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第二大爆炸,摧毀16城區死亡3000人,相當于一枚戰術核武器

作者:老崔說曆史

1769年8月18日淩晨,意大利北部城市布雷西亞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突然炸裂開來,整座城市都在劇烈搖晃。就在這一瞬間,布雷西亞的六分之一城區被夷為平地,無數人從夢中驚醒,巨大的石塊從天而降,不斷砸向房頂和人們的頭頂,火光沖天,濃煙滾滾。這場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于一枚數十噸TNT當量的戰術核武器!根據記載,聖納紮羅大教堂雄偉的大廈、厚重的大門和所有設施都在瞬間被震飛上天,方圓一公裡内到處都是石塊和火焰的痕迹。然而,在那個還沒有原子彈的年代,怎麼會發生如此駭人的大爆炸呢?死亡人數高達3000人,布雷西亞到底經曆了什麼?

古代第二大爆炸,摧毀16城區死亡3000人,相當于一枚戰術核武器

一. 布雷西亞的火藥庫

說起布雷西亞,可不得了,那可是當年威尼斯共和國的軍事重鎮。大家都知道,威尼斯共和國當年可是意大利北部的霸主,商業發達,貿易量巨大,自然也就擁有一支龐大的軍隊。

古代第二大爆炸,摧毀16城區死亡3000人,相當于一枚戰術核武器

要維持這支軍隊的運轉,自然少不了火藥的儲備。那時候的火藥可不像現在,制造技術還很落後,産量有限,是以布雷西亞作為軍事重鎮,自然要囤積大量的火藥以備不時之需。

那麼,這麼多火藥到底該存放在哪裡呢?按照當時的習俗,人們都笃信上帝的力量,認為隻有教堂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于是,布雷西亞就把90000公斤的火藥全部存放在了聖納紮羅大教堂的地下室裡。

古代第二大爆炸,摧毀16城區死亡3000人,相當于一枚戰術核武器

這座教堂可不簡單,它是布雷西亞的主教堂,也是整個城市的地标建築。教堂的大廈高達117米,在當時可以說是城中最高的建築了。大廈的地下室面積巨大,足以容納下這90噸的火藥儲備。

按理說,把火藥存放在如此堅固的地下室裡,應該是最安全不過的了。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決定竟然導緻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大災難。

那一夜,布雷西亞下着傾盆大雨,電閃雷鳴,天怒人怨。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道閃電狠狠地劈向了聖納紮羅大教堂的大廈,引爆了大廈地下室裡儲存的90噸火藥!

古代第二大爆炸,摧毀16城區死亡3000人,相當于一枚戰術核武器

瞬間,教堂的大廈在劇烈的爆炸中被震成了碎片,整座教堂的大門、屋頂、牆壁全部被炸飛,方圓數百米内的建築物更是被夷為了平地。

爆炸的沖擊波如同一股燎原之勢,将城市的一角化為了火海,到處是倒塌的房屋、斷壁殘垣。無數人被從睡夢中驚醒,巨大的石塊像雨點般落在他們的頭上和房頂上,火光和濃煙遮蔽了天日,仿佛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了一般。

就這樣,布雷西亞在一夜之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這場爆炸釋放的能量,據估計相當于一枚數十噸TNT當量的戰術核武器!根據官方記載,當晚有400人死亡,800人受傷,但更多的非官方資料顯示,死亡人數高達3000到6000人。

古代第二大爆炸,摧毀16城區死亡3000人,相當于一枚戰術核武器

這無疑是一場空前絕後的大災難,成為有史以來排名第二的古代大爆炸事故。布雷西亞付出了如此慘重的代價,隻因為當年一個看似無傷大雅的決定——将火藥儲存在教堂地下室。

二. 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

說到布雷西亞大爆炸,可不得不提到當年活躍在大西洋彼岸的一位偉人——本傑明·富蘭克林。這位美國開國元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更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和發明家。

古代第二大爆炸,摧毀16城區死亡3000人,相當于一枚戰術核武器

大家都知道,富蘭克林最著名的發明就是避雷針。不過在此之前,他首先解開了一個世紀以來困擾人類的謎團——閃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1751年,富蘭克林在一場暴風雨中放風筝,成功地證明了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緊接着,他又發現了一個重要規律:閃電總是會尋找最快的路徑到達地面,這就意味着地面上越高的物體,越容易遭到雷擊。

古代第二大爆炸,摧毀16城區死亡3000人,相當于一枚戰術核武器

有了這個發現,富蘭克林就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如果在高處安裝一根接地的金屬杆,就可以将閃電的電流導向地面,進而保護建築物免遭雷擊損壞。就這樣,避雷針應運而生了。

富蘭克林的這一發明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它不僅能有效防止雷擊,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人類長期以來對雷電的迷信。然而,就在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的同時,歐洲這邊卻發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當時的基督教會深受迷信思想的影響,認為雷電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如果上帝甩下一道閃電摧毀一座建築物,那必定是有自己的道理。是以,他們堅決反對安裝避雷針,認為這違背了神的旨意。

古代第二大爆炸,摧毀16城區死亡3000人,相當于一枚戰術核武器

1755年,在波士頓的老南教堂,牧師曾公開指責說,波士頓這年來頻頻發生地震,就是因為富蘭克林的"鐵點"把大量電流排入了地下,違背了上帝的意志。

面對如此荒謬的指責,富蘭克林并沒有動怒,而是耐心地解釋道:沒有人會反對降低教堂屋頂的高度,用避雷針保護建築物和人員免受雷擊也是同樣的道理,并沒有什麼不妥。

不過,歐洲的人們似乎并不買賬。他們認為,為了能更好地聆聽上帝的聲音,教堂自然要建得高大雄偉,甚至喜歡把教堂建在山頂,這無疑加大了遭雷擊的風險。于是,他們堅持在暴風雨來臨時成群結隊聚集在教堂裡祈禱,并讓敲鐘人不停地敲鐘,以防範閃電雷擊。

結果可想而知,在1753年到1786年間,法國一共有103名敲鐘人被閃電擊斃,整個歐洲更是有數百名敲鐘人是以喪生。可以說,他們在雷雨中敲響的,是自己的喪鐘。

布雷西亞的聖納紮羅大教堂自然也知道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但笃信上帝的他們視避雷針為"異端",拒絕安裝。直到1769年8月18日那場慘劇發生,他們才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決定是多麼的愚蠢和可笑。一道普通的閃電,就引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大爆炸,夷平了城市六分之一的區域,造成數千人死傷。

三. 教會拒絕安裝避雷針的理由

雖然富蘭克林早在1752年就發明了避雷針,但遺憾的是,歐洲的教會并沒有立即接受這一發明。事實上,他們對避雷針的态度可以說是一直存在嚴重的偏見和抵制。

首先,教會視避雷針為"異端"發明,認為它違背了上帝的旨意。按照基督教的教義,雷電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如果上帝決定用閃電摧毀一座建築物,那必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而避雷針就是在幹涉上帝的意志,這是不被允許的。

其次,教會堅信隻有向上帝祈禱,才是抵禦雷擊的最佳辦法。是以,每當暴風雨來臨,教會就會組織信徒成群結隊聚集在教堂裡,虔誠地祈禱和忏悔,以求上帝的寬恕和保佑。

與此同時,教堂裡的敲鐘人也會不停地敲響鐘聲,人們相信這種做法可以驅散雷雲,避免雷擊的發生。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1753年到1786年間,法國一共有103名敲鐘人被閃電擊斃,整個歐洲更是有數百名敲鐘人是以喪生。可以說,他們在雷雨中敲響的,是自己的喪鐘。

1769年8月18日,布雷西亞的聖納紮羅大教堂也遭遇了同樣的慘劇。那天夜裡,狂風暴雨肆虐,教堂裡聚集了大批信徒。按照慣例,敲鐘人開始了他們的"防雷"工作,可誰也沒有想到,一道閃電突然劈中了教堂的大廈,引爆了大廈地下室儲存的90噸火藥,整座城市頃刻間被夷為平地。

這場大爆炸無疑是對教會态度的一記當頭棒喝。如果當初他們聽從了富蘭克林的建議,安裝避雷針的話,整個慘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不過,教會拒絕安裝避雷針的理由并不僅限于此。事實上,在那個年代,人們對雷電的了解還非常有限,存在着種種迷信和謬誤。

比如,人們普遍認為,雷電是上帝懲罰人類的方式之一,是以教堂作為"上帝的殿堂",自然就成為了雷電襲擊的重點目标。為了能更好地"聆聽上帝的聲音",教堂往往被建造得異常高大,甚至喜歡建在山頂上,這無疑加大了遭雷擊的風險。

另外,人們還相信,隻要在雷雨來臨時不停地敲鐘,就可以驅散雷雲,進而避免雷擊的發生。這種迷信不僅在歐洲流行,就連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做法,比如"雷打不平,須理會"的說法。

可見,在科學知識還未得到普及的年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是多麼的膚淺和片面。正是這種無知,加之教會對新事物的頑固抵制,才導緻了布雷西亞這場不應該發生的慘劇。

四. 布雷西亞大爆炸的慘況

1769年8月18日,這原本是布雷西亞一個普通的夜晚,但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卻将這座城市徹底改變。

那天夜裡,布雷西亞遭遇了傾盆大雨和狂風的襲擊,電閃雷鳴,天怒人怨。就在這萬分兇險的時刻,一道耀眼的閃電狠狠地劈向了城中的聖納紮羅大教堂,引爆了大廈地下室儲存的90噸火藥!

瞬間,教堂的大廈在劇烈的爆炸中化為了碎片,整座高達117米的建築在火光中被震得東倒西歪。教堂的大門、屋頂、牆壁全部被炸飛,方圓數百米内的建築更是被夷為了平地。

爆炸的沖擊波如同一股燎原之勢,将城市的六分之一區域化為了火海。到處是倒塌的房屋、斷壁殘垣,無數人被從睡夢中驚醒,巨大的石塊像雨點般落在他們的頭上和房頂上,火光和濃煙遮蔽了天日,仿佛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了一般。

根據官方記載,當晚有400人死亡,800人受傷,但更多的非官方資料顯示,死亡人數高達3000到6000人。無論哪個數字是真實的,這場爆炸造成的傷亡都是慘重無比的。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場爆炸釋放的能量,據估計相當于一枚數十噸TNT當量的戰術核武器!在那個還沒有原子彈的年代,布雷西亞付出了如此慘重的代價,隻因為一個看似無傷大雅的決定——将火藥儲存在教堂地下室。

不過,布雷西亞大爆炸并非是古代唯一的大規模爆炸事故。在中國明代天啟年間,北京王恭廠周邊也曾發生過一場劇烈的爆炸,有一種估計稱達到了2萬噸TNT當量,爆炸範圍達750米,面積達2.25平方公裡,兩萬多人被炸為齑粉,連當時的皇太子都受驚而亡。

雖然王恭廠大爆炸的原因迄今仍衆說紛纭,但最讓人信服的,可能還是火藥焚爆說,因為王恭廠火藥庫正是發生大爆炸的中心。

相比之下,布雷西亞大爆炸雖然規模略小,但造成的死傷卻依然慘重無比,成為有史以來排名第二的古代大爆炸事故。更令人痛心的是,這場浩劫完全可以避免,隻要當時的教會不那麼頑固,聽從富蘭克林的建議安裝避雷針就好了。

不過,在那個科學知識還未得到普及的年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實在是太膚淺了。加之教會對新事物的盲目抵制,才釀成了這樣一場悲劇。幸運的是,布雷西亞大爆炸最終還是促使人們放棄了迷信,接受了科學,進而避免了更多不必要的犧牲。

五. 大爆炸的餘波

布雷西亞大爆炸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它不僅摧毀了城市,更重要的是徹底擊碎了教會對避雷針的偏見和抵制。

在這場浩劫之前,歐洲的教會一直将避雷針視為"異端"發明,認為它違背了上帝的旨意。他們笃信隻有向上帝祈禱,才是抵禦雷擊的最佳辦法,是以每當暴風雨來臨,就會組織信徒成群結隊聚集在教堂裡,虔誠地祈禱和忏悔。

與此同時,教堂裡的敲鐘人也會不停地敲響鐘聲,人們相信這種做法可以驅散雷雲,避免雷擊的發生。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1753年到1786年間,法國一共有103名敲鐘人被閃電擊斃,整個歐洲更是有數百名敲鐘人是以喪生。

可以說,他們在雷雨中敲響的,是自己的喪鐘。直到1769年8月18日,布雷西亞的聖納紮羅大教堂也遭遇了同樣的慘劇,一道閃電劈中了大廈,引爆了儲存在地下室的90噸火藥,整座城市頃刻間被夷為平地。

這無疑是對教會态度的一記當頭棒喝。如果當初他們聽從了富蘭克林的建議,安裝避雷針的話,整個慘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布雷西亞大爆炸的發生,不僅讓教會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決定是多麼愚蠢和可笑,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了壓垮反對避雷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這場浩劫之後,富蘭克林非常積極地就軍火庫的防雷原則向歐洲政府提出建議。但很快,又陷入了一個新的争議:避雷針應該用尖銳的針形安裝在高處,還是用圓球形安裝在屋頂下方?

兩種設計方案各有利弊,富蘭克林堅持使用尖銳的針形設計,因為它可以更好地引導電流。而圓球形設計雖然安全性更高,但效果卻大打折扣。

為了解決這一争議,1772年,富蘭克林的避雷針通過了一系列大型試驗,最終确定了标準的安裝方法:用至少3米高、直徑2.57厘米的金屬杆,安裝在屋頂的每一個端點,并通過導線連接配接到水井地下水位以下的地方。

随後,英國也相繼出台了相關法律,對火藥的制造和儲存做出了嚴格的管制,以防止類似布雷西亞大爆炸這樣的慘劇再次發生。

可以說,布雷西亞用慘重的代價,換來了人類對雷電的正确認識,也為避雷針這一偉大發明掃清了最後的障礙。從此,避雷針開始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保護着無數建築和人員的安全。

結尾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布雷西亞大爆炸并非是古代唯一的大規模爆炸事故。在中國明代天啟年間,北京王恭廠周邊也曾發生過一場劇烈的爆炸,規模甚至超過了布雷西亞,死傷人數高達兩萬多人,整個事件的起因迄今仍存在争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