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農村,夏秋兩季都有一種特有的美食,就是"觀音豆腐",又稱"葉豆腐"。觀音豆腐是一種純野生植物的葉子經過揉捏過濾汁液,加入堿性物質凝固後形成凝膠,顔色綠色,晶瑩剔透,微帶植物空氣清新,柔軟光滑,非常美味,關鍵是觀音豆腐可以忽冷忽熱,不失為夏季最好的特色。
那麼,觀音豆腐是由什麼植物葉制成的呢?您如何識别它?為什麼我可以做豆腐?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3">觀音豆腐是怎麼做的植物葉子?您如何識别它?</h1>
做觀音豆腐的植物在長江以南地區很常見,名也很多,安徽叫"豆腐木"、"豆腐葉"、"觀音木",江西叫"臭鼬黃井",有些地方叫"冷粉木",是落葉灌木的一種。
豆腐木是一種小葉灌木的馬鞭草枝,直立,較耐陰,常生長在山坡樹的下部,灌木,特别是陰涼的山麓,小溪兩側分布最廣。
豆腐木的葉子長橢圓形,倒蛋形,蛋形針狀;它們是綠色和紙質的;葉子不規則粗糙,鋸齒狀,無毛或幾乎無毛;葉柄短,葉柄兩側有亞拍打的葉子;五月開花聚集在樹枝的頂部;果實在6月至10月為綠色,成熟時為紫黑色。
豆腐木帶有一種特殊的植物草味,有人認為它是一種難聞的氣味,是以它也被稱為"臭鼬精"。但做完觀音豆腐後,這種特殊的氣味基本不存在,然後配上調味料,香味可口,再加上綠色,頗具吸引力。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5">豆腐的葉子為什麼能做觀音豆腐?</h1>
豆腐木的葉子可以做成"豆腐",這聽起來很棒,但是當你了解豆腐木葉的活性成分時,這并不奇怪。
事實證明,豆腐木的葉子富含果膠。果膠是植物中的一種酸性多糖,通常為白色,淡灰色至淡黃色,微酸性,具有一定的粘度,相當粘稠,主要在植物的細胞内層和細胞壁上,微酸性。當果膠遇到弱堿性物質時,會産生反應并固化,變成"觀音豆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制作觀音豆腐時需要添加草灰水或堿液。
豆腐木除了富含果膠外,還含有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粗纖維等營養成分,是一種純天然的有機食品,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h1>
看山農制作觀音豆腐非常簡單,它的生産工藝無非是采葉、制、揉、過濾、凝固。
采葉:在長江以南的山區,豆腐木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山地農民知道哪裡有,有的甚至移植到前廳,一會兒就能撿到籃子;
制備方法:收集幹淨的稭稈或茅草,煅燒成草灰,冷沸水沖泡,然後用細紗過濾,沉澱後取上層幹淨的草灰水即可,也可直接用食用堿代替;
揉捏:将收集到的豆腐木葉洗淨,放入布袋中反複揉捏,直至腐爛成粘稠的綠色漿液;
過濾:将草和灰水放入揉捏豆腐的木汁中,充分混合攪拌過濾後過濾;
凝固:過濾後可得到綠色豆腐木果膠溶液,放入幹淨的容器中固化。
觀音豆腐最常見的吃法是切成小塊,加入生姜、洋蔥花、醋、醬油,撒麻油冷拌,不管是色還是味,不管是形狀還是内層,都是一種獨特、營養豐富、耐暑味的食物,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