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虛症調調就好,讓你活得比神仙還長!

作者:中醫呼博士

如果展開來講中醫調治,那可是千頭萬緒,身體的綜合調治,更是五髒六腑、風寒暑濕燥火等,要仔細分型辯證,即使專業的中醫,也容易顧此失彼,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身體的主人。

從簡單的養生角度來說,常說“正氣存内,邪不可幹”,人體生病,無非就是身體先虛,病邪再來,而人體的虛,如果大一統的分分,也就是氣血、陰陽: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虛”這種感覺,人過30歲,多少都會有所體悟。

雖然最好的方法,是有針對性的專業調治,讓身體通暢,氣血充盈,陰平陽秘,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幸運的時刻,往往疾病會伴随大部分人的一生,但是人們身體的虛感,還是可以通過各種中醫藥的方法彌補,提高生活質感的。

虛症調調就好,讓你活得比神仙還長!

簡單來說,氣虛,最突出的感覺,就是沒勁兒、乏力、懶得說話動彈、容易疲乏、自汗氣喘等等;

本文不讨論氣虛的各種可能原因和紛繁的治法,隻是說說,有氣虛的感覺,怎麼先補一補、至少身體能舒服一點?

氣虛首當其沖的就是肺脾腎三髒不足,調理方法就是要補氣益氣、補充脾肺腎三髒的虛損。

可以多吃點人參、黃芪、山藥、五指毛桃、大棗等補益脾胃的;

中成藥裡,可以看看人參健脾丸(人參、白術、茯苓、山藥、陳皮、木香、砂仁、炙黃芪等)、補中益氣丸(黃芪、黨參、甘草、白術、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等),補補氣、增強點脾胃功能,還是不錯的,

那些平日裡隻會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氣虛人群,還是多放上幾片人參、黃芪,早餐多吃點山藥粉吧:

說完氣虛,接着就是血虛;

虛症調調就好,讓你活得比神仙還長!

血虛一般女性多一些,特點就是沒有血色、發白,比如臉色發白、唇色發白、指甲發白,總感覺頭暈目眩、雙目幹澀,還有心悸、健忘,失眠多夢等症狀。

血虛一般和心肝關系密切一些,平時多補補血,比如豬肝、桂圓、當歸這些。

中藥裡有個四物湯:川芎、當歸、白芍、熟地,挺适合血虛人群的,

其實血虛的人群,往往帶有點氣虛,不妨氣血雙補,有款中成藥叫人參歸脾丸,補氣(人參、黃芪)補血安神(桂圓、當歸、酸棗仁)的配伍都有,挺不錯的配方

再來,就是最簡單、同時也最複雜的陰虛和陽虛了;

簡單在于,陰虛陽虛,能統括所有的虛了;複雜在于,五髒六腑都各自有各自的陰虛、陽虛。

一般大家常說的陰虛陽虛,是一種泛泛的感覺,相對來說,和腎虛的關系緊密一些,比如腎陰虛的人容易發熱盜汗、腎陽虛的人容易怕冷、生病;

是以陰虛的人多滋陰清熱,吃點銀耳、百合、熟地黃、枸杞、梨子、荸荠等;陽虛的人多溫熱,吃點幹姜、桂皮、胡椒粉等等,有空可以多艾灸;

虛症調調就好,讓你活得比神仙還長!

從中成藥調理角度看,陰虛發熱的,不妨參考下知柏地黃丸(熟地滋陰,知母、黃柏清熱);陽虛怕冷的,不妨看看附子理中丸、右歸丸(附子、幹姜扶陽)等;

簡單的東西,就是要會用,才能有價值,最後說一句,實踐才能出真知,以上隻是大一統的泛泛而談,沒有個體調治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僅供思路參考,如果不能幫到您,那說明:您需要在中醫深入學習的道路上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