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徹底賣不動了?手機市場暴跌32.9%,背後的深層原因

作者:Bu霸道總裁

最近,中國信通院公布了一組相關市場報告,資料顯示,2024年2月,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1425.7萬部,同比下降32.9%,其中,5G手機1253.2萬部,同比下降29.2%。

僅2月份一個月,國内手機市場出貨量竟暴跌達32.9%,相當于出貨量銳減三分之一,如此慘淡的市場表現不禁令人感到詫異和好奇,國内手機市場出貨量大幅下滑,背後有哪些深層原因呢?

徹底賣不動了?手機市場暴跌32.9%,背後的深層原因

實際上,國内手機市場陷入負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必然現象。包括,手機産品硬體方面同質化,市面上各類手機品牌、型号衆多,同一價位的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單品,在硬體配置、設計功能以及實際産品體驗方面,幾乎沒有明顯差異,導緻産品缺乏核心競争力和差異化賣點,不足以刺激使用者喚起購買欲。

消費者市場需求疲軟,對于購買新款手機熱情衰減,原本增量市場,演變為存量市場。

産品角度上,相較于舊款機型,新款機型綜合更新有限,僅限于正常性更新根本不足以刺激疲軟的消費者市場。随着産品更新疊代,新技術、新硬體不斷被技術下放,以至于大部分千元檔位、中低端手機,都具備相對出色的綜合表現,價格低廉,且能夠完全能夠滿足大部分普通使用者群體,對手機的日常使用需求。對于六千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則根本沒有任何剛需。買新款手機,感覺到産品體驗提升不明顯,人們自然也就不會考慮購置新款了。

徹底賣不動了?手機市場暴跌32.9%,背後的深層原因

如何在根本上提升手機銷量,關鍵在于産品和技術的重大創新。而銷量大跌,使用者購買手機需求疲軟,也從側面表現出,現階段手機産品創新更新力度有限,引發的口碑效應匮乏,消費者換機的動力無法被調動起來。

iPhone 15系列上市至今,首日即跌破發行價,随後更是在短期内迎來先後數次降價,價格一路下滑的同時,也充分表明消費者市場的疲軟,以及技術創新和創新競争力的不足。行業領軍品牌,蘋果尚且無法擺脫降價促銷以此提振銷量,其他各大廠商則更加好不到哪去了。

技術創新不足,直接關系到産品競争力匮乏。

徹底賣不動了?手機市場暴跌32.9%,背後的深層原因

宏觀角度看來,智能手機行業陷入現如今的困境,如何破局的關鍵在于産品和技術領域的重大革命性創新。在此之前,5G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原本已經平坦如水的全球手機市場注入了新鮮活力,短短兩年時間左右,5G手機換機潮作用下,手機市場迎來了一股手機銷售熱潮。類似的重大技術創新,方才能夠明顯刺激和推動行業良性發展,一旦陷入創新瓶頸,則不但限制了手機産品的更新疊代,也極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對于換機的需求。

現階段,創新力不足已然是手機行業的真實作狀,且在短期内,很難甚至根本無法徹底改變這一行業常态。對于手機廠商來說,一方面要力求産品在技術方面的研發和創新,另一方面,對于舊款機型,也更應向消費者市場讓利,以低價和優惠等促銷手段,盡快将手中積壓的囤貨盡快銷售。

手機市場的低迷,除了消費者購買需求放緩,另一方面和經濟消費大環境有關。

徹底賣不動了?手機市場暴跌32.9%,背後的深層原因

幾年前,購買使用高檔智能手機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享受,持有iPhone、華為、三星等高端品牌,幾乎被公認彰顯身份象征的一種方式。不過,近幾年随着消費理念理性化等因素,手機對身份面子加持的這一屬性早已被弱化,不再一味追求大品牌和高價高端,選擇經濟實惠、符合自身需求的消費理念成為了消費者市場的主流價值觀。

市場角度上看來,2月份國内手機市場的暴跌,也是一種全球整體市場的縮影。經過數年來的快速更新疊代,智能手機市場早已沒有人口紅利,一路野蠻增長的時代早已不複,早期的增量市場,時至今日,已然沉澱為存量市場。

人們對于新款手機需求放緩,主要源自于技術和産品端缺乏創新導緻。如何走出困境,仍需手機廠商在技術、産品等方面提升競争力,打造産品差異化,讓利于消費者,方才能夠在行業低迷的大環境下走出逆襲,也是促進行業可持續化良性發展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