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作者:文史檔案室

1972年9月4日淩晨4點,慕尼黑奧運村門外,8名喬裝成運動員的黑影悄然翻越2米高的鐵絲網,朝着科隆街31号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撲去。

這裡,住着他們此行的目标——以色列代表團。

此時,沉睡中的以色列運動員絲毫不知道,危險正在悄然降臨。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拿出事先偷配好的鑰匙,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門被輕松打開,一名以色列運動員被驚醒,他迅速叫醒其他運動員與行刺者展開搏鬥。在斷斷續續的槍響後,2名運動員被打死,其餘9人被劫為人質。

很快,行刺者提出了他們的要求:放了被以色列關押的2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不然就撕票。

西德警方佯裝答應,實際部署了救援計劃。

第二天晚8點,西德警方在沒有看清形勢的情況下,貿然下令狙擊行刺者,雙方發生槍戰。最終11名以色列人質全部被殺害,西德1名警察犧牲;行刺者中5人死亡,其餘人被俘。

這便是震驚世界的慕尼黑慘案。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激戰中被炸毀的直升機

這也是奧運史上最慘痛的悲劇。

就在兩年前,德國總理勃蘭特還在波蘭猶太人遇難紀念碑前雙膝下跪,表達對德國法西斯在二戰中的罪行忏悔;這場奧運會的初衷,也是調和東西德國、以及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沖突,安保的級别是德國刻意降低的,為的就是打造一個歡樂氣氛。

慘案發生後,德國對安保的松懈遭到了廣泛的指責,同時把巴解組織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因為,這8名刺客正來自一支叫做“黑九月”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

猶太人向來是睚眦必報的主,“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更被他們視為箴言。時任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強調:“以色列的拳頭知道做什麼,我們将徹底擊敗他們,無論他們在哪。”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于是,一場又一場來自以色列的複仇行動開始了......

【一】

在以色列的報複性行動下,多名“黑九月”進階上司人接連被鏟除。

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組織也未能幸免。1972年至1973年,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了數不清的空襲,其中喪生最多的是無辜的黎巴嫩人,而非主要目标巴解武裝分子。

但以色列不管那麼多,他們甯可錯殺一萬,也不放過一個。

就在以色列大力複仇的時候,第四次中東戰争爆發了,并且初期以色列被打得抱頭鼠竄。

但事實上,這場戰争中,阿拉伯國家隻想收回第三次中東戰争丢失掉的土地,而無意将以色列徹底滅國,甚至在埃及軍隊突破西奈半島後,并沒有乘勝追擊,給了以色列喘息之機反撲。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身在黎巴嫩的阿拉法特繃緊了神經。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沖突正愈發不可調和,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不斷對阿拉法特展開暗殺;與此同時,阿拉伯國家又并不真正支援巴勒斯坦建國,這讓阿拉法特産生了動搖。

1974年6月,阿拉法特召開了一次委員會會議,會議通過的《臨時綱領》中提出,以武裝鬥争為主的各種鬥争方式來解放巴勒斯坦領土。

與會人員都感受到了異樣。過去,阿拉法特總将武裝鬥争稱為“唯一方式”,而現在改為了“主要方式”,這意味着還有靈活應變的“次要方式”。

随着阿拉法特将他的鬥争政策進行補充,“漸進式”的建國方案逐漸顯現出來,以往“恐怖之王”的形象慢慢被摘幹淨了,法塔赫在國際和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顯著提高。

1974年10月的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巴解組織被首次強調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宣布将為其提供财政援助。但與此同時,法塔赫内部的裂痕也正愈發凸顯。

一個月後,阿拉法特在聯合國大會演講說:“我帶着橄榄枝和自由戰士的槍前來,不要讓橄榄枝從我手中落下”。

雖然這場演講收獲了滿堂彩,但是在巴解組織内部引起了不小的争議:什麼“一手橄榄枝,一手槍”的,難道你阿拉法特要與搶走我們土地的以色列人,談和平不成?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首先發難的是一名叫阿布·尼達爾的法塔赫高層上司,他另起爐竈,成立了“法塔赫-革命委員會”。後來,本就與法塔赫有分歧的“人陣”,也搞了一個“拒絕陣線”跟巴解對着幹。

阿拉法特想要通過“和平方式”謀求建國的道路,舉步維艱。

而以色列那邊,他們可不會辨識各種襲擊是出自巴解組織中的哪一派,而是将全部怒火發洩于阿拉法特上司的巴解組織這一整體。

更糟糕的是,巴解組織内部的一些激進分子“記吃不記打”,他們沒有在約旦内戰和“黑九月事件”中吸取一點教訓,又跟黎巴嫩鬧起了沖突......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二】

黎巴嫩的情況是非常複雜的,穆斯林和基督徒人口基本各占一半,教派對立非常嚴重,穆斯林想讓黎巴嫩幫着巴解打以色列,基督徒則想幫着以色列鎮壓巴解。

巴解内的一些極端分子也不老實,對一些親以的黎巴嫩政府官員展開了暗殺活動。

1975年4月,黎巴嫩長槍黨領袖皮埃爾·傑馬耶勒遭到襲擊,他本人沒死,但他身邊的幾名保镖則被殺害。

長槍黨是基督教馬龍派政黨,對巴解組織一直持敵視态度,這下給了長槍黨一個鎮壓巴解組織的機會,長達18個月的黎巴嫩混戰開始了。

城市變為戰場,成千上萬人流離失所,有着“中東小巴黎”之稱的黎巴嫩變成了一片廢墟。

盡管在沙特的調節之下,内戰告一段落,但沖突仍在繼續,黎巴嫩境内出現了100餘個大大小小的政治團體,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彼此互相攻伐。

終于,觀望許久的以色列決定親自下場了。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駐英大使遇刺”為由,出動海陸空10萬人,大舉進攻黎巴嫩境内的遊擊隊,他們不僅想徹底清除巴解武裝,還企圖在黎巴嫩建立一個親以政權。

這便是第五次中東戰争。

這場戰争幾乎是一場以色列單方面的暴打,在以色列使用坦克、飛機、飛彈等現代化武器協同掩護作戰時,巴解組織中許多人的武器甚至還是二戰時剩下的。

僅僅12天時間,巴解組織12年積累的家底就幾乎被打光了。

阿拉法特看着這滿目的瘡痍,隻能帶着殘兵敗将們遠走突尼西亞。

此時的阿拉法特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悲涼。

他自己一生躲過了近60次暗殺,但并不能代表上蒼永遠眷顧着他,從埃及到科威特,再到約旦、黎巴嫩,如今又要去突尼西亞,他始終無法再回到他的老家加沙。

他半生的颠沛流離似乎都在證明一件事——他的信仰指向的是條死胡同。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在無限悲涼之下,阿拉法特向命運“妥協”了,他手中自由戰士的槍滑落了。

1984年,阿拉法特在埃及的斡旋下,主動與曾經的仇敵約旦和解。

12月,又向以色列提出了一個新方案——“以土地換和平”。

這一宣言徹底讓炸了鍋,無數的罵聲加在了這個53歲的老頭上,巴解組織的分裂進一步加劇了,各種極端勢力蓬勃發展,其中就有如今正把中東攪得天翻地覆的哈馬斯。

阿拉法特仍不氣餒,最終出現了1993年8月的那副“世界名畫”:

阿拉法特帶着他那獨特的方格頭巾,快步走向以色列總理拉賓,兩人在美國白宮草坪前緊緊握手,并簽訂了象征中東和平的《奧斯陸協定》。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次年,阿拉法特回到了他闊别27年之久的家鄉加沙,他的家鄉人民挂起了歡迎他回家的橫幅,慶祝這位奮鬥半個世紀的英雄為他們帶來了和平的曙光。

【三】

事實證明,以色列擊毀阿拉法特手中的槍的同時,也同樣會擊毀他手中的橄榄枝。

1995年11月4日,拉賓遭猶太激進分子槍殺,傷重不治。此後,《奧斯陸協定》淪為了一張廢紙,一波又一波的襲擊,不斷朝被以色列分割成無數飛地的巴勒斯坦領土襲來。

到2001年後,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控制地區所有可落腳的官邸,幾乎都被摧毀,巴勒斯坦唯一的一座機場也被炸了,以色列想讓阿拉法特無處安身。

阿拉法特成為了一位沒有國土的總統,但他仍然宣稱:“這是我的祖國,他們可以殺死我。但是沒有人能夠把我趕走。”

此時,以色列總理是極為強硬的沙龍,他下令将阿拉法特死死圍困在城中,一圍就是3年。

就算期間阿拉法特的健康狀況極為不佳,也不讓其外出就醫。

直到2004年10月,以色列才在輿論的壓力下,勉為其難地把阿拉法特放了出去。

2004年10月29日,病入膏肓的阿拉法特被空運至法國貝爾西軍醫院。

這次,他沒有戴着那标志性方格頭巾,而是穿着夾克衫和皮帽,面色憔悴的他向為他送行的群眾揮手緻意,聲稱“他一定會回來”。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但病魔這次沒有放過這位中東“不死鳥”,11月11日淩晨3點,阿拉法特永遠地離開了。

小結

有人說,阿拉法特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戰士;還有人說,他是造成巴勒斯坦苦難的“罪人”。

但毫無疑問,他幾乎等同于巴勒斯坦國家的象征,是他給了這片土地以解放的希望,又親手毀掉了它。我們無法苛責阿拉法特更多,因為他已經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

阿拉法特已經離去20年,巴勒斯坦人的真正解放卻仍未實作。

至暗時刻,枭雄落幕:阿拉法特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手中的槍的?

直到今天,阿拉法特的家鄉加沙地帶仍是一個巨型的露天囚籠,或許,這場沖突仍會繼續下去,因為阿拉法特給了當地人民最深刻的教訓:“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别想得到。”

參考文獻:

1. 法塔赫研究-賈龍陽

2. 左手持槍__右手持橄榄枝──阿拉法特傳奇_袁金輝

3. 阿拉伯聯盟對巴勒斯坦政策的演變(1945-1989年)-田俊才