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肝郁之後還會導緻脾虛 三個中醫經典方 幫你調和肝脾

作者:中醫男科于小明

我在臨床上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不管病人主訴什麼樣的疾病、症狀,一看舌頭,大都有肝郁脾虛的舌象;一問診,大多都有腹部脹氣、疼痛,大便不成型、沾馬桶等肝郁脾虛的症狀。不信伸出舌頭看一看,舌頭兩邊是不是有鼓脹、發紅的症狀?舌中是不是有一道或深或淺的裂紋?

肝郁之後還會導緻脾虛 三個中醫經典方 幫你調和肝脾

如果有這兩種情況的其中一種,請盡快治療以免發展為肝郁脾虛;如果同時有以上兩種情況,那麼說明你已經開始肝郁脾虛了。這個時候單靠身體自己是無法主動恢複到正常的,需要靠藥物的輔助作用,那麼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三個治療肝郁脾虛的中醫經典基礎方,後代大多數調理肝脾的方劑,都是從這三個方子的基礎上化裁而來的。

肝郁之後還會導緻脾虛 三個中醫經典方 幫你調和肝脾

(一)四逆散

出自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該方由甘草、枳實、柴胡、芍藥組成。肝為剛髒,喜柔,該方雖然僅有四味藥,但是疏柔相合、升降同用,在适應肝性的同時,達到肝脾同調。如果你有脅肋脹悶,脘腹疼痛的症狀,或者是西醫所說的慢性肝炎、膽囊炎、肋間神經痛、胃潰瘍、胃炎等屬于肝膽氣郁、肝脾不和的,都可以随證加減服用。

肝郁之後還會導緻脾虛 三個中醫經典方 幫你調和肝脾

(二)逍遙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個本書還是很有名的,它全世界第一部官方主編的成藥手冊,該方由當歸、茯苓、芍藥、白術、柴胡、甘草六味藥組成。肝藏血,主疏洩,肝郁也會導緻血虛,該方除了疏肝解郁、健脾之外,還有養血的功效。适合肝郁、脾弱兼血虛的朋友,如果你有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幹,神疲食少,往來寒熱,女性的話有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狀,都可以随證加減。

肝郁之後還會導緻脾虛 三個中醫經典方 幫你調和肝脾

(三)痛洩要方

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所著的醫學名著——《丹溪心法》,該方由白術、芍藥、陳皮、防風組成。它與前兩個方子相比,偏于補脾,寓疏于補,扶土抑木,進而達到補脾柔肝,祛濕止瀉的功效。這個方子主要治脾虛肝郁造成的洩瀉,如果你有腸鳴腹痛,大便洩瀉,瀉必腹痛,瀉後痛緩等症狀,可以用痛洩要方随證加減。

肝郁之後還會導緻脾虛 三個中醫經典方 幫你調和肝脾

總的來說,這三個方子側重點不太一樣,使用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症狀選方,切不可盲聽盲從。如果你拿不準的話,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問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