性。它強調天地四時之美、工匠技藝之美,與人的傳統生活息息相關。而這與茅台所探索的“時間之則,時節之律、溫度之法和技藝之美”在美學上也有着高度的契合。茅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說:“茅台将聯手中國流行色協會,建立‘國色天香’美學色彩體系,把國潮發揚光大,讓國色熠熠生輝……”

中國流行色協會會長朱莎表示:“此次共同啟動的‘東方美學計劃’,将融科技與人文、民族與世界于一體,為中國傳統美學色彩的體系添一筆新的濃墨重彩,開啟一個新的應用世界。”

主題色不同于年度大衆流行色,它包含更豐富的内涵。作為一個有待開啟的中國黃,“缃葉色”是萬千個東方傳統色彩中的“一員”,而在它背後意味着一個整體傳統色彩“體系”的挖掘與建構。中國流行色協會與茅台等多方在未來将聯手共進,用實際行動去闡釋東方色彩之美。據悉,茅台、瑞幸、網易等企業正着力推動,将年度東方主題色運用于不同的産品。

4.尾聲

中國流行色協會官宣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缃葉色

東方美學正在回歸

作為屬于我們審美傳統的色彩方案,“東方美學色彩體系”的複建工作是“開拓”性的,同時也是“開源”的。它不屬于某個個體或企事業所獨有,而是所有人共同擁有的一種财富。

它是來自中國的文化自覺,也源于傳統意識的覺醒。是以它期待人們走進來,共同為這一色彩體系的發展獻出自己的力量。參與這項工作的人們都在期待它将推動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和創新,也樂見它在未來掀起東方美學色彩的應用新潮流。這也勢必将掀起新一輪“美學經濟”的熱潮,讓我們的商業更“美麗”更“雅緻”。

東方主題色的釋出,有望成為“國色之源”。在未來,東方主題色将沿着“國色之道”,發出“國色之光”。東方傳統色彩将逐漸展露自己的勃勃生機和雄渾氣魄,通過中國的文化、中國的藝術作品将自己獨特色彩“文法”發揚光大。未來,這些中國美學“文法”勢将被全世界更多的人推廣、傳播與學習。

(免責聲明:此文内容為廣告或轉載宣傳資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